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道:“书记,我认为刘志坤同志比较适合组织部长。”
于伟正面色一楞,摆手道:“宣传工作,没什么成效嘛,太务虚了,而且,宣传工作干的好不好,年底才能看出来,这个志坤同志是个外来干部,不了解干部情况嘛……。”
丁洪涛找了一堆理由,似乎吕连群担任组织部长,已是志在必得。
“既然您有安排,我也不过多发表意见了。毕竟您是书记管人事。”
丁洪涛道:“朝阳啊,不要生气嘛,我说很尊重你的意见的嘛,老吕调整之后啊,县委办主任你怎么考虑!”
我直言说道:“刘明同志刚来,对县里情况还不熟悉,我看暂时由哪位常委兼管一下县委办,或者让连群同志先干着,等有了合适人选再动?”
丁洪涛摆了摆手:“常委们啊都有一摊子事,兼管不合适。我的想法是,县委办主任的位置先空一段时间,日常工作,暂时由刘明同志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刘明同志在交通局和区里都干过办公室主任,业务是熟悉的,过渡一下应该没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的眼睛,语气变得“推心置腹”:“朝阳啊,我的意思是,吕连群同志,如果实在到不了组织部长,刘志坤担任组织部长也不是不可以,政协人大那边,咱们总要给他留碗饭吃,这样刘明来负责县委办的工作啊,你看怎么样?”
我心里暗道:果然如此!好一个“丢车保帅”,好一个“顺水推舟”!好一个“暗箱操作”,颇有交易的味道,借着处理问题之名,行调整人事之实。把不信任的吕连群挪到闲职,把自己的心腹刘明扶上关键岗位。这一手“偷梁换柱”,玩得熟练。
我心里快速盘算着。在目前的情况下,侯成功和市纪委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吕连群作为直接责任人,确实难辞其咎,调整岗位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我如果强行硬保,显得我无视市委市政府的权威,包庇下属。但我也不能轻易让丁洪涛的算计完全得逞。
我沉吟了片刻,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说道:“洪涛书记,您的考虑很周全。连群同志的事,确实让人惋惜。我同意您的意见,在当前压力下,调整对他的工作更有利。至于调整到什么岗位,还要看市委,我建议等清退工作彻底完成后,我们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门研究一下连群同志的工作安排和刘明同志接手县委办工作的问题,充分听取各位副书记和组织部同志的意见,力求稳妥、平稳过渡。您看这样如何?”
我没有明确反对丁洪涛的提议,但把最终决定权拉回到了集体决策的层面,并且加上了“清退工作完成后”这个前提,等于是在程序和时间上做了点缓冲,没有让他立刻如愿。同时强调“平稳过渡”,也是暗示他不要吃相太难看。
丁洪涛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想从我脸上看出些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点点头,脸上又恢复了那种看不出深浅的笑容:“清退?朝阳啊,清退的工作吕连群就不要干了。侯成功啊只是没进班子的副市长,说话听听就行了,这钱一退县委政府的脸面何在嘛。”
我说道:“丁书记,不退钱,,肯定是不行的,侯市长发了话,市纪委要自查。”
丁洪涛站起身,握紧拳头敲了敲桌子:“写一份报告交差就完了嘛,把清退的时间啊,写长一些,随便找个理由嘛,群众太多,账目不规范,为了保持工作的严谨性,避免出现一个退了一个没退,一个字,就是拖,拖到年后,这事就没人记得了。在基层干工作,一定要学会拖,拖到猴年马月,谁还记得,朝阳啊,我这都是经验之谈,也是给你掏心掏肺。”
我刚要开口,丁洪涛一伸手道:“朝阳,这个话题啊打住,我有经验,这事我来操作,和县政府没有关系。”接着语重心长的说道:“朝阳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啊,已经刻不容缓了。咱们当干部的,不能只想着推卸责任,要有该有的担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