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在迪迦世界造EVA > 第218章 黑洞

第218章 黑洞

就在苏启为了nerv的未来而在各国之间奔波时,大古也没闲着。

他回到了那个已经变得陌生的tpc远东总部,向人事部门,正式提交了自己的离职申请。

这个决定,在tpc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我反对!”

权藤参谋几乎是在看到申请报告的第一时间,就拍案而起。

“大古队员是我们tpc的英雄,更是迪迦奥特曼!他的身份太过重要,我们绝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易地离开!”

在他看来,放走大古,就等于放走了迪迦,这是tpc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损失。

“权藤参谋,请注意你的言辞。”居间惠冷声道,“大古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名tpc队员,他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况且,胜利队已经解散了,严格来说,大古队员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文职人员。”

“普通的文职人员?!”权藤冷笑一声,“你见过哪个普通文职人员能变成光之巨人?!居间惠,你别忘了你的立场!你现在是tpt的参谋,你应该站在tpc的立场思考问题!”

眼看着会议室内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一直沉默不语的深见总监,终于缓缓地开口了。

“够了。”

深见总监看着申请报告上,离职原因那一栏里,写的“个人原因”四个字,沉默了许久。

他当然明白,那个年轻人心中真正的想法。

胜利队已经成为了历史,昔日的战友们也早已各奔东西。

而他心爱的女人,现在又在nerv。

对于这个拯救了世界数次的英雄而言,tpc,或许真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归宿了。

“—我同意了。”

“总监!”权藤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深见总监只是平静地与他对视,缓缓说道:“权藤,大古队员为人类、为tpc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他获得他想要的任何自由,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力去强行将他留在这里。”

“况且—”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因为这件事,让我们与迪迦奥特曼之间产生任何不必要的隔阂,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权藤的脸色顿时青一阵白一阵,他明白总监的顾虑。

这次的eva终焉事件已经证明了,迪迦的力量,是人类现阶段,依旧无法舍弃的依赖c

最终,在深见总监的亲自批准下,大古的离职申请,被顺利地通过了。

当大古拿着那份盖了章的离职文档,走出tpc总部大门时,心中百感交集。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座熟悉的建筑,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转身,毫不尤豫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那里,有他最爱的人,在等着他。

苏启正式回归后,在处理完必要的交接工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换上白大褂,一头扎进了“空间涟漪探测数组”的联合研发团队中。

对于斯菲亚这个敌人,苏启远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了解。

这是原作中,一个极其棘手的敌人。

其本体,是一个隐藏在黑洞中的巨大行星“古兰斯菲亚”。

它利用黑洞的巨大引力,可以轻易地吞噬一切物质与能量。

常规的武器攻击,只会被黑洞的引力吸走、分解,即便是戴拿的索尔捷特光线,和tpc的终极武器,号称能一炮毁灭一个小行星的新麦格斯炮,都拿它毫无办法。

不过,要击败他,其实并不难,因为原作中,已经给出了一套成功率100的作战方案o

但苏启绝不会象原作中那样,被动地等到古兰斯菲亚兵临城下才开始反击,万一对方改变策略,一直躲在黑洞里不出来,用无穷无尽的合成兽消耗人类呢?

所以,第一步,找到它,非常关键。

nerv与tpc联合实验室。

这里汇聚了地球上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然而此刻,实验室内的气氛却充满了紧张与焦虑。

“不行——还是不行!“

八尾博士疲惫地揉着眉心。

“—高维空间的背景噪干扰太强了,我们无法从这些杂乱的涟漪”中,精准地剥离出有效信号!”

“我们已经尝试了上百种算法模型来过滤噪音,但效果——微乎其微。”一旁的安田诚之也同样一脸愁容。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实验室厚重的合金闸门无声地滑开。

看到苏启进来,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敬畏、好奇、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狂热。

“总——总司令。”安田诚之和八尾博士快步迎了上来。

“不用那么拘谨,”苏启笑着摆了摆手,问道,“项目现在进展到哪儿了?”

安田诚之和八尾博士对视一眼,苦笑道:“总司令,我们根据您留下的【空间涟漪】

理论,虽然成功制造出了原型机,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瓶颈。”

八尾博士接过话头:“宇宙中的“背景噪音’太强了。恒星的引力波、超新星的爆发、甚至是黑洞的潮汐——这些都会在时空中留下“涟漪”。我们想从中精准地捕捉到斯菲亚那微弱的信号,就象是在一场席卷全球的飓风中,去倾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这几乎不可能。”

苏启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他们的工作日志,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

“—了不起。”

他转过身,看着眼前这群地球上最聪明的大脑,由衷地赞叹道:“说实话,我当初写下这份手稿时,很多地方都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构想,你们能仅凭这些零散的片段,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它从理论变为现实,甚至造出了原型机—各位,这已经不是优秀’可以形容的了,这是天才的造物。”

这番发自肺腑的赞扬,让在场所有科学家都感到一阵动容,连日来的疲惫与挫败感,仿佛都在这一刻被一扫而空。

“只是—”苏启话锋一转,他调出了理论的内核算法模型,“你们从一开始,就错了一个方向。”

他指着屏幕上的算法,说道:“你们一直试图做的,是放大’那道涟漪,好让它在宇宙的噪音中凸显出来,对吗?

八尾博士点了点头:“是的,但我们失败了。”

“当然会失败。”苏启笑了笑,“这就好比你想听清一公里外的一句耳语,你把自己的耳朵凑过去是没用的,因为声音早就消散了。”

他顿了顿,心中也不免有些感慨。

六年前,他写下这份手稿时,对于时空理论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现有物理学框架的延伸与推演,虽然超前,但终究有其局限性。

而现在,经过了奈克赛斯世界的历练,他的科技树,已经顺利地突破到了lv6,他对于时空、维度的理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他拿过一支触控笔,在虚拟屏幕上舞出一片残影,一行行全新的,充满了颠复性思维的算法与公式,瞬间复盖了原有的模型。

“正确的思路,不是去听那句已经消散的耳语”,而是去分析它在传播过程中,撞击在墙壁’上所产生的回声’!”

“我将其称之为多维谐振’!”

“任何超光速行为产生的空间涟漪,都不会是单一维度的!它会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产生无数个频率不同,但本质同源的谐振波’!这些谐振波就象是主旋律的伴奏,它们会互相印证,互相叠加!”

“我们不需要去捕捉那道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主旋律’,我们只需要捕捉到足够多的伴奏’,通过交叉比对和算法重构,就能反向推导出—最原始的那道声音!“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科学家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八尾博士和安田诚之更是如同醍醐灌顶,他们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套全新的,充满了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理论模型,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原来——是这样——”

“我的天——还能这么思考?!”

苏启按下了回车键,开始仿真演算。

下一秒主屏幕上,那团原本杂乱无章,如同噪音般的数据流,在全新的算法模型作用下,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迅速地筛选、重组、聚合!

最终,所有的“噪音”尽数褪去。

一道清淅、稳定、充满了美感的金色波形图,缓缓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一刻,整个实验室,落针可闻。

有了苏启带来的全新理论与内核算法,【空间涟漪探测数组】的项目,其进度简直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

之前困扰了他们数周的“背景噪音”问题,在全新的“多维谐振”理论面前,被轻而易举地解决。

后续的硬件设计、能源供应、数据传输—所有在其他人看来无比棘手的技术难题,在苏启那超越时代的知识储备面前,都变得简单起来。

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内核,并给出数种甚至数十种,在当前科技水平下最优化、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整个联合研发团队,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技术攻关快感之中。

短短一个月后,第一台正式版的“空间涟漪探测器”,便在联合实验室中成功下线。

紧接着,在tpc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持下,更多的探测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三个月后。

近地轨道之上。

数百艘无人工程船往来穿梭,如同勤劳的工蜂,将最后一个信号基站,精准地部署到了预定轨道之上。

“嗡!!!!!”

伴随着一阵让整个地球磁场都为之轻微波动的能量共鸣,由数百个信号基站组成的,如同星环般环绕着地球的“空间涟漪探测数组”,正式激活!

联合实验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聚焦在主屏幕上。

“——数组已激活,能量输出稳定。”

“—开始进第次,全太阳系范围扫描。”

随着苏启的一声令下,一道无形的探测波,瞬间以地球为中心,如同水波般扩散开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笼罩了整个太阳系!

屏幕上,无数复杂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飞速地刷新着,超级计算机以前所未有的算力进行着解析与建模。

“——正在筛选空间涟漪”信号——”

“——正在进行多维谐振”交叉比对——”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出现。

终于,在经过了近半个小时的等待后“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响起。

屏幕上,所有的杂乱信号尽数褪去,只剩下数十个闪铄着微弱光芒的红色光点,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清淅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斯菲亚球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留下的“足迹”!

而当ai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足迹”,进行连接,并构建出其完整的运动轨迹时一个清淅而又明确的指向,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里是——

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的深处。

“刻将探测数组的功率提升至最!对目标坐标点进重点扫描!”

“是!”

10分钟后,屏幕上,一个经过了超高倍率放大与ai喧染的图象,缓缓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是一个巨大无比,仿佛要将整个宇宙都吞噬殆尽的黑洞。

“洞?”

“斯菲亚的老巢——在黑洞里?”

联合实验室内,死一般的沉寂过后,爆发出了一阵难以置信的哗然。

“这——这不可能!”

“任何物质在进入黑洞的事件视界后,都会被那无可匹敌的引力彻底撕碎、分解成基本粒子!怎么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他们实在很难想象,到底什么样的生物,什么样的文明,才能在黑洞这种连光都无法逃逸的终极天体中生存。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个超乎想象的结论,震得大脑一片空白。

然而,就在这片充满了质疑与混乱的喧嚣之中,苏启却始终保持着平静。

他缓缓地转过身,用一种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听清的声音,缓缓说道:

“当一切错误的答案被排除后,剩下的答案,哪怕再不可思议,也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苏启走到主屏幕前,指着那张由无数红色光点构成的轨迹图。

“所有的“涟漪’都指向这。”

“它们从这出发,又回到这。”

“这不仅仅是一个推测,”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是——数据告诉我们的,唯一的事实。“

“我们的敌人,就藏在里面。“

苏启的话音落下,实验室再次陷入了沉寂。

此刻他们只感到了一种前所有为的荒谬与绝望。

如何与一个以黑洞为家的敌人战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我们该怎么——攻击一个黑洞?”

不知道是谁,用带着颤音的,几乎是梦吃般的声音,问出了这个让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的问题。

实验室内的气氛,瞬间压抑到了冰点。

是啊,那不是行星,不是要塞,而是一个连光都无法逃逸的,宇宙中最恐怖的终极天体!

人类在它面前,渺小得甚至连尘埃都算不上。

看着众人那瞬间变得惨白的脸色,苏启笑了笑。

“我理解你们的震惊,但请相信我,办法,总是会有的。”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力量,仿佛有一种能安抚人心的魔力。

“宇宙中不存在绝对无敌的东西,黑洞也一样。它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藏在里面的东西”。”

苏启的话虽然有些模糊,但那份从容不迫的自信,却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在场所有人那乎要被绝望淹没的,重新找到了些许依靠。

“八尾博士,你把这份报告带回去给tpc一份吧。”苏启说道。

“是!”

tpc,远东总部,第一会议室。

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正静静地悬浮着那个吞噬一切的黑色旋涡,以及那张由无数红色光点构成的,清淅无比的轨迹图。

“—情况就是这样。”

八尾博士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将nerv那边同步过来的所有数据,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空间涟漪探测数组”已经成功锁定了斯菲亚的巢穴,就在—太阳系边缘的这个黑洞之中。”

会议室内,落针可闻。

所有tpc的高层,都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个像征着“终极”与“毁灭”的天体,大脑一片空白。

尤其是权藤喜八。

他那张总是充满了傲慢与自信的脸上,此刻血色褪尽,只剩下无法掩饰的震惊与难以言喻的挫败。

自从苏启添加到联合研发团队,那个名为“空间涟漪探测数组”的项目,其进度简直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之后,他便默默地,暂停了自己主导的【深空之眼】项目。

没办法,差距实在太大了。

当他手下的团队还在为用什么方式探测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对方已经直接拿出了一套全新的,闻所未闻的“多维谐振”理论,解决了“宇宙噪音”的问题。

技术的差距太大了。

他虽然心中不忿,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只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对方竟然仅仅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斯菲亚的本体。

而其本体,又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黑洞——

他们的敌人,竟然是一个藏在黑洞中的生物,或者是文明—

“—我们该怎么办?”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人用沙哑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

“动用新麦格斯炮’吧!”一名鹰派的年轻参谋猛地站了起来,他的脸上虽然也带着一丝恐惧,但更多的,却是破釜沉舟般的疯狂,“那是我们tpc最强的武器!足以一击毁灭小行星!就算对方是黑洞,也未必——”

“未必什么?!”技术部的主管立刻站起来反驳道,“麦格斯炮的本质是高能粒子流!任何物质在靠近黑洞的事件视界后都会被引力分解!”

“那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你这是在打草惊蛇!一旦攻击无效,斯菲亚必然会提高警剔,甚至直接对我们发动总攻!到时候你来负责吗?!”

会议室内,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有人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总攻,有人则认为应该从长计议,避免激怒敌人。

深见总监疲惫地揉着眉心,看着眼前这混乱的景象,心中涌起一阵无力。

他看向八尾博士:“博士,您是麦格斯动力系统的创始人,新麦格斯炮的研发,您也出了力,依您的看法,新麦格斯炮能对黑洞里的敌人造成伤害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身上。

八尾博士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他着那个静静旋转的黑色旋涡,神情无比凝重。

“总监,各位,坦忍说,我不知道。”

他这句干脆利落的回答,让刚刚还吵得不可开交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黑洞,是人类已知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我们对它的了解,至今都停留在理论观测阶段。”

“新麦格斯炮的威力毋骨置疑,但它的攻击能否穿透黑洞的事件视界’,最终命中藏在奇点之后的目标,这取决于两个关键参以引力阈值和事件视界范欠。,“只有精确地计算出这两个以值,我们才能判断出,新麦格斯炮的粒子流,在被引力彻底分解之前,能否软得够远。”

八尾博士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那——我们能计算出这两个以值吗?”居间惠参谋问道。

“很难。”八尾博士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苦笑,“黑洞本身不发光,不反射任何电磁波,我们现有的所有常规探测手段,都对它无效。“

“空间涟漪探测数组”虽然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但那只是间接观测,精度——远远不够。”

“除非”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复杂,“我们能欧一艘探测软船,进行抵近探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