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422章 有重大军功表现,赐花翎!

第422章 有重大军功表现,赐花翎!

弘历也因为眼下大清人多,而把拓宽去西北的驿站马路的事,也提上了日程o

只是,眼下天已渐热,人人心中骄躁,且弘历最近花钱的确过多,大有隋炀帝败光隋文帝积蓄的意思。

所以,户部满尚书海望收到此旨后,就为此对户部汉尚书史贻直说:“赈灾不惜财,如今拓宽驿站马路也不惜财,国库即便充盈,恐也禁不住这么花啊!”

史贻直微微颔首,而笑着道:“但陛下想必也有自己的深意,我们也不必非得明着奏谏,只把银钱出入情况多上报便是,而陛下虽急切求治,可英明瑞智,自会看得出来,国库充盈的情况在迅速缩水。”

“公此言有理!”

“主子是求治明君,想来也不会真愿意让天下人看见,他当政后真的在让国库充盈情况一年不如一年。”

海望对此深表赞同,也产生了期待之心,期待弘历在看见国库存银越发不及雍正朝的时候,能够幡然醒悟

他甚至已经能够想象,那个时候弘历对此悔恨不已的场景。

但,弘历其实有考虑如何在大手笔花钱的时候,还能如何大手笔挣钱。

弘历对此想了三个办法:

一个是降谕给马尔赛和东北地区的官员和副都统们,让他们继续组织汉商开采煤矿出来卖;

一个是降谕内务府,联合地方府筹备起招商引资的事,设立有相应鼓励政策的贸易区,准备在扩建驿站马路时,争取让参与工程的民工们在哪里挣的钱,就在哪里花掉。

还有一个就是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对朝鲜、日本、安南进行贸易倾销;等朝廷控制的粮食、生丝、棉布以及对朝鲜、日本而言很重要的大白菜、土豆多起来,创建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岛组成的北方海贸圈。

这是后世因为地缘政治矛盾难以实现的,但弘历想这样做,达到彻底让东北起飞的目的。

恰好。

弘历在下旨怼了罗刹国使臣马洛夫后,就也收到了苗事被平定的捷报。

“张广泗果然不会让朕失望!”

“衡臣,拟旨,实授其为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事,加兵部尚书衔,赐双眼花翎。”

“另外,得让他张广泗趁着战事平定,尽快在云贵安民生产,推广梯田技术与新的增肥技术。”

弘历搓着手,对军机大臣们如此吩咐着。

苗事被抚定,意味着改土归流这件大事基本成功。

接下来,只是等着当地苗民恢复生产,学习汉人的种田方式,而让西南的粮食产量上一个台阶了。

不说别的,云贵地区要是能自给自足,让川粮可以更多的运去北地,那对将来灭准噶尔、稳定西藏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弘历又任命道:“兆惠平定苗人逆酋有功,升四川粮道;岳钟璜调入京师任二等侍卫,协助兵部尚书岳钟琪训练云梯营;分别赐单眼花翎。

。“”

“庶!”

鄂尔泰和张廷玉应了一声,同时也都在心里羡慕起了张广泗。

因为大清得赐花翎的大臣很少。

历史上,整个清朝,得赐三眼花翎的王公大臣,只有七人。

双眼花翎也只赐予有重大军功在身的大臣。

即便是单眼花翎,也不会轻授,也是需要有突出军功表现的才能被赐予。

弘历给予张广泗、兆惠、岳钟璜如此厚赐,目的自然也是表现他对军功的重视。

除此之外,这毕竟是他即位以后完成的第一件军政大事,且也很好的证明了他昔日决策的正确性。

所以,弘历自然也就不吝赏赐。

而弘历现在只期待着,西南平定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发展生产。

军事上的胜利,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张广泗的另一道奏折,泼了他一盆冷水。

那就是,历经数年的苗乱,导致云贵地区土着苗民数量大量减少。

主要是鄂尔泰主张剿杀为主期间,大量苗民被屠。

而人被杀了,还怎么生产?

弘历也因此把张广泗的奏折丢在了鄂尔泰面前的桌案上:“你做的好事!”

鄂尔泰看了奏折后,不由得红了脸,只得跪下叩首:“奴才坏了主子大计,实在该死!”

“罢了!”

弘历摆了摆手,就让鄂尔泰起了身,问道:“有何补救之策?”

“唯有先免苗地一年税赋,无论汉苗,只要去西南开耕与垦荒,皆免。”

鄂尔泰回道。

弘历笑了笑说:“免三年!令户部给各督抚拨银,凡愿意去西南填云贵为新民的汉人,皆给一定安家银。”

鄂尔泰和张廷玉听后皆睁大了眼。

“陛下,现在朝廷动辄发银百万,官民皆为之惊叹,有此皆太上皇当年敛财太过,才使陛下如此挥金如土之言。”

张廷玉不得不以外界物议提醒着弘历。

弘历呵呵一笑:“庸夫俗子岂知朕与太上皇深意?”

“照此执行便是。”

“另外,降谕旨给张广泗,他在西南安民生产期间,也要严防奸商奸民混入,趁机与安南、缅甸私贸。”

“朕给云贵免三年赋税,还花钱移民,为的可不是让他们把粮食都卖给安南、缅甸以作扩张之用。”

弘历继续嘱咐着。

“庶!”

安排好西南的事后,弘历就又说起往西北扩建驿站马路的事。

“朕担心沿途官府趁机坏政,而不积极于扩建驿站马路,还是得派宗室去监管。”

“下道旨意,让恂郡王允去监管。”

弘历如此吩咐后,鄂尔泰和张廷玉皆脸部抖动了一下。

他们只能暗叹弘历这位天子是真的英明。

因为谁都知道,扩建这条路,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灭准噶尔、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而允这辈子最大的政治抱负就是灭准噶尔。

所以,换成别的宗室,可能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认真监管,但允肯定不会。

再说,允在西北满蒙诸军中,也有声望,他也不怕因为扩建这条路,压不住地方上的实力派。

“有旨!”

“恂郡王允,办事明敏,威望素显,着监管驿路扩建事,钦此!”

当旨意在允面前宣达时,允神色顿时凝固住,片刻后就深深叩首领旨。

接着,允就按例进了宫,来向弘历谢恩。

弘历也就在茹古涵今轩见了他。

“十四叔想必清楚,朕为何要斥巨资扩建去西北的驿站马路?”

弘历在见到老十四后,就先问起了他。

允回道:“臣明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朕要的从来就不仅仅是打服准噶尔!”

弘历点点头,也再次申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就看向了眼前挂在墙上的一幅全球舆图,且指给允说:“十四叔你看,准噶尔一带要能彻底实控住,我大清将来征讨罗刹国,无疑能省很多力。”

允看了过来,且同时胸口起伏有些猛烈起来。

因为弘历刚才的话,让他备受触动。

他没想到自己这位皇帝侄子还想将来征讨罗刹国。

“再有连络西方诸国,给罗刹国使绊子,也更容易。”

弘历说到这里就又道:“但西域这么大一块地方,怎么就不能自产棉花以御寒冬呢?”

弘历明明记得,后世这一带大量产棉,但偏偏现在他得到的讯息是这里还不能大规模种植棉花,所以他才会这么一问。

为此,他也已经让在准噶尔附近的边臣试着沿边培育,且从罗刹国等偏冷地区的国家选种。

目的就是要让这一带提前可以大规模产棉。

毕竟,他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确实知道,这一带在后世是棉花主要产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