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 第6422章

第6422章

“化工产业园?”我重复了一下这个在当时还算比较新的概念。

侯成功摆摆手:“也不算特别新了。七八十年代,我在东北考察学习的时候,那边一些老工业基地就已经有类似的提法和实践了。这种集聚发展模式,有好有坏。好处是能降低综合成本,促进技术交流,容易形成品牌效应。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压力会更大。不过嘛,”他略有思考,语气变得务实起来,“现阶段,对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还是第一位的。有些问题,可以在发展中逐步规范解决。就像老百姓常说的,一张百元大钞掉进了茅坑,捞起来洗干净,它还是一百块钱。关键是要拿到发展这个‘硬道理’。”

侯市长这个比喻,说得有点糙,但理不糙,很形象,也符合当时很多地方干部的真实想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那个刚刚解决温饱、奋力追赶的年代,往往就是这样现实。

从石油公司到二官屯乡的西瓜种植基地,路况一般,车队开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等到达基地入口时,已经快下午一点半了。坐了这么久的车,又饿着肚子,车上随行的一些干部,脸上已经露出了疲态和饥渴的表情。

二官屯乡的党委书记潘保年等人,早就带着一班干部,等在基地入口的路边了。一个个也都晒得脸色黝黑,与市里机关下来的干部一比,确实十分明显。

所谓的西瓜种植基地,并不是一个围墙圈起来的单位,而是二官屯乡在靠近场镇的几个村,集中连片搞起来的暖棚西瓜种植区。这几千亩土地,在县乡两级的引导和支持下,大部分都搭起了白色的塑料薄膜暖棚,专门用于反季节西瓜种植。这个项目,确确实实是在市、县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搞起来的富民工程,也是我们县里今年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之一。

站在地头望去,眼前是一片颇为壮观的景象。一个个白色的塑料暖棚,像巨大的波浪一样,一排排、一层层地铺展在大地上,在秋日阳光下反射着不太耀眼的光,一眼望不到边。

走进田间,脚下的路是土路,但因为近期天气晴好,倒也不难走。泥土被晒得有些发硬,踩上去带着点弹性,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混合的特殊气息。

所有人,都跟着潘保年等乡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暖棚深处走去。潘保年边走边向侯成功介绍着基地的规模、种植的品种、采用的技术等等。

侯成功副市长听得挺仔细,不时插话问一两个问题。随后,他信步走进了一个敞开棚口的暖棚。暖棚里面的温度果然比外面高出不少,感觉有些闷热。塑料薄膜的内壁上挂满了细密的水珠。棚里的西瓜秧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一个个浑圆翠绿的大西瓜,静静地躺在铺着干草的地垄上,正在贪婪地吸收着透过薄膜照射进来的阳光。

潘保年继续汇报:“侯市长,您看,我们这个暖棚西瓜,现在平均亩产能达到三四千斤。当然啦,因为各家各户的管理水平有差异,产量高低也不太一样。”

侯成功蹲下身,用手轻轻拍了拍一个西瓜,发出“嘭嘭”的闷响。他点点头,对跟在身边的市农业局局长黄修国说:“修国同志,看到了吧?搞这种集中连片的暖棚种植,技术指导一定要跟上。市县两级的农业农村部门,要派人下来,实实在在地帮助老百姓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要把产量和品质都提上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