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的这一声咆哮,把韦挺和一众魏王府属官,全都吓了一大跳。
他们从李泰的语气中,听到了浓浓的杀意。
韦挺看着双眼通红的魏王,他原本还想替于志宁请辞魏王府师,这下是话都不敢说出来。
沉默许久。
李泰低吼道:“韦挺,于志宁是不是装病?”
哎!
这还用问吗?
韦挺听到魏王的这番话后,他忍不住在心里暗叹了一声。
他也知道魏王对这个消息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当初魏王当众侮辱孔颖达,便己经伤了于志宁炽热的心,他自己劝说于志宁许久都没能让他改变决定。
韦挺低声道:“魏王,于志宁确实身体抱恙。”
“他除了身体有恙外,心里也有些不舒服,觉得魏王对他们这些大儒不够尊敬!”
这些话他本不想在这个时候说,可为了点醒陷入魔障的魏王,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出来。
心里不舒服?
他对这帮大儒不够尊重?
原本怒气冲天的李泰,听到韦挺这么说后,他忽然仰头大笑起来。
“哈哈哈!”
“本王对他们不够尊重?”
“韦挺,纵观一众皇子和王爷,还有人比本王对老师更礼遇么?”
顿了顿。
李泰咬牙切齿道:“难不成本王要把他们供奉起来,才算对他们礼遇?”
听到李泰的这番话,韦挺低着头没有马上回话。
他也知道魏王一向最尊师重道,可前几天魏王呵斥孔颖达之事并非小事,此前也只有被杀的齐王李祐做过。
魏王呵斥孔颖达无能的行为,完全把他之前的好表现给遮盖住,也暴露了他看不起一众大儒的想法。
思索一番。
韦挺拱手道:“殿下一向聪敏绝伦,尊师重道,乃是诸位皇子中的典范。”
“既然于志宁不识好歹,我们也没必要强行将其挽留,到时候殿下您得势,于志宁自然追悔莫及。”
他今天过来找李泰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于志宁解除魏王师的身份。
韦挺虽然不舍于志宁的离开,但是他也知道于志宁和魏王心生间隙,留于志宁在魏王府也没有什么好处。
况且于志宁出自高陵于氏,乃是关陇势力的核心家族,也不能和他撕破脸。
“哼!”
李泰重重地哼了一声。
他挥着宽大袖袍道:“既然于志宁如此不识好歹,那就让他去跟父皇请辞吧!”
既然于志宁有眼无珠,敢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背叛他,待他执掌大权以后定要于志宁好看!
韦挺连忙拍马屁道:“殿下圣明!”
听到韦挺的夸赞,李泰的脸上没有丝毫喜悦。
他又不是傻子,于志宁请辞魏王师的影响,定然会比孔颖达和李百药三人请辞的影响大。
现在民间百姓己经在非议他,到时候百姓对他的议论更甚。
李泰表情阴恻道:“韦挺,这段时间继续凑集重金,多收买几个将领!”
“记得把手脚弄干净点,别让李承乾的人顺藤摸瓜找到我们!”
“房遗爱和柴令武背叛本王,他们一定会把这些事拿出来跟李承乾邀功,我们不得不防!”
他现在己经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唐灭高句丽之战上。
如果这个机会把握不住,他后续很难跟李承乾竞争。
毕竟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太子,父皇定然不舍得对他动手,文武百官和百姓也会拥戴李承乾那个瘸子。
李泰走到韦挺的跟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韦挺,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事成之后,本王封你为异姓王!”
呼!
随着李泰把承诺许诺出来,韦挺的呼吸顿时变得急促起来。
异姓王这三个字,像烙印一样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被封为异姓王,这是每一个臣子终极的追求!
韦挺连忙朝李泰躬身行礼,脸色凝重道。
“遵命!”
“殿下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
李泰的脸上强扯一抹笑容。
他朝内侍下令道:“把刘洎、崔仁师、苏勖、柳范、萧德言、谢偃和张越等人请过来,本王要摆宴!”
他现在己经失去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可不能再让韦挺和刘洎这等核心幕僚离他而去。
否则麾下的人离心离德,他拿什么跟李承乾竞争?
在这个关键时刻,只能多笼络人心。
顿了顿。
李泰皱眉道:“把于志宁也请过来吧,毕竟师徒一场,这场宴席就当对他的感谢宴!”
听到李泰的安排,韦挺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才是魏王该有的表现!“诺!”
内侍应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武德殿。
李泰朝东阁祭酒挥了挥手,示意他安排人准备膳食。
翌日。
下午。
皇宫南海池内。
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走在前面聊着国事,他们各自的嫔妃则跟在后面赏花。
“承乾,最近青雀被长安的百姓非议,朕怕百姓的舆论会影响青雀的心态。”
“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制止百姓的议论?”
呵呵!
还为李泰那货着急!
李承乾轻声说道:“父皇,要想让百姓转移话题,必须得制造另一个大话题出来。”
“百姓有了新话题讨论,便不会再议论青雀。”
制造新的话题?
妙啊!
李世民的眼神一亮,他微笑着说道:“承乾,你提的这个建议,倒是一个好办法!”
“朕此前问了不少大臣,还是你提的方法好啊!”
李承乾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接着李世民没有继续聊李泰的事,而是跟李承乾聊民生、兵器升级和征伐高句丽等国事。
过了大半刻钟。
一众嫔妃看着园内的绝美景色诗情大发,在韦贵妃的建议下,众人开始作诗。
韦贵妃笑眯眯道:“陛下,太子殿下,你们要不要也作诗一首?”
“现在秘书省正在收集名诗,您们的多作点诗,好收录到《唐诗三百首》内。”
她在说话的时候,目光放在李承乾的身上。
自从中秋佳节过后,太子己经一个多月没有作诗,她也想让太子多作几首好诗出来。
李世民抚须颔首道:“既然大家如此有雅兴,那朕就凑一下热闹吧。”
“承乾,你也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