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能给物品加个点 > 第18章 昔日的调皮捣蛋鬼

第18章 昔日的调皮捣蛋鬼

看着张姐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而且付款都是拿自己店里的pos码套的信用卡。

陈觉大概也能看出来,对方和自己之前一样深陷家庭经济危机。

毕竟是住巷子里的单职工家庭,张姐一家就她丈夫出门上班挣钱。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在安县这种高物价、高消费的地方想生存,没有点搞钱的副业那是铁定撑过不去的。

这次难得抓住翻身发财的机会,这位彪悍大姐几乎是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注入到了里面,比陈觉这个驱蚊贴纸源头厂家都来劲!

“还是钱财动人心,我以前咋就没那么高的挣钱积极性呢?”陈觉见状嘴上忍不住嘀咕。

当然,面对自己即将爆发的事业,习惯了懒懒散散的陈觉也不含糊起来。

先给昨日两位兼职的大姐发去了消息,问她们上午能不能过来打包,薪资可以加到180元一天。

接着陈觉又给周志强打去了电话,让他想办法再赶工3000板卡通刺绣布艺贴纸出来。

“又要3000板那种贴纸?!”

“我说阿觉,你这网店生意是要起飞啊!”

电话那头的老周这会儿还在家里睡得迷迷糊糊的,一通电话直接将他惊醒。

昨天和媳妇忙完陈觉的订单后,这货拿着新鲜热乎的几千块货款大晚上出去狠狠犒劳了一下全家,连吃带喝放纵了一回。

没想到今早酒劲都还没消退完,陈觉这边又来大活了。

“3000板多久能赶出来?明天之前能不能搞定?”

“我这边客户急着要,你给我个准信。你要是做不过来,我还要出去找别人。”陈觉听着电话那头的起床动静,故作催促道。

周志强立马起床穿衣服:“阿觉,我这能做!不用把单子给别的店!我小舅子那边有间大店,店里3台机器还有4、5个员工干活。别说一天3000板了,五千板都给你赶出来。”

安县这边做小生意起家的,很多都是这种亲戚帮带模式。

谁家发财了,都会分点活路和机会给自己的近亲。

听老周的意思,他也是跟在小舅子屁股后面模仿学习才开起的这家gg复印小店。

“那行,看在老周你面子上,这3000板先这么说定了。中午之前能送一部分过来,后面还有单子。”陈觉在电话里交待了一番。

随后把店门虚掩,抽空绕到金牙叔的财务公司要了一杯茶水。

一听说陈觉那门秘方生意又要增加人手,而且是招全职打包,坐在实木茶桌上刷紫砂茶具的金牙叔就露出了几分惊讶之色:“又要加人手?帮你喊人没问题,但是阿觉你家二楼那么屁大点地方,装的下这么多人吗?”

陈觉一听也觉得场地是个麻烦。

毕竟二楼小工作室,放了桌子和原材料、工具,进去两、三个人就稍显拥挤了。

要是再多来一些大姐,估计呆的时间久,房间里连挪脚都不方便。

而且二楼小工作室,还是陈觉给强化炉【充能】的场所。

平日里堆放原材料和贴纸成品没问题,最好还是不要让陌生人进去为妙。

昨天让两位大姐上楼打包,已经算是破例了。

“实在不行就让零工拿回家里做,打包好了再送过来,工钱按计件走。”陈觉想了想提议道。

他记得小时候附近社区里开了一家灯具厂,专门做一些挂装饰点缀的电灯笼,以及一些繁琐工艺的彩灯卖出国。

其中一些工厂做不完的灯笼珠穿线活,还有给灯板细眼上穿小灯泡的散活,就是挨家挨户把原材料分给巷子里有需要的街坊邻居代工的。

穿一板灯泡赚40块钱,全家老少一起干,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也能完成两、三板。

眼下需要给加工后的驱蚊贴纸打包,同样可以参考这种家庭作坊的计件模式。

金牙叔一听陈觉提起这段巷子往事,也是满脸唏嘘:“开灯厂的老邓都发财有些年头了,一家五口后面全部移民去了澳洲,没想到阿觉你长这么大还记得这回事。”

陈觉闻言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当然记得!我小时候和几个同学放学后,偷偷往他们家灯厂门口晾晒的油漆灯板上撒过尿。后面不小心被邓叔叔逮了个现行,还是我爷爷拿了包香烟上门求人把我赎回去的。”

金牙叔一听这糊涂往事顿时会心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年纪大了,就爱去听这些过往故事。

不过再看眼前这位巷子里昔日调皮捣蛋的少年,现在都长大成人有自己事业了。金牙叔这位巷子里的老江湖也不含糊,立马在社区群里帮陈觉招募起了打包人手。

有了熟人的帮助,一早上功夫就有好几个住附近巷子里大姐、大妈去便利店找陈觉要接计件的打包活。

陈觉手柄手演示了一番,教她们如何打包后,就把手头有的几百份原材料都陆续分发了出去。

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安县地区的鞋厂不怎么灵了,象这种能拿回家庭做的副业越来越少。

再加之陈觉开的工价不低,打包1份驱蚊贴纸给3毛钱。

又不是什么重活脏活,手脚勤快一点的家庭主妇,拿材料回去一天抽空打包个4、500件赚个日常开支生活费绝对没问题。

当然,3毛钱一件的价格也是和金牙叔商讨过后得出的结果。

工价低了没人愿意做,价格给高了又容易闹出别的矛盾。

至于昨天来的两位吴姐和娟姐,一听可以把材料拿回家打包也是开心的不行。

象她们这样的家庭主妇,平日里除了抽空出去接零工,还要忙着操持家务、照顾家里老小。

这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都变得弹性自由了,对于她们而言绝对算得上帮大忙了。

因此对计时改成计件,两位大姐都没有什么怨言。

只不过陈觉显然低估了,自己散播出去的招募打包零工的影响力。

还没到午饭点,虹南社区里的主任李玉凤就带着两个穿着马甲的工作人员找上了门。

“陈觉,你可以啊!不声不响都当上大老板,做起大生意了!”李主任笑眯眯地进店里了解起了相关情况。

“李主任,我这算是哪门子大老板,都是些小本生意,在网上小打小闹。”陈觉出面招呼道。

象这种刚起步的网店事业,按理说社区里不应该插手干涉的。

可是陈觉现在托金牙叔大肆在巷子里招空闲的零工,而且参与其中的都是些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主妇,在社区里压根就瞒不住。

李主任估计看出了陈觉不太应付这种场面,于是就耐心解释道:“放心吧!社区来找你不是啥坏事。”

“最近上面街道在征集精准扶贫的先进份子事迹,我看你这网店生意就做的挺好,先富带动后富。还知道给巷子里的贫困家庭创造机会,分担就业压力,就先过来踩踩点。回头等正式征集了,我把阿觉你的先进事迹也报到街道里去。”

说完,跟在李主任身边的两位年轻小姑娘就递了个表格过来,让陈觉简单填一下。

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矮个子姑娘还拿出本子,向陈觉详细问起了雇佣零工的各种细节,快速在本子上做笔记,一看就是打算回去撰稿的。

至于另外一位画着淡妆,扎着马尾的清秀妹子私底下还冲陈觉眨了眨眼,明显就是他从小到大认识的巷子熟人。

只是时间一久没联系,女大十八变,陈觉一下没认出来。

等填完表,了解完相关情况,李主任领着俩人就去另外一家开制衣工厂的打听情况去了。

不过等这三人离开没多久,陈觉的手机上就收到了先前那位清秀妹子,通过一个沉寂许久的虹南小学班级群发来了私聊消息:“陈觉!你居然没认出我?我是和你同班的李梅呀!(敲脑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