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土制“自行火炮”
“肯定是大口径火炮,否则也打不了那么远”
江峰盯着地图上被攻击的位置,很快给出了结论,但很快卡壳了。
看着分布如此分散的炮击点,他犯起了迷糊。
“至于是什么火炮不好说”
宋和平看向其他人。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指挥部内陷入了沉寂,空气粘稠得象掺了胶水。
电台的电流噪音夹杂着前线各阵地声嘶力竭的求援和战况汇报,与远方那沉闷而富有节奏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狠狠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a3区请求炮火支持!重复,a3区快顶不住了!”
“b7区伤亡惨重,敌人炮火太准了!我们需要反制!”
“c1区指挥所被命中!连长牺牲了!”
每一个声音都象一把重锤,砸在宋和平和江峰的心头。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1515武装的炮兵阵地。解放力量的炮弹盲目地还击,却如同石沉大海,只能被动挨打。
“解放力量”前沿阵地上,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里刚刚击退了一波步兵冲锋,民兵们还来不及喘息,尖锐的的呼啸声便再次划破天空。
“炮击——!隐蔽——!”
老兵沙班的声音嘶哑,几乎是在用生命呐喊。
瞬间,天地变色。
轰!
轰!
轰!
轰!
密集的122毫米榴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在阵地上。
巨大的火球裹挟着黑烟冲天而起,灼热的气浪席卷四方,混合着泥土、碎石和金属碎片的冲击波,无情地摧毁着一切。
一个刚修了一半的机枪工事被直接命中,沙袋、武器和操纵它的士兵瞬间消失,只留下一个冒着青烟的弹坑。
交通壕被炸塌了一段,来不及撤离的伤员被活埋,只露出一只无力挣扎的手。
一个年轻的民兵被震得耳鼻流血,蜷缩在弹坑里,感受着大地剧烈的颤斗,仿佛整个世界都要被这无尽的炮火撕裂。
他眼睁睁看着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火光中倒下,那是昨天还和他分食一块馕的同伴。
恐惧和绝望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脏。
敌人的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再次如潮水般涌来,而阵地上能组织的有效抵抗,却在炮火中不断被削弱。
“指挥部!指挥部!我们需要压制他们的炮兵!否则我们全得死在这里!”
沙班对着几乎被炸坏的电台话筒,发出绝望的咆哮。
指挥部里,江峰猛地将耳机摔在桌上。
“老班长!不能再等了!必须联系巴克达的美国人,让他们派‘死神’无人机过来!找到这帮狗娘养的,用杰达姆炸碎他们!”
宋和平站在巨大的态势图前,背影僵硬。
他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沙哑:“来不及了。申请、协调、航线规划等他们的飞机到了,我们的防线早就被撕成碎片了。”
他内心震撼不已。
1515武装的炮兵素质之高,远超他的预估。
射击节奏快,而且打得极准。
这绝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能玩转的战术。
“看来能占据伊利哥西北部,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暗自思忖,过去确实小瞧了对手,这次算是结结实实被上了一课。
必须立刻找到破解之法,否则六千对两万五千,防线一旦被突破,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突然,他眼中精光一闪,一把抓起电台对讲机,切换到一个相对清淅的频道:“各阵地注意!我是宋和平!报告你们遭受炮击的炮弹大致威力,判断口径!重复,判断炮弹口径!”
很快,零散的信息反馈回来。
“爆炸威力很大,弹坑很深,象是122榴弹!”
“和我们自己的炮击效果差不多,应该是122毫米!”
应该是苏制d-30型122毫米榴弹炮!
因为在伊利哥,这种炮最常见。
宋和平立刻走到地图前,拿起红笔,迅速将刚才遭受精确炮击的阵地位置一一标出。
他的动作迅捷而精准,仿佛一台高速运行的计算机。
然后,他以每个被炮击阵地为圆心,根据d-30的最大射程和常用射程,画出了数个重迭交错的大圆圈。
“命令无人机连!”
他头也不回地对江峰说,“所有侦察无人机,立即对我标定的这几个重点局域进行地毯式侦察!快!”
江峰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传达了命令。
等他回到地图前,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圆圈和焦点局域,疑惑地问:“老班长,你这是?”
宋和平用笔尖点着地图,语速飞快地解释:“这是反推炮阵地作业。d-30是傻大木时代遗留最多的装备,美军来了之后流失严重,1515武装手里肯定不少。根据弹着点和d-30的弹道参数、射程范围,就能大致框定他们可能藏身的局域。再剔除掉这些不适合布置炮阵地的山地和密林,剩下的,就是他们最可能的藏身之所!”
江峰恍然大悟,这是典型的炮兵侦测与反制思维,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果然还是203部队出来的顶级特种兵。
但凡这种部队的士官都需要一专多能,基本所有的步兵分类专业都得涉猎,并有一定的造诣。
几分钟后,无人机连的阵地上响起了密集的“嗡嗡”声,三十多架侦察无人机如同离巢的蜂群,呼啸着升空,扑向预定的侦察空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宋和平一直像泥塑一样站在屏幕前,时不时低头看看手表上的时间。
十分钟
没消息
二十分钟
没消息
三十分钟
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无人机连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前线的告急电话越来越密集,语气也越来越绝望。
更糟糕的消息传来——胡尔马图城内的1515武装首领巴斯穆,见侧翼攻势顺利,竟将城中剩馀的两万多人,除五千守城部队外,其馀一万五千人全部压上,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向宋和平的正面防线。
六千对两万五千!
指挥部的空气几乎要燃烧起来。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电台里终于传来了无人机连激动的声音:“报告!发现目标!在s-4局域!他们他们用的是自行火炮!”
“什么?!”
宋和平和江峰几乎同时惊呼。
1515武装有自行火炮?
这怎么可能?
这不是扯淡吗?!
一个极端组织的武装力量里居然有这么高科技的玩意?
自行火炮?
开什么国际玩笑呢!
“画面!我要画面!立即回传!”
宋和平几乎是脱口而出下达了命令。
当无人机画面传回指挥部的大屏幕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真的是“自行火炮”!
但并非他们想象中的正规自行火炮,而是一种奇特的“杂交”产物——老旧的美国35军用卡车后部,固定着一门卸掉了轮子、直接焊接在车板上的d-30型122毫米榴弹炮!
简陋,粗暴,却充满了战场实用主义的智慧。
只见一辆这样的“土制卡车炮”在一个干河床急停,几名炮手跳落车,快速放下助锄,简单瞄准后,便是一轮急促射。
炮弹刚刚出膛,这些人便以惊人的速度收拢装备,跳上驾驶室,卡车冒着黑烟,迅速逃离现场,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很快,它又在几公里外另一个缺省阵地出现,重复同样的流程。
“妈的!原来是移动炮阵地!还是卡车炮!”
江峰骂了一句,但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的理解,“难怪这么难找!”
更多的无人机发现了类似目标并回传了画面。
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战场上,至少有五十辆这样的“土制卡车炮”在活跃,它们像幽灵一样,在广袤的战场上穿梭、开火、消失,再出现。
现在,更严峻的难题横亘在面前。
怎么对付这些高度机动的移动炮阵地?
传统的炮火复盖在它们面前几乎失效。
你的炮弹还在飞行途中,人家早就跑没影了。
宋和平想起了自己在部队学习迫击炮时强调的“快打快撤”,看来1515武装里,确实有精通炮兵战术的“高人”。
指挥部里,刚刚因为找到目标而升起的一丝希望,瞬间被更深的无力感所取代。
沉默,再次笼罩了整个空间。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