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夫君吸男我吸女,满城男女打光棍 > 第65小章

第65小章

“甚至能与秦孝公共同治秦,分享秦国。

楚易安一口气说完不由松了口气,这些历史知识要记下来真的太费劲了,脑细胞都要死完了。

“差不多就这样了,你帮我写的文绉绉一点。”

秦胜记忆力很好,楚易安不过说了一次就记了下来。

略一思索,他斟酌了一下用词后提笔写道:“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

看完秦胜写的,楚易安不由竖起大拇指,满脸佩服:“这下我看谁还敢说武将没有文采,我第一个不答应。”

秦胜轻笑:“还行,少时大哥教的细,也算是学到了他几成本事。”

求贤令一经发出,很快便传入了各国名士耳朵里。

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想要一展心中抱负。

可这群人自视甚高,看不起当时国力十分弱小的秦国,即便是来到了秦国国都也依旧一副谁都看不起的样子。

有些人甚至一来就让孝公给他们安排官位,好尽快开始做事,与秦孝公多说些话都嫌浪费时间。

但是秦孝公心里有自己的考量,没有给他们安排官位。

而是给了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周游秦国,了解秦国的风土人情。

等了解后再做决断。

很多名士觉得自己这么大老远的跑来秦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家,已经是自降身份了。

秦孝公这么安排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自觉受辱,愤然离去。

ps:注:《求贤令》相关内容以及翻译出自《资治通鉴》。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出自孙皓晖老师出版的《大秦帝国》这部书,感兴趣的宝儿可以去看看哈。

第50章 卫鞅入秦

秦孝公非但没有怪罪,反而从本就紧张的国库里拿了银钱出来,给他们当做来回的盘缠。

剩下的人继续与孝公交谈。

在有人问到秦孝公该用哪种学说治理秦国时,孝公直言秦国求实不求虚,只要能让秦国富有强大,哪家都行。

这让很多名士高兴不已,原本走了的人中又有人跑了回来,孝公也依旧以礼相待。

这般谦逊大度的君王,秦胜只在很久远的史书上见过,但史书上也已经很久没出现过这样的君王了。

但凡上面那位有秦孝公一半的谦逊大度,大顺说不定都已经成为了强国。

既成为了强国,那离成为帝国还远吗?

秦胜心里叹气,每次替楚易安写书他心里都无法平静下来,总忍不住拿上头那位和秦孝公比。

越比越觉得上头那位是个庸才,庸才就算了,疑心病还重,尽杀忠良,连秦孝公的衣角都比不上。

若让他发一篇秦孝公这样的求贤令怕是能要了他的命。

毕竟求贤令里秦孝公可是数了历任皇帝的不是。

当今皇上现如今还在耿耿于怀先皇曾经发布的罪己诏视秦家为眼中钉呢。

一经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越比秦胜越觉得秦孝公这样的皇帝可能只有史书上和梦里才有。

有生之年若真有幸能遇上这样的君王,他谈何把自己作贱到这个地步?

三个月之期到来,那群外出游历的名士返回国都,纷纷为秦孝公献上治国良策。

数量庞大的竹简铺满了他面前的桌案。

秦孝公却大失所望,甚至对求贤令都产生了很大怀疑。

无他,他没有想过,那群名士竟也不过俗人,都有颗世俗之心。

怕苦怕累怕穷。

让他们周游秦国三月,他们却只在县府打转,这样的人献上来的治秦之策真的有用?

这样的行为又真的是大才治世该有的行为?

果然强秦还得靠自己,名士难求,高人难遇,能够扭转乾坤的大才更是可遇不可求。

秦孝公已经不对那群各国跑来的名士抱有希望,他决心自己谋划强秦之道。

以秦孝公的能力,就算不能让秦国强大,但他也能保证秦国在他手头不至于衰弱。

于是他更加刻苦,将自己的书房扩大了三倍,里边全是各种务实书籍。

可就在这时,下人来报说景监求见,还极力为他推荐一人,卫鞅。

秦孝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了卫鞅,问他有何治国良策,态度极其谦逊。

可卫鞅上来就给秦孝公来了一大通辞藻华丽不着边际的开场白,觉得治国之道王道治国乃最高。

把推荐他的景监都给搞得迷糊起来。

在场好多人甚至打起了瞌睡,秦孝公的态度也冷淡了些,问他何为王道治国。

卫鞅又开始侃侃而谈,孝公打断他后留了句以后再听先生高谈阔论便拂袖离去。

景监给孝公引荐了卫鞅,卫鞅见了孝公却是这样的表现,景监也觉得很丢脸,无地自容。

可他还是硬着头皮很快又给孝公第二次引荐了卫鞅。

上次见面听卫鞅那些话听得孝公很是不悦,可景监大力推荐,他还是去了。

结果去了之后又听了一番卫鞅乱七八糟的言论,甚至还向孝公献上了亡国之策。

搞得景监都想骂人了。

已经不想再搭理卫鞅。

卫鞅却兴高采烈的告诉景监已经成功了大半,还求景监再帮忙让他见一次秦孝公。

景监实在不能理解卫鞅的行为,卫鞅却告诉他自古以来都是明君求贤择臣,可臣子也是要求明择君的。

如果秦孝公把他之前说的话当成了治国之道,那说明秦孝公也是个庸才,并不足卫鞅为他效力治理秦国。

只有试探之后才知道秦孝公有多少才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