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我在北极圈当地主 > 第487章 冰面

第487章 冰面

回到办公室,众人继续闲聊,不知不觉聊到楚科奇海,

话题从夏季驾船捕鱼,到冬季冰面狩猎海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轻松融洽。

得知海面结冰后可以在上面行走。

逢山顿时手痒痒起来。

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在冰面狩猎海豹的场景。

话说自己还从未在冰面狩猎过,

当即,提出去楚科奇冰面狩猎的请求。

老斯旺听到后,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转头看了眼露易丝,后者思索片刻后,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得到镇长允许,老斯旺这才答应了逢山,

然而,到冰面上狩猎,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单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繁杂得让人咋舌。

首先得备雪犬和雪,在冰封海面狩猎,雪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不仅可以在冰面上快速移动,还能方便拖运物资。

防寒物资、食物也得准备妥当。

冰面狩猎一出发就是好几天,要是没有遮风挡雪的地方,可就遭老罪了。

毕竟海豹出现的范围远离聚集地,而且还是在冰层相对较薄的海域。

之所以海豹偏好冰层较薄地方,是因为近海范围冰层过厚,海豹很难咬穿冰层来透气;同时,

太厚冰层不利于在遭遇捕猎者时逃窜。

再加之现在海豹越来越少,增加了狩猎的难度。

有时候,猎人们在冰面上搜寻一整天,都不见得能找到一头海豹,甚至常常需要在冰面上逗留许久,才可能有所收获,

这就导致现在基瓦利纳部落的猎人们,大多不愿再踏入冰海狩猎。

相较之下,进入苔原狩猎驯鹿反而轻松一些。

一番商议后。

约好集合时间后,双方各自散去,准备出发前的工作。

逢山这边向露易丝借了一辆雪地摩托,然后返回到机场。

因为是在极北苔原生活,对各种情况都有所准备,p750机舱里随时存放着全套的户外装备。

象什么平板雪,只要系在身上。

就能在冰面上轻松拖拽移动,大大节省体力。

还有煤油炉,使用专用燃料挥发性低,运输和存储非常安全。

在冰面上长时间驻留时,有它就能保证温暖,适合在这种寒冷环境下使用。

此外,机舱里还备有兽皮睡袋、兽皮毯子,压缩食物方便携带且能快速补充能量,满足在野外须求。

至于武器,自然是逢山最喜欢的56半。

这款步枪性能稳定,精准度高,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在狩猎中能发挥不小作用。

准备好狩猎装备后,不顾伊夫的反对,坚持留他守在基瓦利纳,

至于为什么留下伊夫,答案显而易见。

冰面狩猎存在太多危险因素,整个基瓦利纳只有伊夫会开p750。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指望那些办事不靠谱的阿拉斯加州警,自己恐怕早就冻成冰雕了。

来到集合地,老斯旺准备了不少东西。

此次一同狩猎的,算上老斯旺总共三名猎人,还配备一队雪犬,旁边停着架平底雪撬车,车里满满当当地装着各种狩猎物资,用防水布包的严严实实。

双方碰面打过招呼后。

露易丝便把老斯旺和另外两名族人拉到一旁,小声嘀咕起来。

不用凑过去偷听,以逢山对情况的了解,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想必露易丝是在反复叮嘱他们。

无非就是些能不能狩猎到海豹不重要,第一任务是照顾好逢山,确保这次冰面狩猎安全之类的话。

老斯旺和那两名族人一边听一边点头。

表情严肃,象是在接受一项无比重要的使命。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出发之际。

玛利亚不知从哪知道逢山要去冰面狩猎的消息,慌慌张张找过来。

拿着一块砖头大小的白色脂肪,径直走到逢山面前,急切说道:“老板,这是海豹脂肪,把它切成小块,放在浅盘里,点燃后能燃烧。在冰面上,可以用它来加热食物,也能给你们供暖,很有用的。”

逢山看着递到眼前的海豹脂肪,不禁有些头大,

不过就是去冰面狩猎,怎么一个个大惊小怪的。

在苔原狩猎,也没这么麻烦,大家都是轻装上阵,说走就走。

现在各种叮瞩、各种准备,没完没了的。

再这么耗下去,恐怕今天都没法按计划出发。

想到这,逢山也不再纠结,接过海豹脂肪,随手放进雪车上。

然后一马当先。

第一个朝着冰封冻结、泛着寒光的海堤走去。

此刻,环绕着基瓦利纳的海水已然凝结成了厚实无比的冰层。

尤其在岸边附近,冰层受海水挤压,形成一片片高低错落的冰堆层,有的冰堆高耸如小山丘,

有的则低洼似山谷,景色十分壮观。

不过景色壮观归壮观,拖拽平底雪撬却十分耗费体力。

特别是在那些冰堆杂乱无章地方,雪撬根本无法直接通过,大家只能把雪抬起来,艰难从冰堆缝隙中穿过去。

呼出的热气瞬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霜。

眉毛和睫毛上都挂满细小冰晶。

穿过冰层区,进入到较为平坦冰面,众人顿时感觉轻松许多。

曾经一望无际的海面,现在冰封千里,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白色填满。

视线尽头一片白色苍茫,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如果事先不知晓这是海面,任谁都会误以为自己身处大雪厚厚复盖的广陆地。

这时。

两名同行猎人,带着训练有素的雪撬犬纷纷就位,接过拖拽雪撬的工作。

它们精神斗擞,身上皮毛在灰蒙蒙光线下泛着健康光泽。

随着老斯旺一声令下雪撬犬们迈开步伐,拉着雪撬在冰面上轻快奔跑起来铃铛声清脆悦耳,在寂静冰原上回荡开来,

在漫长冰面行程中,每走出一段路程,老斯旺就会抬起手示意停下。

抄起长矛,身手矫健登上一处冰堆高处。

极目远眺,在冰天雪地中来回扫视,查找合适的狩猎方向。

过了一会,老斯旺将手中长矛指向北方,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往这边走,去独角鲸湾看看有没有海豹。”

独角鲸湾。

是老斯旺为这个坐标起的名字。

因为这个地方,经常有独角鲸和海豹出没,老斯旺曾经在独角鲸湾一次成功狩猎到十头海豹,

那次狩猎经历至今仍被部落里传颂。

确定好方向,狩猎队伍再次动起来。

雪撬犬们兴奋摇着尾巴,拉着雪快速前行。

行进在冰面上。

逢山此刻算是彻底明白冰面狩猎与苔原狩猎的区别,也知道老斯旺当初听到自己要到冰面狩猎时,为何会一脸紧张。

冰面狩猎,首先要直面的就是楚科奇海让人畏惧的气温。

这里常年处于零下40多度的极寒状态,配合上风速可达50公里/小时以上的凛冽寒风,那种寒冷简直能穿透骨头。

这两者叠加,体感温度会在瞬间急剧降低,能要把人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都冻僵。

其次就是冰层的致命威胁。

因为冰面看似平整,实则暗藏危机,并非完整的一片。

潮汐和洋流会撕裂冰层,形成宽达数米甚至数十米的冰缝。

这些冰缝有的仅有几十公分宽,而有的却能达到几米。

更可怕的是,冰缝表面常常会覆盖着一层薄雪,把危险隐藏起来,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察觉。

要是一旦不小心,就会直接坠入冰缝深处而冰缝边缘,锋利得如同刀刃一般,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走在冰面上,脚下会发出类似玻璃破裂的声音。

逢山就会瞬间寒毛直竖,生怕是踩到薄冰层,下一秒就会坠入恐怖冰缝。

一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斯旺会迅速挥手示意大家加快速度,快点穿过这片局域。

因为这种声音表明冰层下面很可能存在空洞,随时都有塌陷的危险。

好在逢山和纳什被放在队伍最后面,中间是雪机犬和两名基瓦利纳猎人,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老斯旺。

作为队伍里经验最丰富的猎人。

老斯旺手持长矛,每走一步都格外谨慎。

时不时用手中长矛轻轻敲击冰面,通过冰面传来的声音,来判断冰层的厚度和稳定性。

确保队伍能够安全通过危险局域。

寂静的楚科奇海。

寒风如刀,肆意切割每一寸空气,寒冷象是无孔不入的幽灵,试图穿透人们身上的每一层衣物。

广无垠冰面延伸至天际,目之所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单调而又压抑。

所有这些负面因素,如同乌云般,全部密集笼罩在这里。

要不是有老斯旺带队,换做其他人独自置身于这片冰海之上。

恐怕用不了多久,精神就会在这种无尽的孤寂、寒冷与恐惧中濒临崩溃。

不得不说。

因纽特人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延续繁衍数千年,绝不是仅仅依靠言语就能做到的。

这是通过一代代人的亲身经历,不断积累经验,规避各种风险,才最终获得的生存密码。

随着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来。

整个族群得以在这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下去,延续古老的文明和血脉。

狩猎队伍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后,天色渐渐暗下来。

原本就寒冷的空气愈发冰冷刺骨。

寒风也越来越大,风声呼啸着,如同来自地狱的咆哮。

卷起雪花,遮天蔽日,整个世界瞬间变得昏暗无比。

能见度不足十米,周围一切都被茫茫的白色所笼罩,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白色迷宫之中。

老斯旺见状,赶忙高高举起手,用力挥舞,示意队伍停下。

随后,顶着狂风,艰难折返回逢山面前,

风太大了,不得不凑近逢山,大声喊道,“逢,今天只能走到这里了!天一黑,冰面情况更加危险,没办法继续赶路。”

“好的!”逢山按住快要被寒风吹飞的兜帽大声说道,努力让声音盖过呼啸风声,“雪机里带的有帐篷,找个合适的地方就能扎营。”

帐篷!

老斯旺听到逢山的话,先是一愣,紧接着被冻得通红的脸上绽出笑容。

转过头,朝着两名同行猎人用因纽特语说了几句。

那两名猎人听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便走向雪撬,拿起长刀和长矛。

逢山一脸疑惑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难道准备用帐篷休息不对?

可当看到他们接下来的举动。

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

老斯旺带着两名猎人,手持长矛,在满是积雪的冰面上四处走动。

时不时将长矛用力插入积雪层,以此探查积雪的厚度。

直到找到一处积雪没过长矛大半截的地方。

两名猎人把长矛稳稳插进积雪,做好标记。

接着,拿出长刀,在雪面上熟练划出合适的规格,然后按照这个尺寸,将积雪切成一块块规整的雪砖,放到一旁备用。

此时,老斯旺则用铁锹,选中一个空旷位置,划出一个圆圈形,把另外两名猎人挖出来的雪砖按照地基上的雪线一块快的铺设。

看样子,他们要搭建的并非帐篷。

而是要搭建因纽特人传统的雪屋。

逢山的脸感觉不到寒风刺骨,此刻反而有种火辣辣的灼热。

真是习惯害人。

见惯了因纽特人住在现代化的木屋,忘记他们才是在北极生活的祖宗,在这片冰天雪地中生存的行家。

自己倒好,还自作聪明拿出帐篷。

殊不知,人家仅凭一双手和简单工具,随手就能搓出一座坚固实用的雪屋。

213

逢山有心帮忙,可找不到插手地方,只好站在一旁当观众。

至于纳什更是冷眼旁观,身为一名印第安人,对爱斯基摩人的赞美,在他看来就是对祖先的背叛。

这边,地基部分很快就做好了。

紧接着,老斯旺从基坑边缘开始动手。

将一块块切好的雪砖,沿着地基堆砌起来。

每砌上一层就会对比雪砖角度,让它们向内收缩一点。

随着雪砖逐渐增多,一个半球形的轮廓慢慢显现出来。

并且在堆砌雪砖的过程中,老斯旺十分细致,不时捧起一把雪,将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填满。

尤其在搭建拱形屋顶时。

认真调整每一块雪砖位置,确保整个屋顶弧度完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