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 第345章 躲中秋

第345章 躲中秋

尽管王霜在交付月饼时,再三向各位夫人小姐的仆役强调,这月饼尤其是奶黄流心和冰皮水果的,保鲜期极短,最好当日食用,冰皮的最多也就能存放两三日,且需用冰镇着,不耐储存。可这丝毫没有打消众人的热情,反而因为那“限量”、“难得”和“独一份”的噱头,让拥有者更觉面上有光,趋之若鹜。

第一批一百二十八匣月饼如同水滴入滚油,瞬间在静岚县的上层圈子里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没抢到的捶胸顿足,抢到的在宴客时不经意地拿出来待客,收获一片惊叹与艳羡,更是将娴月楼月饼的名声推向了新的高峰。

于是,当王明远拖着疲惫的步伐,结束一天的公务回到后衙家中时,迎接他的不是热茶饭菜,而是书房桌案上,李清娘一脸无奈地指着的那一叠厚厚的、散发着墨香和……人情味的请柬与拜帖,以及旁边一个明显是刚带回来的、沉甸甸的锦囊。

“老爷,您可算回来了。”

李清娘叹了口气,指了指那锦囊,“这是同知大人方才亲自打发人送来的,说是……一点心意,务必要请您帮忙,为家中老母订上两匣月饼,聊表孝心。”

王明远嘴角抽搐了一下,拿起那锦囊,入手沉甸甸,打开一看,里面是整整齐齐一叠面额一百两的银票,足足十张!一千两!就为了两匣月饼?!

他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苦笑着看向妻子:“这……这已经是今日第几位了?”

李清娘报了几个名字,不是同僚上官,就是有姻亲故旧关系的富商,个个都推脱不得。

“我都以数量有限、材料难寻为由婉拒了,可这……同知大人亲自上门,银票直接塞给门房就走了,这……”

王明远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精彩纷呈,三分无奈,三分得意,还有四分不堪其扰的疲惫。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放在妻子李清娘面前的桌上,苦笑着开口:

“夫人,这……这又是八百两。都是……都是推脱不掉的人情。张通判为老母亲求一匣,李主簿家闺女及笄礼想要两匣添彩,还有致仕的赵老大人,派人直接堵到了衙门口……为夫我……我实在是推脱不过啊!”

王明远捏着那叠烫手的银票,在书房里踱了两圈,最终还是一跺脚,揣着银票,硬着头皮去找女儿王霜。他知道,这事儿最终还得落在那个“胆大包天”的丫头身上。

找到王霜时,她正趴在炕桌上,对着一本新送来的订单册子写写画画,小脸上非但没有愁容,反而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兴奋。

“霜儿……”

王明远将那一千两银票放在炕桌上,语气带着几分难以启齿的尴尬,“这些是……同知赵大人那边……实在是推脱不过……你看……”

若是之前,王霜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巨额订单和银票,怕是又要慌得跳脚。可经历了前次那场“月饼大战”,亲眼见证了杨家那恐怖的生产潜力(尤其是在她了解了空间的部分辅助作用后,心里更有底了),她此刻是丝毫不慌。

她拿起那叠银票,在手里掂了掂,大眼睛里闪过一丝小狐狸般狡黠的光芒,小手一挥,豪气干云:

“接!爹,娘,放心接!只要银票给得足,没有咱们做不出来的月饼!”

她凑过来,拿起那叠银票掂了掂,小脸上露出一个小狐狸般的狡黠笑容:

“不过,咱们不能来者不拒。得控制量!您就跟他们说,咱们挤破了头,好不容易又匀出来最后几十匣的份额,先到先得,过时不候!

一定要营造出咱们为了满足大家需求,已经竭尽全力、甚至动了自家存货的假象!”

王明远看着女儿那副“奸商”嘴脸,嘴角抽了抽,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认命地点了点头。罢了罢了,这后宅经商之事,他还是少掺和为妙,由着她们母女和那个鬼精的玉丫头折腾去吧!

有了王霜这颗“定心丸”,李清娘也底气十足,开始游刃有余地应对那些络绎不绝上门求购的夫人小姐,既全了人情面子,又将数量牢牢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将“饥饿营销”进行到底。

接下来的两天,娴月楼又顶着压力,陆陆续续、分批次地放出了四批货,每次都只有寥寥几十匣,更是吊足了众人的胃口。银子如同流水般涌入王家和杨家的口袋。

而杨家岭这边,杨家大院的后院,那三个临时搭建的土烤炉几乎就没彻底冷却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续的生产更加顺畅高效。

不过,大家都默契地保持着一种“限量”的节奏,绝不盲目扩大生产。用舒玉的话说:“物以稀为贵,一下子管饱了,就不值钱了。”

距离中秋只剩三天,眼下是杨家做的最后一批月饼,做完这一批,颜氏就发了话,无论如何也不再接单,让大家好好过个节。

忙完了最后一批月饼的收尾工作,颜氏拿着那份早就拟好的节礼单子,和元娘、刘秀芝(她精神越来越好,也能参与些家务讨论了)坐在堂屋里,开始盘算。

“陈老将军那边,是头一份,不能轻了。除了月饼,再备上二十斤咱们自家作坊最好的面饼,十罐顶好的地香泡儿果酱,还有玉儿鼓捣出来的那些晒干的蘑菇、木耳山货,也装上一大匣子。”颜氏沉吟着说。

“李县令家也不能怠慢,该有的礼数得到。”

“王家与咱们亲近,又是一条船上的,节礼也要厚实。月饼、面饼、果酱、山货都不能少,再加两匹颜色鲜亮的细布,给霜丫头和清娘做衣裳。”元娘补充道。

“两个亲家,也得一般厚实,不能偏颇了。里正五哥家,这些年没少照顾咱们,节礼要体面。齐胖子和陈文敬两位合伙的东家,也不能忘了生意上的情分,按往年的例,再加厚两成……”

颜氏一条条说着,元娘拿着笔仔细记录。

这时,在一旁剥着花生米的杨大川,听着听着,忽然抬起头,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句:“娘,那……舅舅家送不送?”

他这话一出口,堂屋里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一下。

颜氏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拿着单子的手顿了顿,眼皮耷拉下来,没说话。

杨大川似乎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讪讪地低下头,不敢再吭声。元娘和刘秀芝交换了一个眼神,也都默契地没有接话。

舒玉在一旁看着,心里明白,阿奶这是还对之前舅舅家在他们最难的时候袖手旁观甚至有些落井下石的行为耿耿于怀。亲情这东西,伤了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上次杨大川被打,他们来看了一眼,留下几个鸡蛋就走了,之后再没露面。这次乔迁也没见人影。

沉默了半晌,颜氏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声音有些发冷:“先……备着吧。跟其他几家差不多的份例。送不送……看情况吧。”

她这话说得含糊,但众人都明白,这“看情况”,恐怕多半是不会送了。至少,不会主动去送。

杨大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讪讪地低下头,继续用力剥他的花生米,不敢再吱声。

节礼单子最终确定下来。颜氏便叫来刘全和钱钺,让他们带着人,套上两辆骡车,开始一家一家地送节礼。近的如里正、齐万年铺子,当天就能送到;远些的如府城陈文敬、军营陈老将军处,则需要提前出发。

就在刘全和钱钺忙着分发节礼,杨家上下以为终于能清静下来准备自家过节时,县城王家,却迎来了最后一波“疯狂”的冲击。

尽管王明远和李清娘已经按照王霜的吩咐,再三强调月饼已经彻底售罄,材料用尽,作坊都歇了,可那些消息滞后、或者之前还在观望、如今看到别人家拿到月饼后效果奇佳的人家,依旧不死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提着厚礼,亲自登门拜访。

王明远不胜其扰,连衙门都不敢待了,生怕又被同僚堵住。最后,他连自家留下打算中秋应景的两盒月饼,都被一位实在推脱不掉的老上司“软磨硬泡”地要了去。

看着空荡荡的、连自家都没月饼吃的家,以及门外似乎还不肯散去的几拨人影,王明远把心一横,对李清娘和老娘林氏道:“这节没法过了!走!咱们去杨家岭躲躲去!等中秋过了再回来!”

于是,八月十三这天下午,王明远携着老母、妻子和女儿,只带了两个贴身伺候的婆子和一个小厮,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青布小车,悄悄地出了县城,直奔杨家岭而来。

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等那些求月饼的人发现王家大门紧闭,主人家不知所踪时,王家人早已坐在了杨家宽敞温暖的堂屋里,捧着热茶,嗑着瓜子,享受着乡下难得的清静与自在了。

对于王家的“逃难”而来,杨家人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颜氏拉着王家老太太林氏的手,笑得见牙不见眼:“老姐姐!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咱们两家正好一起热热闹闹过个节!乡下地方,没什么好东西,就是图个清净、自在!”

林老太太也是个爽利开朗的性子,虽然穿着朴素,但通身的气度却不似普通农家老妪。颜氏的手,笑得慈眉善目:

“哎呦,颜妹子,你可别客气!是我们一家子厚着脸皮来叨扰了!你们是不知道,明远他们在城里被那些人缠得哟……我这老婆子看着都心疼!还是你们这儿好,山清水秀,人心也静!”

两个年纪相仿、性格也都爽快的老太太一见如故,手拉着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从儿女家常聊到村里趣闻,气氛融洽得不得了。

王明远和李清娘也终于卸下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紧绷的神经,坐在杨家干净整洁的堂屋里,喝着农家自制的野菊花茶,听着窗外鸡鸣犬吠,看着院子里孩子们追逐嬉闹,只觉得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惬意。

王霜更是如同脱缰的野马,拉着舒玉,在几个院子间疯跑,看什么都新鲜。一会儿去作坊看工人们做面饼,一会儿又跑去后院看钱师父新搭的烤炉,甚至还缠着杨大川带她们去附近的山脚下转了一圈,摘了一大把不知名的野花回来,插在瓶子里,给屋里增添了几分野趣。

杨老爹和杨大江陪着王明远说话,聊些农事、年景,偶尔也听听王明远说说县城里的趣闻和官场上的动向,杨大江虽然很多听不太懂,但也觉得增长了不少见识。

晚上,颜氏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治了一大桌丰盛的农家菜。金黄的炒鸡蛋,油汪汪的小鸡炖蘑菇,清爽的炒青菜,喷香的腊肉炒蒜苗,还有一大盆王霜念念不忘的面片汤……虽然比不上城里酒楼的花哨精致,但用料实在,味道醇厚,吃得王家人赞不绝口,尤其是那碗面片汤,王明远连喝了三大碗,直呼过瘾。

“就是这个味儿!舒坦!”

王明远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喟叹,“比城里那些酒楼的山珍海味吃着还得劲!”

林老太太也笑着点头:“是啊,怪不得霜儿回家念念不忘,你家的饭菜,吃着就是香,有锅气!”

两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而热烈。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带着笑意和满足的脸庞,仿佛真正的一家人。

舒玉看着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心里也像喝了蜜一样甜。她觉得,这就是她想要守护的生活——家人安康,亲友和睦,日子红火,充满希望。

夜里王霜自然是黏着舒玉,两个小丫头躲在舒玉的房间里,盘腿坐在炕上,中间摆着一小碟刚炒香的南瓜子,一边嗑一边嘀嘀咕咕地算着这次月饼到底赚了多少银子,小脸上全是财迷般的光芒。

“刨去所有成本,光是定金和后面几批的尾款,净利起码有这个数!”王霜神秘兮兮地伸出两根手指,在舒玉面前晃了晃。

舒玉眨眨眼:“两千两?”

王霜得意地一扬下巴:“再猜!”

“难道……两万两?!”舒玉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心里其实有数,但配合着王霜的兴奋。

“嘿嘿,差不多啦!”

王霜扑过来抱住舒玉,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口,“玉儿!咱们发财啦!等分了钱,我要给自己打一套赤金镶宝的头面!不,打两套!”

舒玉被她逗得咯咯直笑,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整个杨家岭都沉浸在一种忙碌后放松、准备迎接佳节的愉悦氛围中。两家人亲如一家,相处的画面温馨而和谐。

然而,沉浸在快乐和放松中的舒玉绝对想不到,一份来自陈老将军的回礼,正像一个被点燃了引线的炸弹,由两名骑着快马的亲兵护送着,在官道上朝着杨家岭的方向一路飞奔,即将在她这平静满足的生活里,投下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