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318章 陪跑

第318章 陪跑

第318章 陪跑

万安镇大营村,村北。

天蒙蒙亮,连远处树影都只是模糊的轮廓,四季青公司的食堂却率先亮起了灯,食堂里飘出饭菜的香气。

天气转凉,员工们裹着外套陆续往食堂走,有的跺脚,有的搓手,有人互相搭着肩,低声聊着闲话。

李哲和老李两人也进了食堂,有员工笑着打招呼:“李总,李叔,早啊!”

“早。”李哲点头回应。

老李也咧着嘴笑了笑。

早餐比较简单,盆里堆着白花花的馒头,旁边竹框里是金黄的玉米饼子,另一个盆里盛着茶叶蛋,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盛在大铁桶里,还有一盆切好的咸菜,泛着油光。

李哲有段时间没吃玉米饼子了,便拿了一个玉米饼子、一个茶叶蛋,又盛了一份咸菜和小米粥。

老李则偏爱馒头,就着咸菜,几口就吃掉了一个馒头,今儿个活多,他一口气吃了两个馒头喝了两碗小米粥,这饭量不比年轻小伙子差。

没一会儿,员工们大多吃完了,有的起身准备去大棚,有的坐在原位歇着。

李哲放下碗筷,擦了擦嘴,将几个公司主管叫到小食堂。

几人围着长桌坐下,李哲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简单说几句,咱们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蔬菜大棚遮盖棚膜。

这个工作很重要,棚膜盖不好,冬天漏风漏雨不保温,菜就长不好,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分量,不能马虎。”

他顿了顿,继续分配任务:“李主管(老李),你负责协助种植户遮盖棚膜。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弄这个,你多盯着点。”

老李点点头,声音洪亮:“放心,我前几天都跟他们说过注意事项了,肯定没问题。”

李哲又望向舅舅王荣生和朱益民,“王组长,你负责咱们公司几十亩直营大棚。

朱主管,你负责蔬菜大棚的日常种植工作。今天盖棚膜人手紧,你那边得把种植的事安排妥当,别眈误了进度。”

安排完,李哲看着众人:“大家伙有问题吗?要是觉得人手不够或者有其他情况,现在就说。”

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

见大家没意见,李哲继续说:“那咱们就讨论一下人手的分配。朱主管,你那边需要多少人?”

朱益民早有准备,立刻回道:“前几天,我已经把一些种植工作提前做好了,就是为了腾出人手遮盖棚膜,大棚这两天的种植任务不多,我带十个新员工就足够了。”

李哲点点头,看向父亲:“李主管,你那边需要多少人手?”

老李想了想,说道:“前几天,我专门跟种植户们培训过遮盖棚膜的事,他们也都挺积极的,相邻的种植户说好了互相帮忙,肯定不缺人手。我带几个有经验的老员工过去就行。”

王荣生接着说:“前几天,朱主管带着新员工已经遮盖了几个棚膜,他们都有一些经验了。

我带着这些新员工在咱们公司自营大棚这边遮盖棚膜,人手也够用了。新员工上手快,多练练也能独当一面。”

“那行,今天上午就先按这个安排来。如果遇到问题,大家及时跟我沟通。”李哲看了一眼手表,说道:“散会吧。”

众人起身,陆续走出小食堂。

李哲叫住了人事部主管杨兴斌:“杨主管,跟我去蔬菜大棚里转转,看看蔬菜大棚的长势。”

杨兴斌看起来比前些日子圆润了一些,人也更精神,闻言立刻应道:“好的,李总。”说着,便跟着李哲出了食堂。

两人沿着田埂往前走,田埂上还沾着露水,踩上去有些湿滑。清晨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

两人边走边聊,李哲先开了口:“杨主管,您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

杨兴斌笑了笑,语气很真诚:“挺好的,李总。咱们公司事少,也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不象以前在国营农场,有时候办点事还得绕圈子。

虽然刚接手人事部的工作,要捋顺和处理的事情多一些,但心里是轻松的。

说实话,刘总现在要是把我调回农场,我还真不乐意。”

“哈哈————”李哲被他的话逗笑了,又问道:“咱们公司施行新制度后,员工的态度和工作效率有改善吗?”

杨兴斌收起笑容,认真地说:“绝大多数员工都渐渐适应了新制度,以前有些懒散的员工,现在也规矩多了。

不过也有两个屡教不改的,经常迟到早退,还不服从管理,我已经把他们开除了。

开除之前,我和马主管商量过,她也同意我的决定。现在剩下的员工,都能遵守公司的规定,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生产也比以前规范多了。”

“那就好。”李哲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田间大棚。大棚还没有复盖棚膜,一根根竹杆架在顶上,象一个个巨大的骨架。

李哲从外面往里看,能清楚地看到大棚里的黄瓜秧一已经长到半人高了,还搭了架,藤蔓顺着架子往上爬,绿油油的叶子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有生机。

他又连着看了几个大棚,里面种着西红柿、青椒,长得都很旺盛。

而且大棚里很干净,没有发现烟头之类不符合规定的物品。

李哲这才满意地说:“不错,不错,杨主管,你这段时间费心了,总算把以前那股不良风气纠正过来了。”

杨兴斌却没有往自己身上揽功劳,而是诚恳地说:“李总,您过奖了。我也就是帮着制定了公司制度,具体的实施还是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尤其是公司的老员工,他们带头遵守制度,还帮着我做其他员工的思想工作,没有他们的协助,制度再好也很难施行。”

李哲点点头,继续说:“杨主管,我跟你透个底。如果今年咱们公司种植蔬菜大棚能盈利,明年大概率还会继续扩展蔬菜大棚的规模,到时候员工的人数也会增加,同样也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

您在国营农场待了这么多年,人脉关系肯定不少,如果有合适的人才,也可以推荐到公司来。

待遇方面,咱们肯定不会亏待他们。”

“好的,李总。”杨兴斌立刻应道。

他在四季青公司待得越久,就越觉得这家公司有发展潜力。

反季节蔬菜在现在可是稀罕物,绝对属于暴利行业。

一旦今年扩建的蔬菜大棚种植成功,公司的资产肯定能翻倍,更重要的是,这能证明反季节蔬菜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一这里面的市场大得难以想象。

他心里清楚,明年一旦公司规模扩大,各方面的资源和资金都会涌入四季青公司,这对于公司的所有员工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不过,有些东西只有自己人才能看透,外面的人是很难明白的。

就比如说,他在国营农场的那些同事,就算他主动邀请他们来四季青公司任职,他们也未必乐意—一毕竟在他们眼里,国营农场才是“铁饭碗”,而四季青公司只是个“私人小公司”。

遮盖棚膜是个细致活儿,种植户们大多是第一次操作,动作难免有些生疏,施工的速度比预想中慢了些。几百亩蔬菜大棚一共持续了三天才完成。

当最后一座大棚也盖上棚膜时,远远望去,一片白色的棚膜连在一起,在夕阳的馀晖下显得格外气派。

晚上,四季青公司在食堂聚餐。

李酒缸带着两个后厨员工,把平日里分散的方桌拼在一起,拼成了能坐十人的长桌。

每张桌上都摆着十份碗筷,还有一坛散装的高梁酒,酒坛口塞着红布—一这阵仗,活脱脱像村里办喜事的席面。

李酒缸是食堂主管,操持席面最是熟练。在他的安排下,众人有序的围坐在一起。

见众人来的差不多了,李哲走到食堂前面的高台上,清了清嗓子,“大家安静一下,我说两句。”

原本喧闹的食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员工都看着他。

李哲目光扫视众人,继续说:“这三天辛苦大家了!棚膜能顺利盖完,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今儿个晚上聚餐,就是为了搞劳大家伙,大家开了吃,开了喝!”

“好!”

“谢谢李总。”众人在台下响应。

等下面声音小了,李哲继续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伙儿也要更用心,好好照顾咱们大棚里的菜。

另外,我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公司已经从信用社贷到了三十万人民币,还会继续扩建大棚。

等到反季节蔬菜上市,咱们赚了钱,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到时候不仅有工资,还有丰厚的奖金!

我在这里可以跟大家保证,你们的奖金肯定比工资高!”

话音刚落,食堂里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有人兴奋地拍着手,有人互相说着“太好了”,有人盘算着下个月能挣多少钱。

李哲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一从一开始的几座大棚,到现在的几百座大棚,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十号员工,四季青公司能有今天离不开所有人的付出。

“好了,大家别站着了,都坐下吃饭吧!”李哲笑着说,“今天的菜管够,酒也管够,大家放开吃,放开喝!”

他挥手吆喝道:“上菜!”

很快,几个年轻的员工端着木托盘上菜,头一道是“炸耦合”,金黄的耦合裹着面糊,咬开里面是肉馅,刚上桌就被抢了大半。

接着是“猪肉炖粉条”,大块的五花肉炖得油亮,粉条吸满了肉汁,颤巍巍地裹着碗边。

李振生了一筷子粉条,嘴里念叨着:“这粉条炖得地道,跟家里做的一个味儿!”

第三道是“白菜豆腐熬酥肉”,酥肉是提前炸好的,炖在豆腐白菜里,酥而不烂,豆腐吸满了肉香。

周青禾第一次吃这菜,连着舀了两勺,眼里满是惊喜:“这豆腐好吃,比肉还香!”

后面还有炖鸡块,牛肉炖土豆、凉拌猪耳朵,红烧鲤鱼、炒合菜,蒸南瓜,最后上的是鸡蛋汤,汤里飘着蛋花、香菜和虾皮,热乎乎地喝一碗,浑身都舒坦。

食堂里有人聊天,有人喝酒,有人互相敬酒,气氛格外热烈。

李哲也找了个桌子坐下,和老李、朱益民、金百万、杨兴斌等人坐在一起。

他端起酒杯,朝着众人举了举:“来,大家伙儿辛苦了!祝咱们公司越来越好!”

“干杯!”

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酒液晃荡着,映着灯光,也映着每个人眼里的希望————

上午十点钟。

京城,蒙娜丽莎西餐厅。

阳光通过窗户照在厅内的地毯上,格子桌布上摆着白瓷餐具与银质刀叉,餐布折成精致的天鹅型状。角落的留声机正放着舒缓的爵士乐,混着隐约的咖啡香,衬得整个空间既洋气又安静。

餐厅里已经坐了几桌客人,大多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偶尔夹杂着一两个穿着体面的华人。

苏明远穿着餐厅统一的白色衬衫,领口系着黑色的领结,将一对苏联客人送到门口,用还算流利的俄语说了句“祝您今日愉快”。

他目送两人坐上的士后,才转身准备返回餐厅。

刚走到台阶旁,就见李哲提着黑色公文包朝这边来。苏明远立刻迎上去,笑着打招呼:“李老板,您来了。”

“大庄,有段日子没见了,最近还好吗?”李哲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外国香烟,抽出一根递过去。

苏明远连忙摆手谢绝:“李老板,我们工作期间不能抽烟,您要是找沉老板,她在二楼呢。”

李哲把烟又塞回烟盒里,笑着摇摇头:“我不找你们老板,我是专门来找你的。走,咱们去二楼找个地方聊聊。”

“啊?您找我?”苏明远眼睛微微睁大,脸上满是诧异。

“走吧,上去再说。”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朝二楼楼梯走去。苏明远愣了愣,跟同事打了一声招呼,快步跟了上去。

二楼比一楼安静些,之前的局域已经正常营业了,另一半用蓝色的防水布围了起来,里面隐约能听到电钻和锤子敲打木头的声音。

李哲往营业区扫了一眼,没看到沉亚楠的身影,正想开口问,旁边的苏明远就先开了口:“李老板,我们沉老板估计在新装修的包间那边。”

李哲点点头,径直朝着防水布围起来的局域走去,撩开布帘就往里走。

里面的光线比外面暗些,空气中飘着木屑和油漆混合的味道,几个工人正围着一扇木门忙活。

沉亚楠穿着一件米色的针织衫,正指着一扇门对面前的装修工人说:“你再试试,刚才开门的时候有吱呀”声,肯定是合页没调准,得弄平整了,不然客人吃饭听着闹心。

那工人点点头,拿着尺子量了量,嘴里嘟囔着“知道了,沉老板,这就调”。

沉亚楠这才转过身,一抬头就看到了李哲,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挥了挥手:“老弟来了,你先找个地坐会儿,我把这门的事儿跟他们交代完,马上过去找你。”

“好,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李哲扫了一眼,包间大致都装修完了,只是还缺一些摆设。

他回到了卡座区,找了个靠着窗户的位置坐了下来,朝着还站在原地的苏明远招了招手:“大庄,过来坐。”

苏明远赶紧走过去,坐在李哲对面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脸上还是带着疑惑:“李老板,您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啊?”

李哲没绕弯子,直接说道:“我有个朋友也是你们外国语学院的,最近她老师跟她说,有机会去美利坚做交换生。我不太懂你们学校的规矩,想问问你,你觉得她去美利坚的机会大吗?”

苏明远听到“交换生”三个字,眉头微微蹙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象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过了几秒,他才抬头问道:“您那位朋友在学生会有职务吗?比如干事或者部长之类的。”

“没有,她就是个普通学生,没参加学生会。”李哲摇摇头。

“那她有没有拿过校级以上的奖?比如学习标兵、优秀学生之类的?”苏明远又问,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也没有,她学习成绩还行,但也没好到能拿奖的地步。”李哲再次摇头。

苏明远叹了口气,摇摇头:“那他有什么背景吗?算了,您都来问我了,估计也没啥背景。”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我们学校的出国名额本来就少,每次都得抢,有职务、有荣誉的人都排着队呢,您那位朋友啥都没有————

我估计获得名额的机会不大。”

李哲想了想,补充道:“对了,这次国庆典礼,她因为口语不错,被选去观礼台接待外宾了。这算不算加分项?”

“嘿嘿,这事我知道,我当时也去观礼台了,负责引导苏联代表团。”苏明远苦笑一声,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可那又能咋样?用你的时候,说你能力强、表现好,等真到了分名额的时候,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初我以为自己表现也算不错,应能争取到去苏联留学的名额,结果呢?

啥也没捞着,整个就是个陪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