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 第6467章

第6467章

张叔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沉稳,也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朝阳啊,从票据上看,他的行程轨迹很清楚。是从首都坐火车到的省城,这很正常,大报记者都这个路线。但接下来,就有意思了。他没在省城停留,也没直接来我们东原市里,而是在省城长途汽车站,买了一张直接到曹河县的票。”

“曹河县?”

“对,曹河县。”张叔的语气十分肯定,带着一种基于事实的笃定。“而且,他在曹河县待的时间非常短,根据车票时间推算,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能干什么?估计是去见什么人,或者办什么事,但看样子,像是没谈拢,或者没拿到想要的东西,碰了钉子。”

我脑子里迅速勾勒着这张路线图:首都—省城—曹河县—东洪县。这个弯绕得并不蹊跷。必然是想着见红旗书记的,这也是大多数记者的套路。

张叔接着分析道:“然后,他就从曹河县坐车,到了你们东洪县。这段路不算远,但他在东洪县待的时间就长了,差不多有半天,从上午一直到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

半天时间。这就不一样了。半天,足够进行一番深入的“交谈”,甚至可能不止见一个人。我的心慢慢沉了下去,东洪县果然是重点中的重点。

“在东洪县待了半天之后,”张叔的声音平稳地叙述着,像在解读一份机密档案,“他应该是在傍晚时分,坐车去了市里的光明区。关键就在这里,他在光明区招待所,一口气住了三天。”

三天!这个时间长度,让整个事件的性质似乎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只是在曹河、东洪短暂停留,还可以勉强解释为正常的采访调研流程,但在市区光明区住下三天,就显得颇有深意了。光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这三天,他见了谁,听到了什么,才是真正决定那篇报道走向的关键。

“三天后,他从光明区招待所直接返回了省城,没有再去其他地方。”张叔总结道,然后给出了他的判断,“所以,从这个行程来看,脉络大致清晰了。他在曹河县可能是初步接触,但没达到目的,或者说,曹河那边能提供的东西有限。转而到了你们东洪县,东洪县这半天时间,就是用来碰头、深谈的。而真正的重头戏,是在光明区那三天啊。这三天里,他接触到的信息,最终塑造了那篇报道的基本基调吧。”

我忍不住叹道:“张叔,您这番抽丝剥茧,简直比咱们刑侦支队的孙茂安还要专业、还要细致。就凭几张看似不起眼的车票票据,就能把一个人的行动意图分析得这么透彻。”

张叔在电话那头轻轻“哎”了一声“朝阳,你这可是在给我戴高帽子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看看表象底下藏着什么。这件事情,我之所以愿意多花点心思,是因为这个记者的报道,不仅仅是对田嘉明同志个人啊,更主要的是,其言论些对东原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的倾向,影响很坏,是干扰了大局的。你们县里,难道就对这消息的来源,没有一点怀疑和排查吗?”

我叹了口气,知道在张叔面前没必要遮掩,便实话实说:“张叔,不是没有怀疑。说实话,从上到下,大家心里都有几个猜测的对象。但是这种敏感的事情,关乎同志的政治生命啊,没有百分之百的铁证,谁敢轻易去给领导汇报?现在毕竟不是过去那个年代了,一切要讲法治,讲证据。我不能凭感觉、凭关系亲疏就随便怀疑哪位同志。如果互相猜忌起来,整个班子的团结、县里的政治生态就全乱了。这也是于伟正书记常强调的,‘说话要讲证据,办事要依规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