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穿越李承乾,李二我需避你锋芒? > 第442章 不愧是千古名臣

第442章 不愧是千古名臣

好家伙!

没想到吏部的眼光这么毒辣,竟然把狄仁杰这个只有18岁的年轻人提拔上来,而且还是担任法曹。

狄仁杰刚正不阿,而且断案如神,就是一个天生的司法主官。

除了断案以外,狄仁杰还是善于提拔官吏的良吏,他提拔的张柬之、姚崇、桓彦范和敬晖等人,全都是栋梁之材。

特别是张柬之和姚崇,这两人完全就是千古良相。

不错!

吏部的这帮人,眼光还真是不错!

大殿下方。

房玄龄、李元景、褚遂良和崔勖西人,他们听到太子忽然提到一个官吏的名字,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好奇。

狄仁杰?

此人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洛州法曹么?

难道太子殿下和他相识?

还是太子认为此人年纪太小,不胜任法曹一职?

褚遂良好奇问道:“太子殿下,您为何对洛州法曹狄仁杰的反应这么大?”

“可是对他的任命有异议?”

其余三人也是一脸疑惑,他们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会留意一个不入品的法曹。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孤此前听闻有一个少年天才,其名为狄仁杰,年仅十六岁便以明经科中举。”

“没想到这位少年天才被提拔为洛州法曹,因此脱口而出。”

众人听闻后,他们微微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狄仁杰的家族不算显赫,不过其父亲和家族之人,都在朝廷担任县令或者录事参军等基础官职。

加上其祖上出过将军,在并州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家族。

褚遂良拱手说道:“太子殿下,狄仁杰这段时间一首待在洛阳城中,您要见一见他么?”

“此人虽年幼,但谈吐有度,臣认为其是个可造之材。”

听到褚遂良对狄仁杰的评价,李承乾微微点了点头。

有真才实学的人,其在青年时期谈吐往往异于常人,特别像狄仁杰这样的千古良臣,表现更是与常人不同。

思索一番后。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褚遂良,你稍后把狄仁杰带过来。”

“诺。”

褚遂良恭敬应道。

他心里对狄仁杰那个小年轻有些羡慕,狄仁杰现在进入太子殿下的法眼,其仕途定然一片坦途。

或许不出二十年,他和狄仁杰还能成为同僚。

李承乾又把手中的名单看了一遍,随后朗声说道:“你们拟定的这批洛州官吏很好,就按照这个执行吧。”

“崔勖,你再抄写一份官吏名单,派人送回长安。”

说着他在名单后面签上字,并且盖上太子印章。

房玄龄、李元景、褚遂良和崔勖西人脸色微动,他们一起站起来行礼道。

“臣遵旨!”

紧接着李承乾又跟他们交代了一番,随后挥手让他们下去忙活。

等他们离开大殿后,李承乾也在思索如何培养狄仁杰的问题。

“带他回长安还是将其留在洛州?”

如果把狄仁杰带回长安,可以让其在房玄龄、马周或者褚遂良等人麾下学习,他的政务能力肯定能快速提高。

可狄仁杰现在才18岁,刚出仕没多久,一下拔苗助长恐怕也不好。

过了大半刻钟。

在张师政的禀报下,褚遂良带着一个年轻的男子大步走进来。

一番躬身行礼后。

褚遂良介绍道:“太子殿下,此人就是洛州法曹狄仁杰。”

“臣还有些事需要处理,就此先行告退。”

他心里很清楚,太子殿下想单独召见狄仁杰这个年轻人,所以也没有在这边碍事,而是找了一个理由离开。

看到褚遂良离开,年轻的狄仁杰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沉默片刻。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狄仁杰,你现在负责洛州的案件审理,对洛州的这帮贪官污吏被斩首有何看法?”

“接下来这段时间,洛州刺史府该怎么做?”

法曹的核心职责,是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审判执行。

这个基层的职务很锻炼人,做个三五年可以往上晋升为监察御史,然后再调去三省六部任职。

狄仁杰脸色微微一动,他知道太子殿下这是在考校他。

认真思索一番后。

狄仁杰拱手回道:“回太子殿下,洛州的这帮贪官污吏,他们都是前任洛州都督张亮的养子。”

“他们之所以敢大肆刮民脂民膏,核心原因是他们的义父张亮深受陛下信任,而且他们买通了监察御史。”

“若不是朝廷介入,他们还能继续逍遥法外。”

顿了顿。

狄仁杰接着说道:“通过此事可知,大唐靠御史台的监管很单一,众御史也可能被地方官吏收买。”

“臣建议陛下应当掌握一个监管部门,这帮人不对外公布身份,负责监管天下官吏。”

“御史台和陛下隶属的监管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够减少欺上媚下的事情发生。”

李承乾听完狄仁杰的这番话,他满意地频频点头。

不管是强秦还是大汉,亦或者是隋唐,设置的监管部门都比较单一,也就一个御史台而己。

一旦御史台的官吏被收买,朝廷的监督体系就会崩溃。

就拿洛州来说,明明距离长安也就数百里,而且还是备受瞩目的陪都,可洛州都成了这样,御史台都没有爆出来。

可见现在的御史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清廉。

新设一个监督部门,也很有必要。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说的不错,继续往后说。”

得到太子殿下的认可,狄仁杰的脸色微微一动,他顿时增加不少信心。

狄仁杰接着说道:“既然洛州的前一帮官吏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洛州现在肯定积压很多冤假错案。”

“臣认为御史台和刑部要作为主导,重新审判洛州近十年的案件!”

真不愧是千古名臣。

年纪轻轻就有这么一番见地,实在让人惊叹。

李承乾捏着短须问道:“狄仁杰,为何要倒查前十年的案件,而不是三年或者五年?”

“可有说法?”

狄仁杰恭敬回道:“回太子殿下,自贞观五年至贞观十一年,洛州都督都是观国公杨恭仁担任。”

“在此期间,蒋王李恽担任洛州刺史。”

“观国公和蒋王一向不和,他们两人互相监督,洛州的政治清明,鲜少有冤假错案的可能。”

舔了舔发干的嘴唇。

狄仁杰接着说道:“而贞观十一年后,崔恭礼担任洛州刺史,张亮担任洛州都督,这段时期的冤案最多。”

“因此臣认为要倒查十年,至于更早的案件,可以抽检复查。”

“此为臣的拙见。”

好家伙!

年纪轻轻的狄仁杰,而且才来夏州小半个月,没想到把洛州的情况了解的这么清楚。

怪不得能断案如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