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华娱之璀灿人生 > 第18章 搜索开机

第18章 搜索开机

《搜索》的开机仪式在甬城举办的。林舟提前半小时到了现场,刚落车就被清晨的风卷了个满怀,带着点草木的清冽气。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的剧本梗概,纸页边缘被指尖捻得有些发皱。

“林舟来了?”副导演笑着迎上来,递给他一杯热豆浆,“陈导和陈虹老师早就到了,在里面等着呢。”

林舟道了谢,捧着豆浆往里走。演播室门口搭着红色的背景板,“电影《搜索》开机仪式”几个金字在朝阳下闪着光,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摄象机,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占据了前排位置,交头接耳的声音象潮水般涌过来。

“那就是男主角?看着挺年轻啊。”

“叫林舟是吧?演过《轩辕剑》,新生代里算灵气的。”

“陈凯哥导演选角一向严,怎么会看上他?”

林舟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耳朵却把这些话都听了进去。他想起试镜那天,陈凯哥导演盯着监视器看了足足五分钟,才慢悠悠地问:“你觉得杨守诚为什么会帮叶蓝秋?”

当时他攥着衣角,声音发紧却很坚定:“因为他在她眼里看到了自己——一样被生活推着走,一样想喘口气。”

此刻再想起那个瞬间,手心还是会冒汗。

“林舟。”陈虹从休息室走出来,一身剪裁得体的米色西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别紧张,就当是跟老朋友聚聚。”她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剧本上,眼里带着赞许,“看来做了不少功课。”

“陈虹老师好。”林舟把豆浆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弯腰鞠了一躬,“提前看看,心里踏实。”

“踏实好。”陈凯哥也走了出来,黑色中山装衬得他身形挺拔,手里拿着个搪瓷缸,“搞创作的,心不踏实,戏就飘。”他看着林舟,眼神温和却带着审视,“昨天让你再琢磨的那场戏,想透了?”

“想了。”林舟点头,“杨守诚在医院走廊给叶蓝秋递伞那场,他不是同情,是突然觉得,这人跟自己一样,都在雨里没处躲。”

陈凯哥笑了,呷了口缸里的茶:“有点意思。记住这种感觉,开机后就得带着这股劲儿演。”

开机仪式在九点整正式开始。上香、揭红布、合影,流程走得有条不紊。轮到主创发言时,陈凯哥站到话筒前,台下的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像星星掉在了地上。

“《搜索》讲的是一个关于‘看见’的故事。”他声音不高,却清淅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们每天都在看别人,也被别人看,但很少有人真正‘看见’对方心里的东西。”他侧头看了眼站在旁边的林舟,“选杨守诚这个角色时,我们看了很多年轻演员,最后定了林舟,不是因为他多象这个角色,而是因为他眼睛里有‘东西’——有那种没被磨掉的钝劲儿,像块没开光的玉,得慢慢琢。”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对准林舟。他站得笔直,耳朵微微发烫,却努力让自己的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些镜头——就象陈凯哥教他的,“演员站在台上,眼神得能扛住光”。

陈虹接着发言,提到选角时笑了:“其实我一开始担心他太年轻,hold不住杨守诚的复杂。后来看了他试镜的片段,尤其是那场在天桥上抽烟的戏,他没抽,就夹着烟站着,风把他头发吹起来的时候,我跟凯哥说,‘就是他了’。”她顿了顿,看向林舟的眼神带着长辈的温和,“这孩子身上有种矛盾感,干净里带着点拧巴,跟杨守诚正好对上了。”

轮到林舟发言时,他深吸了口气,走到话筒前。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反而踏实了些。

“谢谢陈导和陈虹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他声音很稳,每个字都咬得清楚,“杨守诚是个普通人,会怂,会怕,会在生活里摔跟头,但他心里有块地方是软的。我不敢说能演得多好,只能保证,会把自己扔进这个角色里,让大家看到一个真的杨守诚。”

简短的发言结束后,台下的掌声比刚才更热烈了些。有记者忍不住喊:“林舟,紧张吗?”

他笑了,眼角的弧度很干净:“紧张,但更想快点开机。”

媒体提问环节,问题果然象预料中那样,大多围绕着“为什么选林舟”。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电影周刊》的记者,手里的录音笔举得很高:“陈导,您之前的作品里,男主角大多是成熟演员,这次选林舟这样的新生代,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凯哥放下搪瓷缸,指尖在缸沿轻轻敲了敲:“成熟演员有成熟的好,但杨守诚不需要那么‘圆’。他得有点‘生’气,象刚从地里拔出来的箩卜,带着泥,带着刺,咬一口辣嗓子,但透着股新鲜劲儿。林舟身上就有这股‘生’气,没被太多套路框住。”他看向林舟,“有时候我跟他说戏,他会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种愣劲儿,恰恰是杨守诚该有的。”

另一个女记者紧接着问:“陈虹老师,您作为制片人,在选角时最看重林舟哪一点?”

“真诚。”陈虹回答得干脆,“试镜那天他来得早,在走廊里背台词,我路过时听见他跟自己较劲,说‘这句不对,杨守诚不会这么说’。一个年轻演员,不是想着怎么耍帅,而是琢磨角色‘会不会这么说’,这很难得。”她笑了笑,“而且他眼睛亮,能装事儿——杨守诚心里藏了太多东西,得有双能装事儿的眼睛。”

有记者把问题抛给林舟:“面对前辈们的夸奖,你有压力吗?会不会担心被拿来和陈导之前的男主角比较?”

林舟手里的剧本被捏得更紧了些,指节泛白。他抬眼看向提问的记者,目光很直:“压力肯定有,但不想比较。每个演员演出来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就象杨守诚,他不是任何人的影子,我也不想做任何人的影子。”他顿了顿,补充道,“陈导说,演好自己的杨守诚就行。我记着这句话。”

提问还在继续,有人提到了《轩辕剑》,问他如何平衡古装剧和现代戏的表演。

“古装戏讲究‘形’,手怎么抬,眼怎么看,都有规矩;现代戏更重‘神’,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就得把人立住。”林舟说得认真,“杨守诚不用吊威亚,不用练剑,但他难在‘真’——他就是我们身边可能遇见的人,演得假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陈凯哥在旁边补充:“他这点说得对。现代戏的‘真’,比古装戏的‘像’更难。林舟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知道难在哪儿,还敢往上冲。试镜时我让他演杨守诚被老板骂的戏,他没瞪眼,没攥拳,就低着头,后颈的筋绷着——那股憋着的劲儿,比咋咋呼呼更让人揪心。”

开机仪式的媒体提问环节还在继续,当记者们的注意力从导演和男主角身上稍稍移开,自然就落到了其他主创演员身上。高媛媛、姚辰、王学芹、王洛丹这几位早已在业内站稳脚跟的演员,无疑是媒体关注的另一焦点。

第一个被点名的是高媛媛。她穿着一身素雅的长裙,站在那里,气质温婉又带着几分疏离,恰好贴合了她在片中饰演的叶蓝秋——一个在网络暴力中逐渐走向绝境的白领。

“媛媛,这次饰演叶蓝秋,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记者问道。

高媛媛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摩挲着边缘,沉吟片刻后开口:“叶蓝秋是个很复杂的角色,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她骄傲,也脆弱;她尖锐,也孤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如何在她的‘棱角’和‘柔软’之间找到平衡。”她抬眼看向台下,目光里带着对角色的思索,“她因为一个无心的举动被推到风口浪尖,所有人都在评判她,却没人问她经历了什么。演这个角色时,我常常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这样,轻易就给别人粘贴标签?”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紧接着,话筒转向了姚辰。她在片中饰演的陈若兮是一名记者,精明干练,却也在职业操守和人情世故中挣扎。

“姚辰老师,这次演记者,有没有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姚辰笑了,露出标志性的爽朗笑容,瞬间打破了刚才略显沉重的氛围:“还真去报社‘卧底’了几天。”她语气轻松,却透着认真,“跟着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出去采访,看他们怎么挖线索,怎么跟人打交道,甚至怎么跟编辑‘吵架’。”她顿了顿,表情严肃了些,“陈若兮这个角色,其实挺让人心疼的。她太想做出成绩,太想证明自己,有时候就容易跑偏。但她骨子里不是坏,是被现实逼得有点急了。”

有记者追问:“那你觉得陈若兮和叶蓝秋之间,是对立的吗?”

“不是对立,是立场不同。”姚辰回答得很干脆,“就象站在马路两边的人,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想的事情也不一样。但说到底,她们都是想在这个城市里站稳脚跟的普通人。”

王学芹的名字被念到时,台下的气氛明显躬敬了许多。他在片中饰演的沉流舒是一位企业高管,深沉老练,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王老师,您这次演的沉流舒,和您之前塑造的很多角色都不太一样,您是怎么把握这个人物的?”

王学芹双手背在身后,站姿挺拔,眼神沉静如深潭。“沉流舒这个人,手里握着权力,习惯了掌控一切。但他也有弱点,比如对女儿的愧疚,对时局的无奈。”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厚重感,“演他,不能只演出‘狠’,得演出‘藏’——把那些柔软的、不安的东西藏在西装革履后面,偶尔露出来一点点,才够味儿。”

他看向林舟,忽然补充了一句:“杨守诚和沉流舒,其实是两个极端。一个在底层挣扎,一个在高处俯瞰。但他们本质上都在跟命运较劲,只是方式不一样。林舟这孩子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跟杨守诚挺象,好好演,能出来。”

林舟心里一暖,连忙朝王学芹微微鞠躬。

轮到了王洛丹。她饰演的杨佳琪是杨守诚的表妹,单纯善良,象一道光,照进了影片略显灰暗的基调里。

“洛丹,这次演杨佳琪,是不是相对轻松一些?”

王洛丹眨了眨眼,语气俏皮:“轻松?才不呢。”她吐了吐舌头,随即认真起来,“杨佳琪是单纯,但不是傻。她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坚持。比如她看不惯表哥的懦弱,看不惯陈若兮的精明,这些都是她身上的闪光点。”她侧头看了眼林舟,笑着说,“而且跟林舟演对手戏,压力还挺大的。他虽然年轻,但演戏很认真,我得跟他好好‘较量较量’。

一圈提问下来,主创们的发言象一块块拼图,慢慢拼凑出《搜索》的全貌。不再是模糊的故事梗概,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交织的命运。

陈凯哥看着眼前的阵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你们看,”他对着话筒说,“这就是我们的《搜索》。有高媛媛演的叶蓝秋,有姚辰演的陈若兮,有学芹老师演的沉流舒,有珞丹演的杨佳琪,还有林舟演的杨守诚。他们就象一串珠子,各自有各自的光彩,串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条象样的项炼。”

台下的闪光灯再次亮起,这一次,镜头不再只聚焦于某一个人,而是把所有主创都框进了画面里。

仪式结束时,陈凯哥拍了拍他的背:“下午围读剧本,把你那些‘为什么’都带上,咱们好好聊聊。”

“好。”林舟点头,看着陈凯哥和陈虹被工作人员围住,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就象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终于敢松开大人的手,一步步往前面的光里走。

记者们还在收拾器材,有人路过时跟他说:“林舟,加油,挺期待你的杨守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