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庆说:
“这不是最重要的,光书记忌讳的不光是这一点,或者说这一点不是最重要的。”
闻哲问:
“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瑞庆笑笑,说:
“当局者迷呀。最重要的,是在常委会上,你的支持率,竟然比光书记还要这!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你算一算,是不是这么回事?连马书记、古常务这些外来的干部,都是站在你这边的。事情的对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心!
“闻市长,你是饱读史书的人,知道其中的玄妙所在吧?”
闻哲点点头,无奈的说:
“自古官场就有‘先做人、后做事’的古训。唉,这是最无奈、也是让人最累的。我记得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军事生涯中,与朝中权贵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他的核心是为获得支持以推行抗倭练兵和军事改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结党营私。这种互动的本质是官场生存策略。无论是与张居正的深度合作,还是与谭纶等文官的协作,出发点,是为了他自己的军事事业做铺垫。”
黄瑞庆笑道:
“戚继光主动与其他掌握实权的文官建立良好关系,以减少军事行动中的阻力。谭纶是明代著名的抗倭文官,与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倭期间多次合作。他不仅向朝廷举荐戚继光,还在军费、兵力调配等方面给予协调。通过频繁沟通、汇报战况等方式,争取文官集团的理解与支持,避免了武将与文官的冲突内耗。”
闻哲看一眼黄瑞庆,笑道:
“同样是读史书,我只会热闹,秘书长却深得真谛呀。”
黄瑞庆说:
“从动机看,戚继光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军事抱负,而非追求个人政治权力。若不与权贵合作,他的练兵计划、抗倭行动可能因资源匮乏或朝堂掣肘而失败。从结果看,这种合作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防成果,不仅平定了东南倭患,还巩固了北方边防,保护了百姓安危。”
闻哲点点头,说:
“以史为鉴,秘书长高见。”
黄瑞庆却深沉的说:
“就是不知道,书记会怎么劝杜副市长。”
杜芳霖推开光书记办公室外间的门,秘书小李忙站起来,笑道:
“杜市长好,书记一直在等你哩,把其他安排都推后了。”
杜芳霖更加紧张,迷惑。她只好点点头,跟着小李往里间走。
推开里间的门,一股浓郁的茶香先飘了过来。光向阳没像往常那样坐在办公桌后批阅文件,而是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大的长宁市行政区划图前,像是在看什么。
听到开门声也没回头,扭头笑笑,指着茶几说:
“芳霖市长来了?坐吧,刚让小李泡的明前龙井,你老家杭州的,应该爱喝这个。”
会客区的红木沙发擦得锃亮,茶几上摆着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茶杯里的茶汤清澈透亮,几片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杜芳霖小心翼翼地坐下,指尖刚碰到茶杯壁,就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温度,不烫嘴,却足够暖手,显然是提前泡好晾到合适温度的。这种细致入微的关照,让她心里的不安更甚。
虽然杜芳霖家与光向阳家有通家之好,但在杜芳霖眼里,光书记既是长辈、又是大领导,平日并不怎么很亲近。此刻见光书记的样子,真是有些受宠若惊了。
“谢谢光书记!”便规规矩矩的在沙发上坐下,先打开笔记本,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连连点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