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 第344章 超额完成

第344章 超额完成

舒玉原本是抱着“苦战到底”、“掉层皮”的决心来应对这批月饼订单的。一千多个月饼,四种口味,其中两种还极其繁琐,在她想来,就算全家总动员,至少也得忙活个两三天,熬上几个通宵才行。

然而,现实给了她一个小小的震撼。

仅仅是一夜过去!

当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的亮光,远处村落里传来第一声嘹亮的鸡鸣时,后院里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依旧没有停歇,但氛围已经悄然转变。从最初的紧张忙碌,变成了一种有条不紊的收尾。

舒玉揉着有些发涩的眼睛,看着眼前堆满了一个个临时腾出来的大簸箩、盖着干净白布的月饼,简直不敢相信。

五仁月饼金黄饱满,散发着坚果与糖油的焦香;火腿月饼个头敦实,酥皮层层,隐约透出内里咸香的馅料;就连她以为最耗时的奶黄流心月饼(她负责提供馅料,外面负责包制和烘烤),也整整齐齐地码放了好几大盘!

颜氏正拿着那本订单册子,和元娘、刘老娘等人一起,进行最后的清点核对。

“五仁的,六百二十个,齐了!”

“火腿的,六百八十个,齐了!”

“奶黄流心的……六百九十二个,也齐了!”

颜氏的声音带着一夜未眠的沙哑,却充满了亢奋和喜悦。她抬起头,看向舒玉,脸上笑开了花,扬了扬手里的册子:

“玉儿!听见没?够数了!订单上要烤的,都做出来了!”

舒玉:“!!!”

这就……够了?一夜?!她预想中的鏖战呢?说好的“要钱不要命”呢?怎么感觉……好像还没使足劲儿,目标就达成了?

她看着院子里那些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依旧亮晶晶的家人和雇工们,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敬佩。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吗?也太惊人了吧!

“阿奶……你们……太厉害了!”舒玉由衷地赞叹,声音都带着点飘。

“这有啥?”

颜氏不以为意地摆摆手,随即又心疼地看了看小孙女那明显累狠了的小脸,“倒是你,折腾那些秘方馅料累坏了吧?快,剩下的冰皮月饼材料拿出来,咱们一鼓作气,给它弄完就能彻底歇着了!”

舒玉这才想起还有冰皮月饼。她连忙点头,跑回自己小院,将早就准备好的的冰皮面团和舒婷熬好的桃子果酱馅料从空间里挪了出来。

虽然经过一夜的奋战,大家脸上都带着明显的倦意,哈欠连天,眼皮打架,但看到新拿出来的、雪白柔软散发着米香的面团和颜色粉嫩、散发着清甜果香的馅料时,精神还是不由得一振。

“这就是那冰皮?看着真水灵!”

“这馅儿是桃子味的?闻着就清爽!”

颜氏见状,立刻鼓劲:“都精神点!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把这点心包完,咱们就大功告成!到时候,热乎乎的面片汤管够!肉多多的!”

“好嘞!”

“夫人放心,撑得住!”

不需要过多动员,众人自动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冰皮月饼不用烤,包好后直接用各种花纹的木质模具压出形状即可,速度反而比需要烘烤的几种更快。

舒玉负责示范和指导冰皮月饼的包法。取一小块冰皮,按成小碗状,包入适量的桃子馅,用虎口慢慢收拢,搓圆,撒粉,再放入刻着各种花鸟鱼虫图案的木制模具中,轻轻一压,再磕出来——一个通体雪白、花纹精致、隐隐透出内里粉嫩馅料的冰皮月饼便完成了。

这新奇的做法和漂亮的模样,让困倦的众人又提起了几分精神。元娘、刘老娘、王氏等人学得极快,很快就能上手,动作也越来越流畅。虽然大家都是强撑着困意,眼皮沉重得像是坠了铅块,可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慢,仿佛形成了肌肉记忆。不过一个多时辰,所有的冰皮月饼也全部制作完成,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最后几个大托盘。

至此,订单所需的一千零二十四个月饼,全部制作完毕!

“完工啦!”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带着解脱和喜悦。院子里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疲惫却满足的欢呼声。

而就在大家忙着做冰皮月饼的尾声时,颜氏已经悄悄地撤下了周婆子、李钱氏和凤儿几个人,让她们去灶房准备早饭。

几乎是月饼全部完工的同时,一股极其霸道、勾人馋虫的香气,从灶房的方向汹涌而出,瞬间席卷了整个后院!

那是土豆、肉末、粉条碎在热油里翻炒后产生的浓郁锅气!紧接着,加入各种调料爆香,再倒入适量的开水,放入切得方方正正、嫩生生的豆腐丁,等到汤汁滚沸,土豆变得软烂,豆腐吸饱了汤汁,那股混合着肉香、豆香和粉条特殊气息的味道便弥漫开来。

另一边,李钱氏已经将醒好的、光滑细腻的纯白面面团擀成了一张大大的、厚薄均匀的面片。她不用刀切,而是用手飞快地、灵巧地将面片撕扯成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不规则形状的面片,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下入翻滚的汤锅中。

面片在浓稠的汤汁里翻滚,很快变得透明滑韧。临出锅前,撒上一大把切得碎碎的、翠绿的小青菜叶。

这还没完!

只见颜氏站在灶台前,拿过一把厚重的铁勺,倒入小半勺金黄的胡麻油,然后将铁勺的长柄伸入熊熊燃烧的灶膛之中!火焰舔舐着勺底,不过片刻,铁勺里的油便冒起了滚滚青烟,温度极高。

就在这时,颜氏眼疾手快,抓了一小把干花椒扔进热油里!“刺啦——!”一声极其悦耳的爆响,一股混合着胡麻油醇厚和花椒辛烈焦香的奇异香气,如同炸弹般在灶房里爆开,并迅速弥漫到院子里,勾得所有忙碌了一夜、早已饥肠辘辘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肚子叫得更加欢快了。

然而,颜氏的动作并未停止。她知道家里有个“磨人精”小孙女,最不喜欢在饭里吃到花椒粒,嫌麻嘴。就在那花椒即将变黑糊化之前,她用一个迷你的、网眼极细的小笊篱,快、准、稳地将所有花椒粒全部捞了出来,一滴不剩!

然后,她端起那把汇聚了所有香气精华、滚烫的花椒油,走到那口冒着腾腾热气、内容丰富的面片汤大锅前,手腕一倾——

“刺啦啦啦——!!!”

滚烫的花椒油泼在漂浮着面片、青菜、豆腐和肉末的汤面上,发出最后一声酣畅淋漓的呐喊!一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复合了面香、肉香、菜香、豆香以及那画龙点睛的椒油香的终极气息,如同实质般扩散开来,彻底征服了院子里每一个人的嗅觉和味蕾!

“开饭啦!”

颜氏中气十足地喊道。

这一声如同天籁!

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众人,顿时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气,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洗手的洗手,拿碗的拿碗,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幸福的笑容。

一大锅热气腾腾、内容丰富、香气扑鼻的面片汤被端到了院子里临时拼起的长桌上。旁边还放着葱花、芫荽,每人盛上满满一大碗,也顾不上烫,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

面片滑韧爽口,吸饱了汤汁的咸香;土豆软烂起沙;豆腐嫩滑多汁;肉末和粉条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偶尔吃到一口被热油激发出香味的青菜,更是清爽解腻。而那画龙点睛的一勺花椒油,带来的丝丝麻意和浓郁油香,一口下去,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驱散了秋日凌晨的寒意和一夜忙碌的疲惫,舒服得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

“香!太香了!”

“哎呦,这口热汤下肚,感觉魂儿都回来了!”

“这面片汤,给个神仙都不换!”

院子里一片满足的喟叹和吸溜食物的声音。忙碌了一夜后,能吃到这样一碗用料十足、热气腾腾的家常美味,简直是最大的慰藉和幸福。

舒玉也捧着自己的小碗,小口小口地吃着,感觉浑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她看着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家人和帮工们,心里充满了暖意。

吃完饭,颜氏立刻开始安排众人去休息。

“都赶紧回屋睡觉!天大的事也等睡醒了再说!”

元娘还想撑着去作坊看看,被颜氏一把按住:“你去什么去?眼睛都熬红了!作坊离了你一天还能塌了不成?赶紧跟大江回屋睡觉去!”

这时,一直在旁边安静吃饭的刘秀芝放下碗,用帕子擦了擦嘴角,开口道:“娘,嫂子,你们累了一夜了,就在家好好歇着吧。作坊那边,我上午去盯着。”

颜氏和元娘都愣了一下,看向她。

刘秀芝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头看起来不错,她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以往的爽利:“我都养了快两个月了,王大夫都说恢复得不错,能慢慢走动了。就是去作坊坐着看看,又不干什么重活。我保证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绝不吹着风。”

旁边的刘老娘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出声。按她以往的观念和见闻,庄户人家的妇人,不管是小产还是生产,能坐满二十天月子那都是婆婆开恩、家里宽裕的了。

像女儿这样足足养了快两个月,天天好吃好喝伺候着,鸡都吃了一二十只,王大夫隔三差五来复诊,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精细。如今只是去作坊坐一上午,确实不算什么大事。可亲家母坚持按大夫说的,要坐足一百天,她也不好反驳。

颜氏看着儿媳那期盼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眼神,心里叹了口气,知道她是在家里闷久了,也想为家里出份力。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行吧,你去看看也行。但是必须听我的!”

颜氏板起脸,一条条叮嘱,“必须坐车去,坐车回!从家里到作坊,一步路也不许多走!衣裳必须穿够,围脖、头巾都戴好,不能有一丝缝儿漏风!就在账房里呆着,不许去车间,不许碰凉水,不许久坐,累了就赶紧歇着!”

“哎!娘,我都听您的!”刘秀芝见婆婆答应了,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连连保证。

一旁的杨大川立刻拍着胸脯道:“娘,您放心,我陪着秀芝去!保证把她照顾得好好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颜氏又安排了几句,众人便四散开去休息。偌大的院子很快安静下来,只剩下周婆子带着李丽等小丫头轻手轻脚地收拾着残局。

而王霜,却没法休息。她指挥着石磊分出的四个护卫,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娇贵的冰皮月饼(用空间偷渡的冰镇着)和需要尽快交付的其他月饼一一装箱,搬上马车。

“玉儿,我得赶紧回去了!”

王霜顶着两个黑眼圈,脸上却兴奋得放光,“冰皮月饼放不住,必须尽快送到客人手里!还有那些包装匣子,我得赶紧去木匠铺子盯着,看看能不能再多搜罗一些适配的,实在不行就先简单包装,绝不能耽误了交货!”

她匆匆跟舒玉打了个招呼,也顾不上多说,便跳上马车,在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中,带着沉甸甸的“战利品”和四名护卫,朝着县城方向疾驰而去。包装的问题像个小尾巴,吊在她心里,让她归心似箭。

看着王霜的马车消失在晨雾中,舒玉心里却还惦记着一件事——二婶刘秀芝去作坊。

她这个小叔杨大川,人是好的,对婶婶也真心,可性子实在有些毛毛躁躁,让他照顾人,舒玉总有点不放心。万一他粗心大意,没看顾好,让婶婶累着了或者吹了风,那可就麻烦了。

“不行,我得去看看。”

舒玉心里琢磨着。她打算先去空间补个觉,恢复一下精神,然后就去陪着婶婶,最好能劝她就在作坊的房间里休息,别真去操心干活。要是能想办法劝婶婶留在家里休息,那自然是最好。

想到这里,她也顾不上收拾了,跟颜氏说了一声要回房补觉,便溜回了自己的小院,闩好门,集中精神进入了空间。

空间里依旧灵气充盈,时光静好。舒玉刚现身,就听到泉眼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我的老天爷……我感觉我的胳膊已经不是我的了……”

只见王霜竟然也在这里!她正毫无形象地瘫在草地上,举着自己依旧有些微微发抖的右手,对着旁边驾驶小铁牛过来的舒婷哀嚎。

“霜总?你怎么也进来了?”舒玉惊讶地问。

王霜有气无力地翻了个白眼:“你累我不累吗?我进来歇会儿缓口气再出去……外面马车上颠簸得要死,根本睡不着!再不睡我感觉我就要当场猝死了!

玉儿你是不知道,我现在看什么东西都像是月饼和桃子……”

舒玉噗嗤一笑,在她身边坐下:“彼此彼此。”

舒婷看着两个姐姐累瘫的模样,又是心疼又是无奈,脸上满是郁闷和无奈:“都怪我太小了,什么都帮不上……急死我了……”

舒玉摸摸她的脑袋,安慰道:“傻婷子,你帮的忙已经很大了!要不是你在空间里帮忙处理那些桃子,熬果酱,我们哪能这么快搞定冰皮馅料?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长大,以后有你大展拳脚的时候呢!”

王霜也强打精神,附和道:“就是!等你长大了,咱们姐妹三人联手,必定所向披靡!现在嘛……就先让姐姐们替你负重前行吧!”

三人说笑了几句,沉重的疲惫感再次袭来。舒玉和王霜也顾不上多说,爬上空间柔软的大床,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几乎瞬间就沉沉睡去。

舒婷看着迅速陷入熟睡的两人,叹了口气,认命地爬上她的小铁牛,“突突突”地开远了,尽量不打扰她们休息。虽然知道急不得心里那份对成长的渴望,越发迫切起来。

这一觉睡得又沉又香。空间里舒缓的时间流速和灵泉气息的滋养,让她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

不知过了多久,舒玉和王霜几乎同时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昨夜的疲惫酸痛已然消散了大半。

“啊——活过来了!”王霜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快,洗漱一下,该去忙了。”舒玉拉着她跑到泉眼边,用清冽的灵泉水洗了把脸,更是觉得精神焕发。

两人不敢多待,互相打气了几句,便各自退出空间,回到了现实世界,继续投入到各自的“战场”。

舒玉推开房门,阳光已经洒满了院子。她径直去找还没出发的刘秀芝。

果然,在西厢房里,刘秀芝已经穿戴整齐,头上包着厚厚的抹额还罩了头巾,身上是夹棉的衣裙,脖子上围着毛茸茸的围脖,还裹着一件厚实的棉斗篷,整个人被包得只露出一双眼睛,正被杨大川扶着,准备出门。

“婶婶!”舒玉连忙跑过去,“您真要去啊?要不就在家歇着吧?我去作坊看着!”

刘秀芝看到舒玉,眼睛里露出笑意,隔着围脖声音闷闷的:“玉儿醒了?没事,二婶就去坐坐,透透气,在屋里闷了这些天,骨头都僵了。我保证听你阿奶的话,就在账房坐着,绝不多事。”

舒玉看她态度坚决,知道劝不住,便退而求其次:“那您去了就在账房的里间歇着,那儿有炕,暖和。我陪您一起去!”

最终,在舒玉的“监督”下,刘秀芝被杨大川小心翼翼地扶上了骡车,车厢里还铺了厚厚的褥子。舒玉也爬上车,一行人朝着作坊缓缓驶去。

到了作坊,舒玉成功地把刘秀芝“按”在了账房里间温暖的炕上,又给她倒了热水,塞了本闲书,叮嘱杨大川好生看着,这才放心地走了出来。

她没回老宅,索性就在作坊里巡视起来。看着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和面的、压片的、蒸制的、晾晒的、打包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她心里暗暗点头。元娘确实厉害,把作坊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另一边,王霜一回到县城娴月楼,就立刻投入了新的“战斗”。她先是指挥人手将月饼妥善安置好,尤其是那些需要冰镇的冰皮月饼。然后便马不停蹄地冲向城中相熟的木匠铺子。

果然,之前订做的两百个雕花红木匣子还没完全完工。王霜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直接将在铺子里能找到的、所有大小差不多的成品点心匣子,只要是上档次的统统搜罗一空!又让匠人赶工,在所有匣子上都刻上“娴月楼”三个清雅的小字。

紧接着便是紧张的装匣工作。八枚一匣,四种口味各两枚,用柔软的衬纸隔开,摆放整齐,盖上盒盖,系上红丝带。一份份价值五十两银子的“硬通货”便准备完毕。

随后,娴月楼派出了所有能派出的侍女和小厮,按照预订册子上的名单和地址,一家一家地去通知各位夫人小姐们前来提货。

早已等候多时的各家仆役,接到通知后蜂拥而至。娴月楼后院门庭若市,杜鹃带着训练有素的侍女们,核对订单,收取尾款,交付月饼,忙而不乱。王霜也亲自在一旁盯着,确保万无一失。

等到最后一份月饼被取走,太阳已经西斜,到了半下午时分。

就在王霜在县城忙着交货、娴月楼再次成为全城焦点时,寂静了一整个白天的杨家岭,杨家大院,也逐渐恢复了活力。

补足了觉的杨家人陆续醒来,灶房里再次飘起了炊烟。经历了昨夜那场酣畅淋漓的“月饼大战”,虽然身体还有些疲乏,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完成重大任务后的轻松和满足。

颜氏和元娘也睡醒了,正坐在堂屋里喝着热茶,听着被杨大川裹得严严实实地接回来的刘秀芝和舒玉说着作坊上午的运转情况,脸上都带着欣慰的笑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