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客观平静:“这篇报道,主要涉及的是多年前田嘉明同志将几颗子弹交给社会闲散人员的事情。这件事,之前省城的晚报曾经报道过一次,当时在我们市里也引起了一些波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事情算是慢慢压了下去,舆论也基本平息了。”
她拿起报纸语气沉重起来:“但是,这次《法制观察》的报道,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上次。它不仅重提旧事,而且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描述了咱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公安局,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件事压下来,如何防范记者采访,甚至暗示我们指示相关单位帮助田嘉明同志逃避处罚。报道里的一些细节,有的是捕风捉影,但有些……确实点到了我们内部之前操作的一些环节。就比如市委宣传部安排人到各大住宿场所进行排查的事……”
白鸽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看到大家脸色都很严肃,她继续往下说:“更严重的是,这篇报道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从更高的层面,言辞非常尖锐地批评我们东原市的政治生态,说我们是被地方势力、小团体利益绑架,党的领导在这里被弱化,法治观念淡薄等等。总之,上纲上线,批评得非常严厉。”
“好在,”白鸽试图找一点缓和的气氛,“这份《法制观察》报比较专业,发行量不大,咱们市里征订的单位很少。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下,市交通局、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还有市委老干部局等少数几家有订阅。所以,单就报纸本身在我们市的影响来说,是有限的。”
“但是!”她提高了声调,“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这份报纸在首都和一些省级机关有一定的读者群。我们最担心的是,这篇报道会像上次一样,甚至比上次更厉害,被更有影响力的媒体转载,或者直接以内参形式送到高层领导案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手头有几份从司法局和检察院调来的报纸,大家先传阅一下,有个直观的了解。”
报纸被一份份传递下来。我拿到手里,薄薄的一份,报纸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看起来甚至有些粗糙。但上面的黑体大字标题格外刺眼:《是抗洪英雄还是“子弹官员”?——权威人士透露,东原市集体包庇公安局一把手违纪违法》。
我粗略地扫了几眼内容,心里不由得一沉。报道写得很有技巧,看似客观陈述,但字里行间带着强烈的倾向性,而且确实掌握了一些我们内部操作的细节。我心里暗自嘀咕,市交通局订这种冷门的法制报纸干什么?但此刻也顾不上细想这些了。
就在大家默默传阅报纸的时候,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一脸汗渍、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先是对着于伟正书记的方向微微欠身,带着歉意说:“于书记,各位领导,实在对不起,我在调研秋粮收购,接到通知就赶紧往回赶,路上耽搁了。”
于伟正书记只是微微颔首,没说什么。丁洪涛赶忙在我旁边的空位坐下,擦了擦额头,我顺手把刚看完的报纸递给他。他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低头看了起来,脸色越来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