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有些心绪不宁。
本来按照计划,他应该要去天津卫的。
但是皇帝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甚至有一日重过一日的态势。
这种情况之下,他如何敢放心离京。
此时的大书房之内,他刚将天津卫传来的两封请示文书签发,忽然一道黑色的影子掠空而来,稳稳的停在窗沿上。
它看了屋里的男女一眼,然后便扑腾着左翅,并偏头去啄。
似乎在提醒人类,它翅膀下有他们需要的东西。
不用贾琏吩咐,正给他捏肩的胡元瑶便走过去。
黑鸽戒备的抬头,不过马上认出了是曾经喂养它的主人。
正被翅膀下的异物膈应的很不舒服的它,并没有逃避胡元瑶的靠近,反而是很配合的让其帮它取走腋下之物。
“爷。”
胡元瑶将密信递给贾琏。
然后她并不急着去看,而是转身从兜里掏出几粒鸟粮,投喂传信使者。
这边贾琏已经展开了密信,只见上面有着三行小字,正是元春的笔记:
“允王谋逆,带数百甲兵强闯重华宫,速作应对。”
见到贾琏猛然站起来,胡元瑶走回来,询问道:“怎么了?”
“允王谋逆不,他想要挟太上皇以慑朝政!”
“那怎么办?”
胡元瑶毕竟是武官之女,又给公主和贾琏当了这么久的连络员,早养成了基本的政治素养。
她一听就知道滋事干系重大。
声音难免紧张不安。
贾琏倒是显得相对平静。
他想了想,立马重新坐下,并对胡元瑶道:“将鸽房的信鸽取来。”
贾琏并没有细说要取哪只,他知道胡元瑶知道该先取哪只。
等他以和元春相似的方式,刚写了两封密信之后,胡元瑶已经将公主府的信鸽取来,并且还带了一封密信回来。
“这是公主刚刚用飞鸽传来的。”
贾琏点点头,将公主的密信展开看了,果然和元春说的是同一件事。
想了想,将刚才给公主写好的密信稍作修改,然后绑在公主府饲养的信鸽身上,让胡元瑶将信鸽放飞。
给元春用异种黑鸽,只是因为元春身在复杂的深宫。
若是堂而皇之的饲养信鸽,让人知道难免猜疑。
不过他和公主府这边,自然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论传递信息,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信鸽的性能更加强大。
将必要的信息以信鸽加快马的方式传递出去,贾琏下令全府戒备,并带领一半的亲卫,火速往皇城而去。
就在贾琏加急部属应对之策的时候,皇宫内。
三皇子也在一刻不停的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他先是安排神烈将军,也就是自己的亲外公吴天佑分兵一半去围太和殿,控制住群臣。
然后又让侍卫步军营都尉耿秋明,也是此次行动的实际领兵之人,去大明宫“保护”宁康帝。
耿秋明刚想说他们手中可用之人不多,这个时候分兵去大明宫做什么。
就听见三皇子低声道:“如今太上皇已被我等救出,为了避免铁网山二圣争斗的惨案再度发生,动摇国朝根基,你可知道该怎么做?”
耿秋明闻言面色大变,哆哆唆嗦的道:“这不行,我不敢殿下派其他人去吧”
耿秋明面色发白。
他只是想要搏个从龙滔天之功,没想过要背负弑君的罪名。
三皇子眉头微皱,低沉道:“成大事者,当有常人没有的魄力。
此番耿大人助我救出太上皇,你应该很清楚,若是我父皇醒来,你会是什么下场。
况且,你若是办好了这件事,本王许诺,除了让你当上步军营的统领之外,还给你封侯之位。
将来,便是国公,耿大人也未必不能企及”
耿秋明闻言,眼中的野心一瞬间被勾起了。
当禁卫军三大主力营的统领,是他毕生的梦想。
何况封侯之位,那更是每一个武官武将的终极梦想。
他不可能不想要。
但是,代价未免
尤豫了一下,他还是摇头:“卑职无能,不能胜任这件事,到时候误了殿下的大事,卑职就罪该万死了,还请殿下另派他人。”
让皇帝病故,这件事听起来简单,但是真正敢做的,其实并没有几个人。
见抛出如此重利,这厮竟然还能拒绝,三皇子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和愤怒。
不过此番他能安排人手进宫,甚至他这八百勇士还有一半都是耿秋明的亲信。
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和耿秋明翻脸的,因此他只是阴沉着脸,不说话。
旁边点齐兵马正准备离开的吴天佑看出三皇子的为难,他尤豫了一下,一咬牙道:“不然,我去吧。
太和殿那边,让耿大人去。”
吴天佑看的明白。
他宝贝外孙已经因为太子之事,失去了宁康帝的信任。
这次要是再失败,就彻底无缘大位了。
而他作为贵妃生父,天然就是三皇子的党羽不说,这次他们父女二人还直接参与进了政变。
一旦宁康帝活过来,吴家上下绝无活命的机会。
所以,只要三皇子有必要,他就敢帮他做任何事。
三皇子深吸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倒也没有故作尤豫,而是直接对吴天佑弯腰拜道:
“如此,就劳烦外公受累了。”
吴天佑摆了摆手,没有废话,直接带人往大明宫去了。
看着亲外公雄健的背影远去,三皇子收回目光,扫了一眼耿秋明。
那眸光,令耿秋明心头苦笑。
他如何不知道此番令三皇子不悦了,以后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但是相比较弑君的千古骂名,究竟是亏、是赚,他自己一时也分辨不清楚。
太和殿作为朝廷的像征。
自创建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兵马围困的事。
但是今天,偏偏他就发生了!
不等群臣搞清楚状况,忽闻后殿传来太监的喝唱:
群臣再次愕然,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但是当亲眼看到那道苍老而高贵的身影,坐在轮椅上,被三皇子从后殿推出来的时候,许多大臣还是本能的跪下:
“臣等参见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馀下的人见状,也是纷纷伏地,给太上皇请安。
虽然大殿内的声音稀稀拉拉的很不整齐,但是当他眼睛扫下去的时候,看见的仍旧是百官伏跪的模样。
这令太上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刻,他仿若又回到了当初,那种乾坤尽在我手,天下任我主宰的状态之中。
一扫被不孝子摆了一道的阴霾。
“众卿平生吧。”
“谢太上皇。”
百官起身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是好。
虽然宁康帝曾对朝堂进行过多番的清洗。
那也不过是将一些顽固不化,或者说有过旧帐的人或杀、或清理出朝堂。
毕竟只要宁康帝没有脑残,就不会想着要把前朝所有旧臣全部抛弃。
他才登基八年。
就科举取士而言,在他手中,也才举办过三届。
所以,从朝廷百官,到地方大员,九以上都曾是太上皇的门生。
所以,这些人现在看着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太上皇,心里自然心虚、别扭。
既然现在还能站在这里,多少就说明已经是接受了宁康帝的“招安”。
以严苛的标准来看,他们都是背叛过太上皇的人。
百官起身之后,太上皇没有说话,而百官则是不敢说话。
大殿内的气氛,一时十分静谧。
赵东升作为内阁首辅,在总理大臣没有设立之前,他就是百官之首。
这个时候,也只能他出言打破静谧。
“不知太上皇今日驾临,是有何事需要吩咐?”
赵东升作为宁康帝的绝对忠臣,当初铁网山政变的时候他可是充当着军师的身份的。
所以,看到太上皇出现,他也是心里最打鼓的人之一。
但是有些事,躲是躲不过去的。
现在他只想先弄清楚太上皇和三皇子等人今日闹这一出的目的。
太上皇看向赵东升,这个他老年之时钦点的户部尚书。
没想到如今,都已经当上了首辅了呢。
“朕听说朝政无人主持,以致于混乱不堪。
朕对你们,十分失望。”
“臣等无能,请太上皇恕罪。”
忠顺王带头请罪,其他大臣,也只能勉强跟上。
太上皇抬手一压,对众臣道:“皇帝病危,如今已经不能理事。
为了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朕决心复位,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实话,太上皇如今的声音早已不如当年洪亮。
但是因为大殿内的气氛十分安静,因此基本所有人都听清楚太上皇的话了。
也正因此,所有人都面色精彩起来。
八十多岁,已经主动和被动荣养多年的太上皇,忽然告诉大家他要复位。
就问你们是什么心情。
不给大家思考的时间,站在中间台阶之上的忠顺王当即领头拜下:
“儿臣恭迎父皇复位,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忠顺王这般表态,一些被忠顺王“降服”或者见势不对,想要投机取巧的人也连忙跪下,恭请太上皇复位。
但是,人并不多。
八成以上的臣子,都还站着。
能够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每一个自然都是有些身份地位的。
于他们而言,朝廷是皇帝的,也是他们的。
很多时候,并非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也有资格和权力反对。
这个时候要是跪下去了,岂不是就表明赞同太上皇复位?
那他们成什么了?
如今宁康帝还没死呢。
而且,即便宁康帝死了,也该从宁康帝的子嗣中选立新帝。
太上皇复位算什么回事,历史往后开?
而且,您老也不看看您什么年纪了,就算复位,你还能当几年?
万一没几天你就嗝屁了,那不是瞎折腾?
所以,许多人,包括原本的三皇子党,都很不理解三皇子的行为。
你说你作为当今皇帝的儿子,更是现在的皇长子,好端端的去把太上皇请出来做什么?
大家又没说一定不立你。
你把你父皇背刺了有什么好处?
以前是你和四皇子争,现在太上皇要真是复辟了。
皇位传回太上皇那里,那有资格竞争这个位置的,可就多了啊。
“不可!”
礼部尚书,兼新任内阁大臣孔驷站了出来。
“太上皇早已退位多年,皇位已经传给了当今陛下。
便代表着,皇权已经传递到当今陛下这一脉。
别说当今陛下还在,即便是陛下当真回天无力,驾崩西去,也该从陛下的子嗣中,择一位贤德之人,继承大统。
如此,才可确保朝堂稳定,皇纲不至于失统。
为江山社稷稳定,为天下安定计,臣请太上皇收回成命!”
伴随着孔驷义正言辞的陈述,许多大臣都暗暗颔首。
见其跪下,更是纷纷效仿,附和道:“请太上皇收回成命!”
看见有这么多人敢明目张胆的反对他,太上皇的眼神变得阴沉起来。
相比较太上皇的阴沉,三皇子却是紧皱眉头。
原本以为,将太上皇请出来,让他和众臣见上面,就能确立正统。
毕竟太上皇御宇五十多年的威严,并不是宁康帝算计一次就能彻底消弭的。
当然,他想到了会有人反对。
不然他干嘛要将大殿包围起来,不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反对,他好来个杀鸡儆猴,尽快把麻烦解决吗?
他可没有忘记,他还有敌人的。
四皇子本身虽然没什么威胁,但他身后那对狗男女,他却从来没有小看过。
所以,只要太上皇成功复辟,只要外公那边得手。
那么他们就是正统,不论贾琏等人再做什么,都是乱臣贼子而已,后面想要解决,也并不困难。
可是,为什么偏偏跳出来的是孔驷
这个老礼部尚书,虽然迂腐,却也是典型的保守派,或者说是礼教和祖制的坚定维护者。
所以,对方虽然忠于宁康帝,但是在他和四皇子之间,却是明显更支持他的。
也是,相比较不务正业的四皇子,显然他这个德才兼备且居长的三皇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想到这里,三皇子心中越发恨意深长。
连礼部尚书都明白的事,为何他的父皇就看不明白!
就算他杀了大皇兄又如何?
本就是该死之人而已!
大皇兄活着的时候不见你多么疼爱他,百般恐吓压榨,以致于都让他不敢信任你,在最重要的关头,弃你而去。
如今人都死了,倒上演父子情深的戏码,真是可笑。
所以,今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父皇你逼我的。
三皇子深吸一口气。
孔驷他是不想杀的。
他最想拿来杀鸡儆猴的,是新任内阁大臣王子腾。
虽然赵东升效果更好,但是这老东西毕竟是首辅,杀了影响稍微有点大。
他的根基,毕竟在士林,在文官。
而王子腾这个文官武官反复横跳,且是贾琏长辈的家伙,就十分合适。
不过看了一眼文官首列的王子腾。这狗东西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既不支持忠顺王,也不附和孔驷。
一时倒不好动他。
“孔阁老,太上皇如此决定,也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你作为臣子,不该如此顶撞。
况且我方才也去看了我父皇,他着实已经病入膏肓了。
太医们都说,只怕大事就在这两天。
所以,这个时候,正该太上皇出面主持大局。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有关皇纲失统的事。
方才我皇爷爷已经答应我了,要册立我为皇太孙。
如此算来,正统还是在我父皇这一脉,自然算不得皇纲失统。”
孔驷和其他支持三皇子的人一愣。
宁康帝毕竟还活着,三皇子即便投靠了太上皇也不敢光明正大,行动之前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所以,此刻听到三皇子这么说,他的党羽才反应过来,立时大喜。
孔驷也是一愣。
觉得若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妥,不过他旋即就想到了什么,直言道:“既然如此,太上皇何不直接册立你为新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许多中立,或者真心为朝廷稳定着想的人心想是啊。
与其让黄土埋到脖子的太上皇横插一脚,何不略过这一环,直接让三皇子即位?
如此,还能免去很多麻烦。
毕竟一旦太上皇复位,难保太上皇其他的那些儿子,也就是忠顺王等人不会有什么想法。
到时候或许又要为了大位,掀起腥风血雨。
三皇子见状,心里真是爱死了这个孔驷。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装作为难,实则是带着询问的眼神,看向太上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