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岑文本两位智囊的建议,顿时得到一众文武大臣的赞同。
“好计策!”
“先劝降再攻城,也能瓦解城内军民的抵抗之心。”
“他们要是给脸不要脸,到时候再猛攻安市城!”
他们前段时日攻打白岩城,就是采用劝降的办法,而且最后还获得成功。
虽然安市城守将不一定会投降,但是试一试也无妨。
主位上。
李承乾点了点头:“既然诸位爱卿都赞同劝降之策,那我们就先礼后兵,派人去安市城劝降吧!”
顿了顿。
李承乾下令道:“房相,劝降之事由你全权负责!”
“侯君集,研究破城之法以及准备攻城器械,就交给你率部去完成!”
劝降并非单纯派人进城威吓敌军主将,还需要采用大军佯装攻城震慑,释放高句丽即将战败的消息等手段。
只有多种手段配合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房玄龄和侯君集一齐站起来应道。
“遵命!”
紧接着李承乾又跟众人商议片刻,随后挥手让众人下去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围城的大军再度忙碌起来,房玄龄负责派人进城劝降,以及用箭矢射书信进城内散播流言。
而侯君集则率领数万将士和工匠,不断地砍伐树木和搬运石头,为接下来的攻城做准备。
安市城。
城主府大堂内。
守将杨万春高坐主位,斯力夫和遂成等核心将领,脸色凝重地分坐左右两侧。
沉默许久。
杨万春沉声道:“诸位,你们对唐军让我们投降之事,都持什么样的看法?”
“大家都说一说吧!”
大半个时辰前,唐军派人过来劝他们投降,而且还给他们许诺了重大好处。
譬如许诺杨万春为大唐十六卫将军之一,还许诺他大唐侯爵之事,其余城内将领,也被许诺了诸多好处。
过了十余息。
南部大兄遂成摇了摇头道:“杨将军,末将认为唐军对我们安市城无计可施,才会采用劝降的办法。”
“至于他们许诺的好处,一不一定会实现。”
“说不定等我们放下武器投降,我们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遂成的这一番话,顿时得到众人的赞成。
过了片刻。
另一员猛将斯力夫也说道:“诸位将军,我们深受大莫离支的重用,还被赐予无数的荣华富贵和美人。
“如果我们向唐军投降,我们能对得起大莫离支的恩情吗?”
在渊盖苏文还未把持朝政时,他们都只是地方部落的小首领,权势和地位跟现在完全没法比。
他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也是渊盖苏文所赋予。
他们能投降吗?
杨万春满意地点了点头:“两位将军所言极是,大莫离支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岂能向唐军投降?”
“况且安市城乃天下第一险城,给唐军20万人,他们也打不进来!”
他们高句丽的祖祖辈辈为了提防唐军,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才把安市城修筑出来。
再加上他们城内有2万精锐,粮草和水源也十分充足,完全能守一年半载。
唐军要是没有翅膀飞进来,他们恐怕连城墙都爬不上来。
众将领心情微微一松,他们纷纷出声道。
“说得对!”
“既然辽东城挡不住当即,我们安市城把唐军挡下来!”
“此战我们要名扬天下!”
这帮将领大多从小部落一步步混起来,而辽东城的那帮将领都是贵族出身,二者的战斗力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辽东城的主将渊净土,完全就是一个不懂兵法的废物。
主位上。
杨万春叮嘱道:“这段时间唐军经常抛射劝降书进城,你们要及时销毁唐军的书信,跟百姓说唐军破城后会屠城!”
“只有我们军民一心,才能把唐军抵挡在城外!”
这段时间唐军抛射的书信,里面描写了他们高句丽的一些近况。
虽说绝大部分百姓都不识字,但是总有那么百八十个读书先生识字,他们会把这些书信内容传递给城内百姓。
到时候百姓恐慌厌战,那他们就麻烦了。
众将士再次大喊道。
“遵命!”
安市城外两里处。
主帅营帐内。
房玄龄脸色凝重道:“太子殿下,安市城的守将誓死不降,而且态度极为桀骜,恐怕只有攻城这一条路了。”
“我们得改变计策了!”
他这段时间派遣了三波人进去劝降,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而且安市城内守军的态度,也愈发的嚣张。
李承乾笑着说道:“房相,这个结果很正常,杨万春乃是渊盖苏文提拔上来的心腹,而且还是高句丽的贵族。”
像杨万春那种纯正的高句丽人,跟孙代音那种汉人不一样。
况且杨万春还是渊盖苏文的心腹,他的抵抗之心比高句丽的皇室中人,还要强烈百倍。
营帐左侧。
程咬金杀气腾腾站起来:“太子殿下,既然安市城的守将如此不识抬举,那我们就大军攻城!”
“我们兵强马壮,又有大量的攻城器械,定能一举把安市城踏平!”
“末将请战!”
当前辽东西部疆域,己经全部被唐军掌控,安市城周边500余里,没有任何一股高句丽的援军。
大军只需要慢慢攻城,耗都能把城内敌人耗掉!
牛进达也站起来:“末将请战!”
这两位猛将参与了两场大战以后,他们的战争血脉也被重新激活。
况且此前歼灭渊焚王和渊净土所部,战争属于一边倒的碾压架势,他们更期待接下来的战争。
侯君集也沉声道:“辽东城都被攻下来,安市城没理由打不下!”
“太子殿下,末将打算攻城!”
主位上。
李承乾看到一众将领充满战意,他微笑着说道:“既然安市城守将要跟我们死磕到底,那也没什么好说。”
“攻城吧!”
既然城内的敌军冥顽不灵,那就用实力进行碾压。
众将领脸色激动道。
“遵命!”
他们行完礼后快速离开营帐,去调动士兵攻城。
房玄龄也拱手道:“太子殿下,臣也去前军看看,争取找到一个好的攻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