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话都说到这了,楚易安也不好再催他去休息。
索性起身走到他对面坐下,拿起昨天晚上写好的稿纸看了看,理理思绪。
昨天晚上写到了卫鞅徙木立信,让国府重新获得了百姓的信任,也让百姓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毕竟以前庶民从生到死一辈子都只能是个庶民,可现在却能靠自己获得官位了,如何能不开心?
为了让卫鞅更好的施行政策,秦孝公将卫鞅提拔为左庶长,还单独为他开了府。
做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孝公想进一步增大卫鞅的权力,让卫鞅成为跟他一起治理秦国的总政大臣,而不是只做一个传统的左庶长。
而原本的左庶长嬴虔则改任上将军,兼领太傅一职。
嬴虔是非常坚定且支持变法的,他与孝公同心,都希望秦国能恢复穆公霸业。
可他却不知孝公今日的举动会为他日后埋下多大的祸患。
秦胜觉得有些意外,可又觉得好像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自古以来帝王都恨不得把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一旦臣子的权力过大,他们便会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主动放这么大的权力给臣子,秦胜没见过,不过孝公给卫鞅放权,又好像没那么让人意外了。
卫鞅的变法并不是一次性实施的,第一批法条有十道,先颁发了五道。
农耕奖励、军功授爵、什伍连坐、客栈盘查以及私斗治罪。
这些法令以最快的速度发到了秦国各县,却让贵族和平民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了共鸣。
他们很愤怒,很生气。
尤其是那什么连坐法和禁止私斗。
追溯秦国的历史,老秦人私斗可谓是相当严重,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得上秦国,一度严重到了东方列国全都在嘲笑的地步。
他们笑话秦人怯于公战却勇于私斗,实乃恶习。
卫鞅的前五道法令主要是围绕着‘弱民治乱’来展开的。
这几道法令发布的时间掐的很好,五月农忙前,不会耽误农忙。
又恰巧农忙期间各个村落部族因为争水争地问题总会产生大量私斗,还会死伤很多人。
卫鞅的这条律法发在前面是告诉百姓们有事别打架,律法摆在这,大家都冷静些,不要冲动。
招呼打在前头,你要是不听劝,那我可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可这几条法令可以说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秦国人的生活方式,一时之间众人根本适应不过来。
不能随便报仇了,杀了人也不能跑了,没有官府的验身画像连客栈也不能住,什么都要听官府的。
他们自由自在惯了,突然被管成这样,拘束得要死,谁能习惯?
第81章 涉事的人若是当朝太子,你会如何处理?
尤其是那什么‘惩疲’法条,让秦国一时之间怨声载道。
特别是那些贵族,他们觉得卫鞅在针对他们,否则为什么要出台那什么没有军功或其他功绩就要取消贵族身份这样的破政策。
这不就是看他们不顺眼吗?
贵族身份取消了,他们就成庶民了,这哪个贵族能忍得了?
反正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怨声载道,都在说新法实在过于严苛。
秦胜看着这法条,又一次为卫鞅捏了把冷汗。
宗室子弟没有功劳就不能袭爵,两年没有功劳就取消贵族身份,以前所享受到的一切福利待遇都不能继续享受了。
这哪是动了贵族的利益?
这分明是把刀架在了那些贵族子弟脖子上告诉他们,都别好吃懒做了,给我动起来。
秦胜喝了口水,嗓音喑哑:“卫鞅就算这些政策很好的施行了下去,怕是也很难善终了。”
秦胜从没看到过卫鞅这么强势的人,在这片土地上也没有卫鞅这样一个敢这么大刀阔斧不畏生死真正去搞变法的人。
大部分想要变法的人都是徐徐图之,尽管仍旧有不少人死在了变法的浪潮中,但很多变法内容却保留了下来。
尽管不完全,可也算是构建起了大顺如今的局面。
反正秦胜是没有看到过谁的动作敢像卫鞅这么大的,勇气可嘉,但凡胆子小那么一点都不敢做的这么彻底。
秦孝公最好是活久一点,有他护着卫鞅倒也不至于死的太难看。
否则下一任君王继位,卫鞅可能第一个就会被拉出来平息贵族的怒火。
这些事迹对于楚易安来说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并不能像看待虚假的话本子一样把一个人的能力写的无限大,全世界都好像没人能比得上他。
既然是人,能力就有上限。
一统六国不仅受当今局势的影响,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少了任何一个都可能达不成。
秦孝公怕是很难一统六国了。
卫鞅步子迈的太大,但凡秦孝公变法的决心稍微动摇那么一点点,都有可能导致变法流产。
秦胜为孝公和卫鞅捏了一把汗的同时已经不对孝公一统六国抱有希望,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只是不知道这下一代能不能争气些。
秦胜没问楚易安,楚易安也没说,而是说起了变法的难度,还举了个例子。
卫鞅的律法颁布下去没多久,正好到了农忙时节。
他还在处理国事,就听到下人来报说郿县有人打起来了,还不是普通的打斗,而是大规模私斗。
卫鞅问起原因,才知道是住在上游的孟族人将河水截断,导致下游的戎狄后裔无水可用。
正好卫鞅的法令颁布下去后人人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