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清晨六点,延庆的影视基地被一层薄雾裹着,空气里飘着松针和冻土混合的寒气。
林舟坐在保姆车的后座,化妆师正用发胶固定他额前的碎发——卓一航的发型比定妆照时更显凌厉,鬓角削得贴近头皮,露出清淅的下颌线,头顶的发丝却故意留了几分凌乱,像被山风吹过的痕迹。
“林老师,张导刚才让人传话,开机仪式上多笑笑,”助理小陈抱着件驼色大衣进来,语气里带着点紧张,“今天来的记者多,还有香港那边的媒体。”
林舟对着镜子抬了抬嘴角,镜中的人穿着月白色的戏服里衣,领口绣着半朵武当云纹,像被藏起来的锋芒。“知道了,”他接过大衣披上,指尖触到衣料上的绒毛,“范缤缤老师到了吗?”
“刚到,在隔壁车补妆呢,”小陈翻着手里的流程单,“赵文棹老师和王学兵老师已经去拜神台了,徐客导演也在那边。”
车窗外的薄雾渐渐散了,露出远处连绵的山影,像幅淡墨画。
林舟推开车门,寒气瞬间钻进衣领,他裹紧大衣往前走,远远就看到搭在空地上的拜神台——红布铺着的长桌上,摆着香炉、水果和猪头,最中间是块写着“《白发魔女之明月帝国》开机大吉”的木牌,被晨光照得发亮。
赵文棹穿着黑色短打,正和王学兵说着什么,见林舟过来,笑着抬手打招呼:“林舟,昨晚练剑了?看你眼下有点青。”他演的金独异是卓一航的死对头,戏里剑拔弩张,戏外却总爱教他几招实战技巧。
“练了会儿,”林舟走过去,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香,“总觉得剑尖的弧度还差口气。
“不急,”赵文棹帮他点燃香,“等拍我们对手戏时,我陪你磨。”
王学兵站在旁边,手里的香冒着细烟:“我演的慕容冲是个‘墙头草’,”他笑着指了指拜神台,“等下求神佛多保佑,让我别被你俩的剑气伤着。”
三人相视而笑时,范缤缤穿着身正红色的斗篷走过来,斗篷的下摆扫过草地,像团移动的火。“卓一航,”她把香插进香炉,转身时斗篷的风帽滑下来,露出精致的妆容。
七点半,开机仪式正式开始。徐客导演穿着件军绿色的夹克,站在拜神台中央,手里拿着支毛笔,蘸着朱砂在木牌上点了点——这是香港剧组的规矩,叫“点眼”,寓意让戏“活”起来。
他身后站着制片人、编剧和主要演员,林舟站在范缤缤和赵文棹中间,看着徐客导演带头鞠躬,跟着弯腰时,闻到香火的烟味混着范缤缤身上的香味,像种奇异的安神香。
拜完神,记者们扛着相机围上来,闪光灯瞬间连成片,像串炸开的星星。
徐客导演被簇拥在中间,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林舟演卓一航,他他笑着说:“你们看他站在那儿,象不像棵刚冒头的青竹?看着嫩,骨子里有股劲,卓一航就该是这样——名门正派的壳里,裹着颗不肯安分的心。”
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转向林舟,他对着镜头微微鞠躬,听见旁边有人小声议论:“确实比定妆照里有灵气,眼神够干净。”
轮到演员接受采访时,赵文棹先站出来,被问起和林舟的对手戏,他拍着林舟的肩膀:“这小子是个‘剑痴’,自己在武术指导房,对着镜子练‘云手’,三个小时没挪窝。金独异想赢他?得拿出真本事。”
王学兵被问起慕容冲这个角色,笑着看向林舟:“我这个角色总在卓一航面前说练霓裳的坏话,”他故意拖长语调,“等下拍第一场戏,你们就知道林舟怎么用眼神‘杀’我了,比剑还厉害。”
范缤缤面对镜头时,总能把话题引到对手身上:“卓一航和练霓裳的戏,像火遇着冰,”她撩了撩斗篷的系带,“林舟的冰里藏着火星,我的火里裹着冰碴,碰在一起才够味。你们等着看,他演的卓一航会让人心疼到想替练霓裳说‘我不恨了’。”
闪光灯更密集了,林舟深吸一口气往前走,站到麦克风前。刚站稳,就有记者举手:“林老师,您从出道以来演的都是主角,从《轩辕剑》到《搜索》还有《微微一笑》,现在又是卓一航,你是怎么做到的?”
问题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林舟看着提问的记者——对方手里的录音笔正对着他,眼里带着点探究。
他笑了笑,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去,清淅而稳定:“感谢公司和各位导演制片人对我的信任。”
另一个记者立刻追问:“但很多人说您资源太好,还是学生就有大导捧,您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些机会吗?”
这话够直接,徐客导演适时站出来打圆场:“我选演员从不看‘资源’,只看‘对不对’,”他指着林舟,“上次试镜那场戏,眼泪在眼框里打转,却硬是没掉下来,那股‘憋着’的劲儿,就是我要的卓一航。”
赵文棹也跟着说:“这小子拍戏时爱‘较真’,上次拍定妆照,剑穗的位置不对,他让造型师拆了重绑,说‘卓一航的剑穗该垂在左腰,这样拔剑时才不会缠住’,这种细节控,配得上主角。”
气氛缓和下来,记者们的问题渐渐转向剧情和角色。有人问林舟最期待和谁的对手戏,他看向范缤缤:“想和范缤缤老师多学习,同时也想和各位武术前辈多过招。”
范缤缤笑着接话:“那你得准备好,练霓裳的眼泪掉下来时,你的剑得抖得比我的手抖,不然镇不住场。”
采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阳光渐渐升高,把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看到人群外的小陈正朝他比划“ok”的手势,知道时间差不多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他对票房有什么期待,他想了想说:“希望观众走出影院时,能记住卓一航的剑——它晃过规矩,也晃过心动,就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过‘想守的’和‘想放的’。”
仪式结束后,演员们回到各自的化妆车准备拍第一场戏。林舟坐在镜子前,化妆师正在补他鬓角的阴影,让轮廓更显凌厉。
小陈拿着手机进来,屏幕上是刚弹出的新闻:“《白发魔女》开机,林舟回应‘主角争议’:用细节说话”。
“徐客导演的助理刚发消息,说香港那边的媒体夸你回答得‘稳’,”小陈把手机递过去,“赵文棹老师还特意让人送了瓶红花油过来,说你等下吊威亚可能用得上。”
林舟看着新闻里自己的照片,穿着月白戏服站在拜神台前,眼神比平时沉了些。“把红花油放包里,”他说,“等下拍‘武当受罚’那场,要跪石子路,可能真得用。”
化妆师刚走,范缤缤的助理就来敲门,递来杯热姜茶:“范老师说山上风大,让你趁热喝,别像上次试镜那样感冒。”
林舟接过姜茶,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替我谢谢她,等下拍她的戏,我一定接好眼神。”
车窗外,工作人员正在搭武当山的布景,青灰色的石阶从山脚蜿蜒到布景板上的“紫霄宫”,像条盘踞的蛇。林舟喝着姜茶,想起刚才记者的问题——“从出道就演主角,会不会心虚?”
其实他不是没慌过,拍《轩辕剑》时,他总怕自己演不好陈靖仇,每天对着镜子练。现在有了底气,不仅演技,武术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账户里那一串数数字。
上午十点,第一场戏正式开拍。林舟穿着全套武当派的月白道袍,跪在铺着碎石的石阶上,面前站着演紫阳真人的老演员。
这场戏讲的是卓一航偷偷下山见练霓裳,被师父发现后罚跪思过,台词不多,全靠眼神和微表情。
“开始!”张之亮导演的声音通过喇叭传来。
林舟垂下眼帘,睫毛在眼下投出片阴影。石板的棱角硌着膝盖,疼得他指尖微微蜷缩,但他没动,只是慢慢抬起头,看向紫阳真人,眼神里有愧疚,有不甘,还有点藏不住的“不服”——就象老周说的,卓一航的“野”不在剑上,在骨头里。
“你可知错?”老演员的声音带着威严。
林舟的嘴唇动了动,象要说“知错”,但最终只吐出两个字:“弟子……不悔。”
“好!”张导在监视器后喊,“就是这股‘嘴硬’的劲儿!再来一条,眼神再倔点,让观众觉得这小子心里正跟自己打架!”
重拍时,林舟想起早上记者的提问,突然懂了——卓一航的“主角命”,不是因为他是武当弟子,是因为他敢在规矩里刨个缝,让心的野风钻出去。
就象他自己,演主角不是因为运气,是因为每个角色都敢“往深了挖”,挖出血肉,挖出汗味,挖得让自己相信“我就是他”。
中午休息时,林舟坐在石阶上啃盒饭,阳光晒得后背暖融融的。赵文棹走过来,递给他瓶水:“刚才那场戏,你膝盖都红了,用红花油没?”
林舟拧开瓶盖,喝了口:“等下拍打戏再用,现在用了怕弄脏道袍。”
“够拼的,”赵文棹在他身边坐下,“象我刚出道时,为了个镜头能往冰水里跳三次。”他看着远处的山,“记者的话别往心里去,观众记不住谁演了多少主角,只记得谁演活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