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 > 第106章 被人发现了!

第106章 被人发现了!

(先道个歉,上一章搞错了,是贾家的大田庄。我一脑抽给写成曹家了,直接奔曹雪芹去了。已经修改了。

乌龙山玉笔峰下,大顺朝荣国府麾下的大片田庄阡陌相连,得有几个自然村庄加起来那么大!

而庄头姓乌,叫做乌尽忠。

乌家本来是辽东这边的破落户,那活的都要活不起了。

结果赶上了那波大顺入辽,给贾家两位大将军当了亲兵,这才有后来乌家在辽东给贾家那片田庄当庄头的事儿。

说起大顺入辽,当时辽东还没有被纳入大顺版图。这边属于狼人、野猪人、各种异族和人族混居。

这边早先也有一个政权,后来被称为东狎,为的是跟现在还存在的西狎做个分别。

那东狎国是个较为标准的奴隶制国家,国主被称为万奴王,传说有什么神异能力能化龙啥的。

不过那时候那东狎国也已经灭亡了几十年了,辽东是乱成一片,只有势力范围,没有统一国家。

然后就是大顺伪帝眼看不好,带着人手从燕京那边往辽东跑。

再然后就是以宁荣二公为主的大顺三兴功臣——四王八公十二侯率军杀入辽东。

之前说过,大顺朝曾经两次面临覆灭。

两次得天垂青都有英明君主力挽狂澜,再造乾坤。

因此,大顺朝有三代贵族!

第一代就是开国功臣,那太遥远了,快六百年了。

绝大多数都被雨打风吹去了,虽然还有几家,但也基本不以“开国勋贵”这个名头示人了。

想想也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大顺朝经历两次巨大变动,开国功臣这块匾额就有点不值钱,甚至刺眼了。

而第二代贵族,被称为中兴二十二功臣,那是三百年前的事。

现在还剩下16家,其中多数也都名声不显。

而最后就是百年前的大顺三兴功臣,四王八公十二侯。

这些三兴功臣大概分为两波,一波就是以燕京为中心的北方贵族,一波是以陪都金陵为中心的南方贵族。

如今这些家族大多还在,不是在九边军中,就是在朝廷之中有分量。

当然,还有一部分在东南沿海。

而宁荣二公的影响力在三兴贵族中也是很大的。

毕竟那四个王爵都是人家皇族自家分支册封的,都姓方。

而八个公爵,他家就有俩!

当初可以说是三兴贵族中的翘楚。

而他们最大的影响力,就在九边重镇中,辽东到大同这一大片区域之中。

就像是曹边蛟说的那样,贾家宁荣二府,第二代还有人参军,甚至也打出了点名头。

但是到第三代就彻底放弃了将军行伍的道路了。

然后在“官场”中站错队,然后就有些一蹶不振了。

所谓人走茶凉,二十来年快一代人了,贾家在九边的影响力已经急剧下滑了。

更是没人把他们算到大顺将门之中。

不过,对于这件事,陈修闲有不同看法。

那贾家之所以放弃了将门的身份,试图混官场,难道是自愿吗?

或者说,会不会有什么不可抗力?

毕竟你贾家在九边将门门生故吏多得数不清,影响力巨大。还要一代代往下传,皇帝会怎么想?

会不会是贾家自己放弃了将门身份,以换取别的什么?

结果出了岔子,军队也交出去了,东西还没换到~

好吧,这些都是扯淡。

是陈修闲喝茶时头脑风暴想到的。

没错,他现在在喝茶。

……

中午那会儿,他们在玉笔峰不远的高地上勘察地形,结果被贾家田庄的暗哨给发现,然后五六十一看就有训练的庄稼汉,带着各种兵器就围了上来。

你别说,当时陈修闲和曹边蛟都大意了,都没有多想,还想着怎么在这玉笔峰上找那伪帝宝藏呢。

还是城隍庙的那俩勾魂鬼吏对人气敏感,发现了有人在抄后路。

然后一行七八个人,就被对方五六十人给包围了。

带头那个叫做乌尽忠,穿的还不错,带着狗皮帽子,虽然不像是钱大善人那样,一看就是富裕人家,但是气势可足太多了。

一副自己有靠山的样子,堪称是趾高气昂!

宰相门前七品官嘛!

人家作为荣国府在辽东的代言人之一,管理这边田庄大几百号人,说一句小范围内的土皇帝不为过。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边一般人还真不好得罪他。

不过这乌尽忠能坐到这一位置,那也不是傻子。

他刚开始以为有不长眼的新创的“绺子”“胡子”,看田庄富裕,跑来踩盘子打算搞事。

但是人围上之后,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这么说吧,没有什么土匪胡子能长得“这么好看”的!

就这面相,也不可能去当土匪啊!

他看到的是陈修闲。

而旁边的曹边蛟,一身甲胄,看着就精锐。

这绝对不是土匪穿上了好铠甲,就这气势,这人在军中也是一员先锋干将!

乌尽忠还有点见识,见过那些军中精锐。

曹边蛟这气势比他见过的那位游击将军还要厉害一点,身后那四个一看就是精卒。这也不是土匪能比的!

另外还有个牢牛人,这没什么可说的。他们田庄里还有六七个呢!

还有个老头,贼眉鼠眼的,像是挨饿受穷的算命先生。

这大冬天的,戴什么斗笠啊?!

另外身后两个带着兜帽,就露出来下巴那一块的肤色,看着都有点不对劲。

不是苍白的要死,就是一片铁青。

往那一站,就跟俩枯木一样,一动不动,死气沉沉的。

当时乌尽忠心里咯噔一下子,心说:今天该不会是遇到什么茬子了吧?!

虽然荣国府在辽东很有面子,但是有些东西,那可不看人的面子。

哪年庄上不死三五个人啊?

那天灾人祸还有灾殃邪祟的,全都要命啊。

这田庄建立快一百年了,有过很多布置。

但是一样经历过几次大灾,十几、几十个人那么死啊!

乌尽忠这下不敢装逼了,连忙挤出个笑脸,挥手让手下庄客把那简陋的武器收起来。

“干什么呢?把家伙收起来。知道的咱们是乌龙山田庄种地的,不知道还以为你们要山上当胡子呢!”

他假意骂了几句。

手下的庄户也不太懂,只能互相看看,放下手里的刀枪棍棒。

他们还真是有过操练的。毕竟大多是当初军中后代,辽东也不太平。

但这乌庄头之前气势汹汹的,说一个也不放过,结果到这了你怂了?

那乌尽忠不管这个,对着看上去像是领头的陈修闲拱了拱手:“这位郎君,老朽乃是这黑山村庄头,姓乌,为荣国府打理一些辽东产业。不知道几位来此,有何贵干?”

然后没多久,陈修闲他们就被请到庄上,喝上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