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穿越李承乾,李二我需避你锋芒? > 第452章 老牛想不开撞墙而死

第452章 老牛想不开撞墙而死

李泰发现自从来到夏州以后,他做什么事都顺了不少,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看来本王的祸端就是李承乾那个瘸子!”

“离他越远,本王运气越好!”

他最近两年把近二十年的霉运全都走了一遭,不仅被贬爵位和收回诸多权力,还被父皇赶出武德殿。

最为紧要的一点,那就是跟李承乾的争位中,他完全落于下风。

李泰这段时间也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远离李承乾那个瘸子,他做事就能顺风顺水!

洛阳。

洛阳行宫,前殿内。

李世民、李承乾和文武百官,正在给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吊唁,大殿内的气氛充满了悲伤。

而李大亮的家眷则披麻戴孝跪在大殿内,不断地向吊唁的人谢礼。

吊唁完后。

李世民神情悲痛地朝李大亮的家眷说道:“大亮病亡,朕心甚是悲痛,朕折损了一员良将辅助啊!”

“朕想去看大亮最后一面。”

在李大亮嫡长子李奉诫的陪同下,李世民看了李大亮最后一眼,

当李世民发现李大亮的嘴里没有珠玉,而棺中只是放了五斛米和三十端布时,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李世民轻声问道:“奉诫,为何你给你的父亲嘴里放珠玉?”

李奉诫苦笑道:“回陛下,家父为官清廉,朝廷赏赐的金银财物均拿给家族中穷困的族人读书,故拿不出宝玉。”

听闻李奉诫的话,李世民的脸上满是动容。

没想到出身同出陇西李氏的李大亮,竟然把自己的钱财拿来救济家族穷苦之人,真不愧是高风亮节之辈。

值得百官学习啊!

李世民拿出一块宝玉,交到李奉诫的手上说道:“将此宝玉放置您父亲的嘴里吧,”

“谢陛下!”

李奉诫感激地行了一个大礼。

文武百官和李氏宗亲的人,看到陛下如此对待臣子后,他们的脸上纷纷露出动容之色。

这样宽厚的明君,才值得他们生死相随啊!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的言行举止,无不彰显他的仁君作风,让他心里钦佩不己。

怪不得有那么多的死忠之士,这样的人格魅力属实厉害。

至于李大亮的家眷拿不出美玉一事,恐怕也是有意卖惨,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

先不说出身陇西李氏有多富贵,李大亮自己每年的俸禄折算为125贯上下,加上他还能获得各种赏赐。

不过对于李大亮家眷的这个做法,李承乾也觉得没什么不妥。

家中缺少了顶梁柱,其子孙又不是才能杰出之辈,家道中落也是迟早的事。

完成一系列吊唁仪式后。

李世民沉声对李大亮的家眷说道:“李大亮与国有功,其抱病征战倭国的精神,更是值得天下人学习!”

“追赠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

“赐谥号为懿,陪葬昭陵!”

当李大亮的一众家眷听到陛下的这番追赠和赐谥号,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朝李世民跪拜谢恩。

“谢陛下隆恩!”

追赠对死去的人是一项重大的荣耀,而对其子嗣来说,确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赠官的级别越高,子孙门荫出仕的起点越高。

像官职为一品,其子嗣门荫出仕的官职为正七品上,这可是县令和七曹参军的职位。

三品官吏的子嗣,门荫出仕的官职为从七品下,起点同样不低。

甚至其子孙违反唐律,也能凭借父辈的门荫减罪。

李世民又对李大亮的家眷宽慰一番,随后带着文武百官离开大殿,让李大亮的家眷接洽他们的族人吊唁。

看他脸上的神色,显得十分哀伤,可见他对李大亮的死是真心悲痛。

傍晚。

洛阳宫后殿,贞观殿内。

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相对而坐,在他们中间的炉火上,还温着一壶美酒。

一旁的案几上,则摆着一大碟酱牛肉和几个下酒菜。

李世民吃了一块酱牛肉,于是满是复杂之色说道:“承乾,你倒是会享受,还能时常吃到牛肉。”

“要是被御史和谏议大夫知道,恐怕他们会在朝会上弹劾你。”

大唐禁止宰杀耕牛,他作为皇帝要以身作则,几乎没怎么吃过牛肉。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父皇,这牛上了年纪,完全耕不动田地,后来想不开撞墙而亡。”

“儿臣为了降低百姓的损失,花高价将其买下。”

李世民的表情微微一愣。

没想到李承乾会想出这个借口,倒是跟程咬金那个滚刀肉有些相像。

李世民摇了摇头,随后脸色凝重问道:“承乾,朕这些年一首在暗中削弱世家的势力,可效果甚微。”

“至于《贞观大事》报刊能控制舆论,却没办法削弱世家的势力。”

“你可有办法?”

这些年他通过完善科举、修订《氏族志》、打压关陇贵族、重用寒门官员西大举措,一步步削弱世家势力。

可科举出身的人,超过九成的人还是门阀世家的那帮人。

重用寒门官吏,当前也只是把马周和岑文本等少数人提拔起来,其他重臣的本质还是世家。

至于其余两个计策有点效果,但不是很大。

李承乾听到李世民想削弱门阀世家的势力,他的脸色微微一动。

思索一番后。

李承乾轻声说道:“父皇,科举就是对付世家的最好办法,打破世家的人对知识的垄断,才能削弱世家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举,让寒门子弟和百姓入朝为官,才能够和门阀世家的官吏抗衡。”

先不说其他家族,就拿弘农杨氏来说,家族子弟在朝中担任诸多重职。

譬如中书令杨师道、鸿胪卿杨弘礼、光禄卿杨思谦、左屯卫将军杨思训、郓州刺史杨续、凤州刺史杨思讷、岳州刺史杨思礼

单是一州刺史以上的官职,就不下十人。

而诸司郎中、各州长史、折冲都尉、诸县县令,加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人。

这还只是五姓七望的一个世家,大唐顶级门阀世家还有6个,大世家加起来不下20个。

朝廷的官吏几乎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完全能够影响李氏皇权的地位。

当前这些世家服服帖帖,除了李世民太能打外,还有陇西李氏的家族势力足够强悍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