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 第436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第436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第437章 这年头还有特务?

年初的时候,北斗联合实验室,也正迎来一段极为关键的攻坚时期。

何雨柱弄回来的那颗glonass卫星的拆解与分析工作,经过黄河的团队与国内多家顶尖科研单位长达数月的联合攻关,开始结出硕果。

北斗联合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负责人怀星瀚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正主持一场关键的技术研讨会。他面前的黑板上画满了复杂的信号流程图和电路简图。

“同志们,老毛子这颗星上的星载原子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怀星瀚指着投影屏幕上放大的结构图,“它的小型化、稳定性和抗辐射能力,确实比我们现有的产品高出一大截。尤其是它的氢原子钟简化设计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大幅降低体积和功耗的可能性。”

一位负责原子钟研发的中年研究员接着汇报:“怀总,我们联合中科院电子所、航天504所,已经基本吃透了它的设计精髓。难点主要在于工艺。它采用的某些特殊镀膜技术和真空封装工艺,我们的产线暂时还无法完全复制,成品率很低。”

“工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怀星瀚沉声道,“我们不能等。两条腿走路:一是继续攻关工艺,争取早日实现完全国产化;二是基于我们理解的设计原理,结合国内现有的、最成熟的工艺进行再设计和优化,先拿出性能达标、可靠性有保障的工程样机!北斗一号组网,等不起!”

会议室里众人纷纷点头。时间不等人,必须在借鉴和自主创新之间找到最快的路径。

“信号接收和处理模块呢?”怀星瀚看向另一边。

“进展相对顺利。”负责信号处理的团队负责人回答,“对方的内核处理单元架构,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实验室设计的‘龙芯’一号原型,在吸收了其部分优点后,数据处理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抗辐射加固测试。预计下一颗北斗试验星,就可以搭载我们的初版国产化处理单元上天验证。”

怀星瀚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就是要拿出这股劲头。导航卫星,时钟是心脏,处理单元是大脑。这两个关键瓶颈一旦突破,我们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才算真正迈出了坚实一步。”

他环视众人,语气凝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把导航定位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中心那边催得很紧,下一发长三乙火箭的载荷,就是我们的新一代试验星,各项测试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数月后,川西大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夜晚的山谷被巨大的照明系统映照得如同白昼,远处发射架上,一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巍然矗立,箭体上的国旗和“中国航天”字样在强光下格外醒目。

它即将托举一颗具有特殊意义的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指挥控制大厅内,气氛肃穆而紧张。

巨大的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项最终测试数据。

“遥测信号正常。”

“推进剂加注完成。”

“平台姿态控制系统自检通过。”

“有效载荷……北斗试验星一号,最后一次加电检查,各分系统报告状态。”

怀星瀚和几名内核骨干紧盯着面前的数块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卫星上各类仪器,尤其是那台经过适应性改造的国产化星载原子钟和北斗芯处理器的关键参数。

“原子钟真空度稳定。”

“锁频环工作正常。”

“处理器内核电压、温度均在绿区。”

“数据注入完成,固件激活成功”

一系列“正常”、“就绪”的汇报声,卫星研究人员松了口气。

怀星瀚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沉声道:“总指挥,北斗试验星一号,状态确认,满足发射条件。”

他的声音通过专线,清淅地传回西昌指挥大厅。

总指挥闻华宇站在指挥席前,目光扫过大厅前方巨大的倒计时显示屏。

他拿起面前的直通电话,声音沉稳有力:“各位置注意,我是零一号。根据最终检测结果和气象会商意见,现决定,发射程序进入负一小时准备。按计划流程执行。”

“明白!”

“明白!”

指令迅速传达到发射场各个岗位。

塔架最后一层工作平台缓缓收回,露出火箭完整的雄姿。

燃料补给渠道脱离,发射塔上用于固定的摆杆依次打开。

控制大厅里,只剩下倒计时读秒和关键系统状态汇报的声音,显得格外空旷而凝重。

“……十、九、八、七……三、二、一,点火!”

伴随着点火指令,长征三号乙火箭底部喷吐出桔红色的巨大火焰,浓烈的白烟瞬间笼罩发射台。

巨大的轰鸣声隔着厚厚的观察窗,依然沉闷地撼动着大厅。

火箭拔地而起,拖着明亮的尾焰,如同一条撕裂夜幕的火龙,坚定地刺向苍穹。

“程序转弯正常。”

“助推器分离。”

“一二级分离。”

“二级主机点火成功。”

“整流罩分离……”

每一步关键动作的成功,都让指挥大厅里的气氛为之一松。

当“星箭分离”的确认信号最终传回,屏幕上代表卫星的图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参数范围时,大厅里终于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更为精细的轨道控制和卫星在轨测试。

卫星太阳翼成功展开,能源系统供电正常。

各有效载荷按指令依次加电开机。

地面站成功捕获卫星下行信号,信号质量优良。

……

当最终确认卫星已在预定轨道稳定运行,并且搭载的由华高科参与攻关的新型信号单元和原子钟模块初步工作状态符合预期时,控制大厅内爆发了长时间的、由衷的掌声和欢呼。

许多老专家相互握手、拥抱,眼角闪铄着泪光。

北斗试验星的成功入轨及在轨测试的初步顺利,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国内航天和电子领域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都倍感振奋。

但这仅仅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漫长建设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后续的组网发射和系统稳定性验证,才是真正的挑战。

接下来北斗卫星生产中心和西昌、太原等卫星发射中心,随即进入了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为了尽快形成局域服务能力,“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被提上日程,发射密度显著增加。

最多一次居然发射了七颗,被戏称发射了一个‘勺子’。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夜以继日的汗水。

卫星生产在线,对元器件筛选、部件组装、整星测试的要求近乎苛刻。发射场上,火箭的吊装、测试、加注,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就在北斗系统按计划稳步推进时,无形的压力从海外悄然迫近。

国际上某些势力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自主化的决心和速度。

他们不愿看到一个潜在的、不受控制的全球性导航系统崛起,开始采取行动。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北斗系统所需的高端、特种元器件的国际采购渠道。

几家长期为黄河集团海外分公司及国内合作研究所提供宇航级芯片、高性能抗辐射元器件、特殊频率源的内核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以“产能不足”、“生产线调整”或“需要额外出口许可审批”等各式理由,延迟或暂停了部分关键产品的供货。

“怀总,刚收到‘新科电子’(海外公司)的正式通知,他们原定下季度交付的那批用于导航信号生成单元的宇航级dsp芯片,被无限期推迟了。”一位负责供应链的副主任拿着传真,匆匆走进怀星瀚在西昌临时办公室,脸色难看。

怀星瀚正在审阅下一颗组网星的技术状态文档,闻言抬起头,花白的眉毛拧在一起:“理由?”

“说是他们总公司接到了新的规定,涉及某些特定性能指标的芯片,需要额外的、极其复杂的许可,预计审批周期会很长。”

“哼,欲加之罪。”怀星瀚冷哼一声,放下文档,“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了。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顺顺利利地把星星送上天。”

几乎与此同时,在四九城何雨柱的书房里,顾元亨也从香江发来了紧急汇报。

“老板,情况不太对劲。我们通过几家离岸公司长期订购的几款高纯度特种气体和用于制造星载原子钟的某种稀有金属靶材,供应商突然要求重新签订合同,价格上调了百分之五十,并且要求提前支付全款,交货期却延长了三个月。我怀疑,是有人在背后系统性施压。”

何雨柱听着电话,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

他语气平静:“意料之中。我们搞北斗,动了别人的奶酪。他们能用商业间谍偷药方,能用粮食当武器,自然也会在高科技领域卡我们的脖子。”

“那我们怎么办?这些材料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来源,尤其是满足宇航级纯度和稳定性要求的。”

“两条腿走路。”何雨柱转过身,语气果断,“第一,让元亨你动用所有商业关系和渠道,哪怕价格高一些,也要想办法从非主流渠道,分散、小批量地弄到足够的应急物资,确保眼前的生产和研发不停。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立刻将情况通报给怀老和相关部门,请他们协调国内的材料和化工单位,不惜代价,加速国产替代方案的研发和认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黄河愿意提供全部所需的技术参数和资金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北斗的‘心脏’和‘血液’,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顾元亨立刻领会:“明白,老板。我这就去办,同时会把您的意思转达给怀总。”

压力很快传导至华高科和其关联的研发体系。

陆书怡刚刚应付完各军工单位的催货,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斗项目的紧急须求。

“陆总,这是北斗联合实验室刚发来的紧急技术协助请求清单。”助理将一份新的文档放在她桌上,“主要是关于导航信号抗干扰模块的芯片设计迭代,以及几种特种封装材料的替代方案验证。那边说,原定的进口料渠道可能随时中断。”

陆书怡揉了揉眉心,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纳入‘x项目’优先级处理。通知芯片设计部和材料所,成立北斗专项保障组,与怀总那边的人对接,须求直接对口,流程一切从简。还是那句话,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瓶颈,直接报给我,我去协调资源。”

华高科内部刚刚因为军工任务而绷紧的弦,此刻又被北斗项目拧得更紧了。实验室和厂房的灯光,彻夜长明。

而在更高的层面,相关的协调机制也已激活。

由主管部门牵头,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协调中科院、各大军工集团旗下的材料研究所、有实力的高校实验室,集中力量对北斗系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环节进行攻关。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一方面,要利用尚存的国际渠道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储备关键物资;另一方面,要争分夺秒地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

何雨柱也没有闲着。

他通过白毅峰在北美的网络,以及半岛泰山集团,不断地小批量买入限制品类。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子产品追踪,芯片追踪,所以东西流向哪里,还真查不到。

当然,这东西何雨柱也没挣什么钱,只是加了点运费和风险费,毕竟真出了问题,实操的人总要有补偿和用来救人的钱吧。

北斗系统首批局域组网卫星的相继成功发射,标志着系统初步具备了局域导航定位能力。

消息在内部传达时,怀星瀚和北斗团队的成员们只是短暂地松了口气,随即投入了更繁重的工作——地面应用段的建设。

在西昌和bj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开始攻关首批民用级北斗信号接收机和授时模块的样机。

与军用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不同,民用产品需要在成本、功耗和体积上找到平衡。

“怀总,这是根据卫星下行信号特性设计的首款民用双模(北斗/gps)接收芯片的架构图。”一位年轻工程师在投影幕布上展示着设计,“我们采用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用一套硬件架构兼容两种信号体制,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终端成本和开发难度。”

怀星瀚戴着老花镜,仔细审视着图纸上的每一个模块:“思路是对的。但要考虑清楚,两种系统的信号强度、编码方式、频点都有差异,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如何优化?功耗控制是关键,尤其是便携设备。”

“我们正在做联合仿真。射频部分计划采用”工程师详细解释着技术细节。

与此同时,在四九城,何雨柱的书房里,他正与刚刚从特区赶回来的何耀宗谈话。

“爸,您上次提到的,关于基于位置服务的电子地图,我们内部讨论了几次,觉得市场前景很大,但技术门坎和资金投入也非常高。”何耀宗递上一份初步的市场分析报告,“尤其是地图数据采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实地测绘,或者购买昂贵的国外数据授权,而且更新维护是个无底洞。”

何雨柱没有立刻看报告,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积年的青砖:“地图是未来数字世界的底图。gps现在一家独大,它的民用标准、电子地图格式,几乎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标准。如果我们现在不跟进,等市场被完全占领,再想插进去就难了。”

“可是,我们现在”

“国外有现成的啊,不用实景的,用放大的地图就可以的。”

“啊?”

“诶,你小子光弄通信就不关注别的,你让陈胜帮你去在北美那边问问,克莱斯勒的导航地图。”

“哦,哦!”

几天后,何雨柱的书房里,何耀宗再次坐在了父亲对面,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恍然。

“爸,我问过陈胜叔了。”何耀宗语速很快,“北美那边,车载导航确实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基于cd-ro存储地图数据,配合gps接收机。克莱斯勒等高端车型已有选配。他们的地图数据供应商,比如navtech,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道路网络信息。”

何雨柱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陈胜叔已经通过我们在北美的投资公司,接触了navtech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地图数据公司。初步反馈是,他们对于授权其北美乃至全球地图数据给一家香江背景的公司,用于亚洲市场开发,态度是开放的,当然,价格不菲。而且他们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完全是围绕gps创建的。”

“这不正好么?”何雨柱手指敲了敲桌面,“我们第一步,就是‘拿来主义’。买下他们现有数据在亚太区的使用和改造授权。利用他们的底子,快速搭建我们自己的电子地图数据库雏形。”

“但是爸,”何耀宗提出疑虑,“他们的数据细节程度、尤其是对国内城市道路的复盖,肯定非常粗糙,甚至有很多错误和缺失。完全依赖他们的数据,在国内恐怕寸步难行。”

“谁说要完全依赖了?”何雨柱看了儿子一眼,“买他们的数据,是买一个骨架,一个现成的数据结构和处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如何将纸质地图数字化,如何创建拓扑关系,如何进行数据更新维护的整套流程。这东西,我们自己从头摸索,要花太多时间。”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巨幅中国地图前:“骨架有了,血肉要我们自己填。立刻在黄河通信旗下,成立一个独立的‘数字地图事业部’。做三件事:”

“第一,组织技术团队,消化、吸收买来的国外地图数据标准和处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开发我们自己的地图数据编译和编辑平台。”

“第二,激活‘扫街’计划。招募人员,配发gps接收机和简单的测绘工具,从四九城、上海、花城这几个内核城市开始,进行实地路网采集和兴趣点(poi)标注,修正和丰富进口数据。同时,与各地的测绘院、城建部门接触,看能否获取官方的、更新更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补充,哪怕需要付出代价。”

“第三,也是关键,”何雨柱转过身,目光锐利,“这个事业部,要同步研发支持北斗卫星信号的接收模块。我们的电子地图,不能只绑在gps一棵树上。要做出能同时接收gps和北斗信号的双模芯片和板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定位服务。”

何耀宗迅速记录着,思路逐渐清淅:“我明白了。利用国外的数据和技术起步,快速搭建平台,同时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填充国内数据,并且底层硬件上兼容北斗和gps,两条腿走路。”

“对。”何雨柱坐回椅子上,“这件事,前期投入会很大,见效慢,甚至可能长期亏损。但它关系到未来交通、物流、城市规划乃至个人出行的方方面面,是真正的战略基础设施。你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投资来做,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爸,我懂它的分量。”何耀宗郑重地点点头,“就象您当初布局通信网络一样。我回去就抽调精干力量,先把架子搭起来。技术团队可以从通信研发部门划拨,实地采集团队可以参照救援队的模式,招募一些能吃苦、熟悉当地地形的年轻人进行培训。”

“恩,具体操作你把握。”何雨柱挥挥手,“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再来找我。记住,速度要快,但数据质量是生命线,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准确性。”

随着何耀宗领命而去,黄河集团这艘商业巨轮,又一个崭新的、着眼于未来的事业部开始悄然运转。

数字地图事业部的成立初期,第一批由二十多名年轻小伙组成的实地采集团队,经过简短培训,配发了昂贵的gps接收机、手持式终端(pda的早期形态,笨重且功能有限)、纸质地图和记录表格,被派往四九城的各个城区。

最初的几天还算顺利。小伙子们穿着印有“黄河通信”字样的工装,两人一组,主要任务是沿着主干道记录道路名称、走向、交叉口,以及沿街显著的单位、商铺。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

九九年那会儿,普通老百姓对“地图采集”根本没概念。

看见有人拿着没见过的电子设备,对着街面、店铺比比划划,还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难免引起猜疑。

一天,在东城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小组长老张和新人小王正忙着。

老张操作gps记录轨迹,小王则负责用pda上的简陋软件标注路边一家老字号饭庄的位置。

“哎,你们俩,干嘛的?”一个穿着白色跨栏背心、摇着蒲扇的大爷踱步过来,皱着眉头上下打量他们,目光主要落在老张手里那个带着小天线的gps设备上。

老张赶紧陪着笑:“大爷,我们是黄河通信的,在做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电子地图?啥玩意儿?”大爷没听懂,蒲扇指向小王手里的pda,“那黑疙瘩是照相机?你们拍什么呢?是不是对面商场派来摸底的?”旁边几个纳凉、下棋的老头老太太也围拢过来,眼神里充满了审视。

小王年轻,有点紧张,忙解释:“不是拍照,我们就是记录位置,做导航用的”

“导航?给谁导航?”大爷警剔性更高了,“我看你们这设备挺稀奇,别是搞什么特务活动吧?这附近可都是居民区!”这话一出,周围几个老人也纷纷附和:

“就是,鬼鬼祟祟的!”

“老李头,去喊居委会刘主任来看看!”

“要不要报警啊?”

老张心里叫苦,赶紧拿出工作证和集团盖章的文档:“大爷大妈,我们真是正规公司的,您看,这是我们的证件。”

可介绍信上“数字地图”、“位置信息”这些词,对老人们来说太陌生,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疑虑。很快,居委会的刘主任真被叫来了,一位五十多岁、作风严谨的女同志。

她仔细检查了证件,也没完全搞明白,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说道:“你们这个工作,我没听说过。这样,你们先别记录了,我跟派出所联系一下,确认你们身份再说。”

老张和小王无奈,只好原地等待。

不一会儿,片警骑着自行车来了,了解情况后,也觉得这事儿有点新鲜,用对讲机向所里汇报。

类似的情况在接下来几天,于不同城区接连发生了好几起。

有的小组被商场保安盘问,怀疑是竞争对手来窃取商业信息;有的在机关单位附近徘徊时,被警剔的门卫劝离;最严重的一次,一个小组在军事管理区外围(他们并未进入,只是在公共道路记录)远处作业,被巡逻的武警战士发现,虽然核实身份后予以放行,但事情却被层层上报。

消息很快通过公安和内保系统,汇集到了老范那里。

他听着手下关于“多家单位反映有不明人员使用疑似探测设备记录地理信息”的汇报,再一看涉及的公司——黄河通信,顿时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这个何雨柱,又搞什么名堂!”老范揉着眉心,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何雨柱书房。

“柱子!你手下那帮人,满大街拿个带天线的玩意晃悠,记录这记录那,现在好几路人都报到我这了!老百姓以为抓特务呢!你到底在搞什么电子地图?能不能事先通个气?”老范的语气带着无奈和火气。

何雨柱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随即挖苦道:“导航你不懂?gps你不知道?北斗你知道不?”

“额”老范也知道这顿火发的没来由,人家光明正大的,还是很多组人员,还带着工作证和单位出具的证明,下面的人不懂可以理解,他们这么敏感的单位要是一点都不懂,确实说不过去。

老范苦笑:“怪我,我说话太急了,只是你这搞这玩意是不是要报备一下啊?”

“报备,跟谁报备,有这个部门么?你给我指个路!”何雨柱一连三问,又把老范问住了。

听着电话那头何雨柱连珠炮似的反问,老范一时语塞。

他揉了揉太阳穴,语气缓和下来,带着点无奈:“柱子,我不是要拦着你搞这个电子地图。导航、gps、北斗,我当然知道!这是好东西,未来肯定有大用。但问题是,你现在这么搞,动静太大了!老百姓不懂,基层的同志也不完全明白,看到有人拿着不认识的设备到处记录,能不紧张吗?这涉及到地理信息,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敏感度很高!”

何雨柱在电话这头也冷静了些,他明白老范的顾虑不是空穴来风。

他沉吟片刻,说道:“老范,我理解你的难处。但这事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国外这东西已经跑在前面了,我们再不跟上,难道等市场都被占了,标准都被定了,再从头开始?我搞这个,不是为了我自己那点生意,是想在未来这块大蛋糕上,咱们自己能有点话语权。”

“我懂你的心思。”老范叹了口气,“但规矩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地理信息数据,尤其是精确的、大范围的,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不能完全放任市场无序采集。你得给我点时间,我也需要向上汇报,协调相关部门,看看这事到底该怎么管,由谁管,流程怎么走。”

“行,”何雨柱也知道这事急不得,硬来反而会坏事,“我等你的消息。不过老范,效率高点,我这边人和设备都撒出去了,总不能一直闲着,或者整天跟居委会、派出所解释吧?”

“我知道了,我会尽快。”老范挂了电话,立刻开始着手处理。

这件事确实是个新课题。九十年代末,电子地图、位置服务在全球也属于新兴领域,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

哪个部门主管?采集标准是什么?哪些信息能采,哪些属于敏感不能碰?安全审查怎么进行?都需要明确。

老范先是内部召集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负责安全、技术标准的部门开了个小会,统一了认识:电子地图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发展,但不能无序发展,需要规范管理。

接着,他牵头与测绘局、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总参相关部门进行了多轮磋商和协调。

过程并不轻松,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和考量。

测绘局认为这属于新型测绘活动,应纳入测绘管理范畴,但传统的测绘管理法规针对的是专业测绘队伍和成果,对于这种商业性、大众化的地理信息采集行为,缺乏细化的条款。

公安和安全部门则更关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担心精确地理信息被滥用,或者敏感设施位置被泄露。

总参相关部门则从国防安全角度,对军事设施、关键基础设施周边的地理信息采集提出严格的限制要求。

经过数周的反复讨论和磨合,一个初步的管理框架和协调机制终于形成。

老范再次来到何家,这次他带来了一份初步的会议纪要和精神传达。

“柱子,上面有初步意见了。”老范坐下后,开门见山,“原则是支持发展,规范管理。这类面向商业应用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由测绘局牵头主管,联合工信、公安、国安等部门创建联合审查机制。”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你们黄河通信需要向测绘局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专项资质。申请需要提交详细的技术方案、数据安全管理措施、保密承诺书,以及内核人员的背景审查材料。”

“其次,在数据采集阶段,要创建‘特殊局域清单’。清单由多部门联合制定,明确标出军事管理区、重要国防设施、敏感政府部门等禁止采集或需要特殊审批的局域。采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知这些局域,并在采集设备和技术上设置地理围栏,避免误入或误采。”

“第三,数据汇交和审核。你们采集的原始数据,需要定期提交给指定的技术机构进行保密和安全审查,确保不包含涉密信息。审查通过后,才能用于制作公开销售的电子地图产品。”

“最后,产品发布前,还需要进行最终审核。”

何雨柱认真听着,这套流程听起来繁琐,但也在情理之中,为行业设立门坎和规范,长远看是好事。

“资质申请需要多久?‘特殊局域清单’什么时候能给我们?”何雨柱问到了关键点。

“资质申请,只要你们材料齐全,我们会督促测绘局开辟绿色信道,加快审批,预计一到一个半月。‘特殊局域清单’”老范顿了顿,“涉及部门多,需要更谨慎,估计要两个月左右才能拿出第一版。在这之前,你们的采集活动范围必须严格控制,暂时避开所有明确标识的军事区、政府内核局域,以及任何可能引起误会的敏感地点。采集人员必须佩戴清淅的工作证件和采集许可证,主动与当地街道、派出所报备行程,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何雨柱点了点头:“好,就按这个规矩来。我会让耀宗立刻准备资质申请材料,同时调整目前的采集计划,先集中在商业区、主干道等明确无争议的局域进行。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也会跟上。”

他看向老范,语气诚恳:“老范,谢谢。虽然过程麻烦点,但立了规矩,以后大家就好办事了。这事关国家安全,我们黄河一定严格遵守。”

老范见他这么配合,心里也松了口气:“你能理解就好。柱子,这件事做好了,不仅是商业成功,也是为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上出了一份力。希望你们能带个好头,成为行业的标杆。”

送走老范后,何雨柱立刻叫来了何耀宗,将管理要求详细传达。

何耀宗听完,虽然觉得流程变复杂了,但也明白这是必经之路。“爸,我马上组织人手准备资质申请。采集团队这边,我先让他们撤回休整,进行一轮全面的安全和保密培训,同时重新规划采集局域和路线。”

“恩,”何雨柱嘱咐道,“告诉下面的人,不要有怨言。我们现在做的,是在开拓一个新领域,也是在参与制定未来的行业规则。每一步都要走稳,不能给任何人留下把柄。安全、合规,是底线。”

“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黄河通信的数字地图事业部暂时放缓了大规模“扫街”的脚步,转而投入到内部规范建设和资质申请中。

何耀宗亲自抓申请材料的准备,确保每一份文档都严谨扎实。

采集团队的成员则集中学习相关法规、安全条例以及初步确定的“注意事项”。

另一方面,在老范的推动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开始运转,‘特殊局域清单’的制定工作在紧张进行中。

他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黄河的这个动作给他提了个醒,提了个大醒,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前了,设备更先进了,你以为是相机,谁知道人家是什么?

在搞‘特殊局域清单’的同时,老范做了另外一件事,他让人写了个规划,规划下一批人员选拔的时候,要有一定比例的技术人员添加他们部门,要包含多个领域的。

这个规划引起了内部的反应,他们之前是行动部门,这是要改成技术部门了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