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闱,按理来说,国子监的太学生应该寒窗苦读,努力备考。
虽说今年是恩科不是金科,但考中了照样能做官,对于那些屡试不中的秀才而言,恩科是难得的大机遇。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努力备考的太学生只有半数,至少有三成太学生在钻研一首诗,诗词格式类似乐府。
据说,只要领悟这首诗的含义,就能金榜题名,不敢奢求状元、榜眼,但肯定能考中,肯定有机会做官。
冯素贞穿着冯绍民的马甲,低调混迹国子监,本以为会被人认出来,没想到国子监无人在乎“冯绍民”。
国子监的氛围异常浮躁,不象严谨治学的国子监,更象高考冲刺班,每天都在打鸡血,想一些歪门邪道。
公认的才学比较高的阮文浩、向天问等考生,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甚至私开赌局,用“考中”做赔率。
赔率最低的有两人:
阮文浩,二赔三;
向天问,一赔二;
馀下的赔率都是五倍打底,赔率最高的是才学惊人,绰号“赛中原”的考生陈中原,赔率直接高到十倍。
这是“上榜”赔率,数值越低,说明庄家对考生的信心越足,陈中原这种十倍赔率,独占“落榜”鳌头。
以学识、见闻、能力而言,陈中原在这一届的考生中,至少排在前三,奈何陈中原有个非常致命的缺憾。
陈中原只有一条腿。
殿试的时候,颜值是重要标准,身体有残疾,是极大的负面加成。
最着名的例子莫过于钟馗。
虽然钟馗经纶满腹,刚正不阿,才高八斗,但容貌太过磕碜,殿试时被皇帝厌恶,名落孙山,怒而自尽。
唐朝皇帝是颜控,宋朝皇帝同样是颜控,准确的说,只要是正常人,有正常的审美,大多会被颜值吸引。
“俊俏”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比如:“探花郎”李寻欢。
陈中原这种身体残疾的考生,就算容貌周正,终归难掩右腿伤残,在殿试的时候,很可能因此被刷下来。
曾经的陈中原是才高八斗,稳居前三的学霸,考生的热门人选,有可能成为前三甲,在国子监风光无限。
如今被人撞破右腿有残疾,一直装配木制假腿之事,瞬间从天之骄子变成三流考生,传出无数风言风语。
往日有多羡慕、嫉妒陈中原,现如今的流言就有多么剧烈、恶毒。
流言飞语传得多了,会让考生患得患失,影响考试情绪,无法发挥出完美状态,很有可能在考试时疯掉。
到那时,流言就会变成:陈中原不是因为右腿伤残被刷下来,而是因为能力不足,他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很少有人能承受这种打击。
尤其是曾经风光无限的神童。
陈中原不是神圣仙佛,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淡然,性格越发焦躁,再过三四天,很有可能被流言毁掉。
冯素贞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科举考试,各逞其能,但学生比的应该是才学、见识、胸襟,用这种手段废掉竞争对手,太过卑鄙无耻。
“这位兄台可是陈中原?”
冯素贞温文尔雅的询问。
自从被人发现右腿伤残,首次有人和风细雨的对陈中原讲话,陈中原激动的说道:“敢问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冯绍民,表字仕林!”
“在下陈中原,表字庭芳!”
“庭芳兄似乎有些闷闷不乐,我知兄台心中所想,特来规劝一二。”
“不知仕林兄有何见解?”
“以貌取人,非君子之道,虽说在殿试时,陛下难免会以貌取人,但身患残疾而为官者,并不算少见。”
“他们是武将,冲锋陷阵,难免受到损伤,伤残是他们的荣耀,证明他们勇猛善战,我我是书生。”
“庭芳兄可知‘十不全’?”
“呃请仕林兄指点。”
“此人名叫施世纶,容貌奇丑,眼歪手蜷足跛身偏,四肢五官没一个处于正地方,比钟馗还要丑陋五分。
由于身体各个方面都有缺憾,被人戏称为施不全,称呼传到民间,以讹传讹成了‘十不全’、兽面人心。
这些称呼原本是调侃,随着施世纶在朝堂展露能力,屡屡升官,从调侃变成称赞,最后变成了戏曲小说。
满清的戏曲班子、说书先生,如果不会《施公案》,没资格登台表演,十不全的传说,会一直流传下去。
庭芳兄,我曾听闻一段话。
出身微寒,不是耻辱。
能屈能伸,才是丈夫。
陛下英明神武,仁厚爱民,怎会因为小小缺憾,忽略你的才华?”
“多谢仕林兄提点,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只是,仕林兄不怕我在考试时抢了你的名头?”
“连堂堂正正、公平公正比试才华的勇气都没有,读什么圣贤书?
用卑鄙无耻的手段干掉成绩比自己好的竞争对手,这种阴险歹毒、不择手段的货色,有何资格金榜题名?
就算他金榜题名,庭芳兄,你觉得这种人会成为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还是勤政爱民的清官?
我等读圣贤书,走人间道,岂能与这等卑鄙龌龊之徒为伍?我若正眼看他们一眼,就算污了我的眼睛!”
“仕林兄好见识、好心胸,今日闻听仕林兄教悔,胜过读书十年!我堂堂赛中原,岂能被无耻小人击倒!”
“庭芳兄,小弟家中有事,前天才到国子监,不知最近出了什么大事,国子监的气氛,显得异常的浮躁。”
“这件事要从千鲤湖说起。
国子监旁边有个小型人工湖,里面有上千条锦鲤,预示鱼跃龙门,考生们喜欢在湖边读书,求个好兆头。
湖边有座石碑,刻着一首诗。
不知何时,京城传出传闻,只要能领悟这首诗,就可以金榜题名,屡试不中的考生,难免想走歪门邪道。
上榜名额就那么多,别的考生担心被抢了名额,纷纷去参悟诗句。
还有两件事与此相关。
一是江湖奇侠陆小凤刺杀陛下,镇国公为他作保,自愿入狱,镇国公的名声太过凶险,考生担心被牵连。
去千鲤湖钓鱼、读书、写诗,总好过被人引导情绪,上书参奏,往年发生这种事,都有太学生联名上书。
以镇国公的名号,普天之下,谁敢参奏他?临近恩科,大家都想求个福星高照,谁闲着没事得罪太岁?”
陈中原认真的说道:“仕林兄,你可千万不要被人蛊惑,镇国公是英勇仁义的侠客,但他的杀气太”
陈中原担心“冯绍民”被别有用心之人蛊惑,搞联名上书的把戏,绞尽脑汁规劝,生怕“冯绍民”遭灾。
“冯绍民”心说联名上书参奏镇国公李兆廷这种事,我做过几百次了,不过不是在朝堂,而是在国公府。
联名向靖渊侯上奏,李兆廷风流浪荡沉迷女色,对家中不管不顾。
联名向魔教教主上奏,李兆廷逗弄孩儿的时候,把孩子都逗哭了。
前一个,没什么用。
后一个,差点引发正魔大战,名震天下的甲子太岁李兆廷,被魔教教主玉罗刹用七匹狼鞭法抽成了孙子。
陈中原喝了口水,接着说道:“京城的氛围有些不正常,昨天,殿帅府太尉卞谋廷发动兵变,图谋造反。
宫中传出消息,二十多年前,宋辽大战时那场全军复没的惨败,就是卞谋廷阴谋策划,具体的我不清楚。
我只听到一些传闻。
卞谋廷为了钱权美色,出卖大军行进的情报,把楚相玉的战术,完完全全卖给辽国密探,导致大军被伏。
不仅如此,卞谋廷还以次充好,转运的军械都是劣质品,最终,楚相玉遭受埋伏,全军复没,仅以身免。
事后,陛下被卞谋廷迷惑,误以为是楚相玉治军不严,贪功冒进。
我这么说有些犯忌讳
仕林兄应该能理解吧!”
冯素贞了然的点了点头。
皇帝怎么能出错呢?
皇帝出错,需要臣子背锅。
所有黑锅全都甩给楚相玉。
导致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误会。
陈中原接着说道:“仕林兄,卞谋延阴谋造反,这么大的事儿,没能掀起丝毫波澜,显然还有更大的事。
这种时候,谁敢胡言乱语?谁知道自己下注的一方最终是输是赢?
恩科既是提拔,也是保护。
朝廷在这个时候举行恩科,就是让太学生专心备考,别胡思乱想。
世事无常,难分清浊啊!”
冯素贞问道:“庭芳兄,那首诗写的是什么?左右无事,不如去看看这首平步青云、金榜题名的状元诗。”
陈中原笑道:“非也!那首诗不是展露胸襟抱负、豪情壮志的抒情诗,记录的是情情爱爱、天人永相隔。”
陈中原从衣袖掏出一卷宣纸,上面写着这首诗,是他昨天临摹的。
水上鸳鸯,云中翡翠。
忧佳相随,风雨无悔。
引喻山河,指诚日月。
生则同襟,死则同穴。
陈中原解释道:“京城最有名的花魁莫过李师师、怜秀秀,据说两人都与镇国公有些关系,真是好艳福。
我听人说,镇国公风流浪荡,情人遍天下,但家中有河东狮”
冯素贞轻咳一声,不轻不重的震慑了陈中原一下:“庭芳兄,你刚刚提及的风流韵事,与千鲤湖有关吗?
莫非是镇国公家中大妇不许两位花魁进门,镇国公苦苦哀求,最终惨遭夫人拒绝,一怒之下,跳湖殉情?
这段故事不错!
我帮你宣扬到大街小巷!”
陈中原:镇国公的风流韵事,一直都是文人士子的谈资,仕林兄为何怒气冲冲?难道他不喜欢谈论风月?
陈中原尴尬的换了话题。
“在李师师成名之前,京城最有名的花魁是云霜姑娘,云霜不仅有倾国倾城的姿容,还擅长诗词、歌舞。
据说,云霜姑娘穿上水袖,随风舞蹈的时候,肌肤洁白如霜雪,水袖飘荡如云雾,好似瑶池天宫的仙女。
不知多少公子王孙一掷千金,只为求见云霜,更有数码富商愿意花费重金为云霜赎身,云霜全都不答应。
我听人说,云霜爱上了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可惜,一个穷酸秀才,哪有钱为风头最盛的花魁娘子赎身?
花魁终归是要挂牌接客的。
谁也阻止不了这个过程。
云霜绝望之下,投湖自尽。
这首诗是云霜最喜欢的诗词,生前时常诵念,市井传闻,谁能解开这首诗的含义,云霜就会保佑他高中。
仕林兄,看你的穿着打扮,很明显出身富贵人家,你听说过云霜吗?当年的云霜比如今的李师师如何?”
陈中原并非好色之徒,与其说是在谈论风月,不如说是“追星”。
冯素贞笑道:“斯人已逝,何必要品评出高低上下?都是飘零儿女,能有一夕之安寝,就算是平生幸事。”
说着,冯素贞掏出随身携带的墨盒和毛笔,在旁边的白粉墙壁上,效仿唐朝的文人墨客,写了一首七律。
平湖霜影映寒天,寸寸青丝叹逝年。
水上鸳鸯栖翡翠,云中忧佳誓山川。
对月形单空相顾,风雨同襟永世连。
指日山河铭此诺,愿为比翼不羡仙。
“仕林兄,好才华!”
陈中原连连称赞。
冯素贞道:“不是我写的,这是我家乡的一个小毛贼,在窃玉偷香的时候被夫人抓住,写出来哄老婆的!”
陈中原: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么私密的诗词,难道会拿出来展示?
冯素贞补充了一句:“这个小毛贼是我妹夫,勉强有两三分才华!”
留下诗词,冯素贞转身离开。
她已经读懂这首诗的含义。
如果只看过这首诗,只知道云霜姑娘的故事,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诗词含义,常人不可能解开谜题。
但是,有人把这首诗与金榜题名结合在一起,有什么人,能让考生在初试的时候,占据比较大的优势呢?
当然是主考官——崔明冲!
答案显而易见。
这首诗是个拆字谜。
当初那个秀才就是崔明冲。
把云霜和崔明冲的名字拆开,刚好能拆成云、雨、相、山、佳、日、月、水、中等字样,藏在诗句之中。
这是文人雅士很喜欢的把戏,常用于情诗,云霜自杀殉情之事,不仅是爱而不得,还为了崔明冲的前程。
——崔明冲是庞太师的女婿!
这个故事有两种理解。
一、云霜自知出身低贱,得知庞太师的女儿爱上了崔明冲,为了不眈误崔明冲的前程,她主动跳湖自杀。
二、崔明冲为了攀龙附凤,狠心抛弃云霜,说的更狠厉一些,云霜很有可能不是自杀,是被崔明冲杀死。
无论是哪种情况,用这首诗威胁崔明冲,纯属脑子有病,崔明冲如果真的被人威胁,同样属于脑子有病。
这种拆字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组合,能组成几百个名字。
凭什么是“日月”组成“明”?
我说这是“日生”组成“星”?
只要拆字的方式足够天马行空,完全可以把“李南星”化入其中。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李兆廷风流浪荡,情人无数,李南星年轻时,想必也是风流才子。
崔明冲是通过科举入仕,咬文嚼字这种事,是崔明冲的拿手好戏。
退一万步说,崔明冲对云霜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不想胡言乱语,给云霜身上泼脏水,认同诗是自己写的。
那又如何?
首先,崔明冲不是赘婿,从未倚仗过庞太师的权势,都是靠自己。
其次,就算崔明冲是赘婿,一切都是依靠庞太师,就这么点小事,庞太师会在乎吗?谁特么在乎这种事?
最后,最卑鄙无耻的假设,崔明冲为了攀龙附凤,把云霜推下千鲤湖,这么多年过去,有谁能拿出证据?
冯素贞觉得有些无聊。
谁会被这种事情困扰?
难道他的脑子被驴踢了?
只是可怜云霜姑娘一片痴情,最终却做了情鬼,市井传闻,水鬼如果找不到替身,会一辈子浸泡在湖底。
每逢刮风下雨,对水鬼而言,都是千刀万剐般的痛苦,惨不堪言。
我勒个去!
冯素贞猛然睁大眼睛。
她昨天和李兆廷对过情报,根据卞谋廷交代,他的合作者之一,就是喜欢满天下抓“情鬼”的警幻仙姑。
不会吧!
庞太师竟然成了受害者?
夜!
无风无月,阴云满天。
接到一封书信的崔明冲,满脸沉郁的走到千鲤湖边,看着湖边那座刻写着情诗的石碑,崔明冲悲从中来。
“云霜,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无法忘记你我真的好想见你!”
崔明冲深情的抚摸着石碑。
就在此时,湖边凉亭传来一阵悠悠然的茶香,茶香沁人心脾,崔明冲深深吸了一口气,精神变得恍惚
恍惚间,崔明冲端起茶杯,血红色的茶水里面,映照着云霜的脸。
恍惚间,湖中升起云霜的魂魄,她被千万条锁链绑缚,痛苦哀嚎,每逢刮风下雨,都有千刀万剐的痛苦。
恍惚间,一个面目可憎的家伙,快步走到崔明冲面前,用云霜的魂魄威胁崔明冲,考试前把考题告诉他。
恍惚间,崔明冲双目变得血红!
你竟然敢用云霜的魂魄威胁我,我要用你的命,做云霜的“替身”。
“啪!”
一只手握住崔明冲的手臂。
“嘎巴!”
那个面目可憎的家伙,正是赔率最高的考生阮文浩,他被扭断手臂,躺在地上哀嚎,身边洒满了草稿纸。
“铮铮铮!”
悠扬的琴声传来,崔明冲心头魔障缓缓消散,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带着阮文浩去报官,说出前因后果。”
琴声散去,云开月明,万籁俱寂。
崔明冲眼前是刻着情诗的石碑,组成云霜的云、雨、相三字殷红如血,恍恍惚惚间,听到云霜啼血规劝。
——想想你年轻时的豪情!
——你是正气凛然的崔明冲吗?
——我不想我的爱人变成魔头!
崔明冲晃晃脑袋,恢复清醒,高声喊叫了两句,住在周围的学生,听到有人在湖边喊叫,纷纷跑了过来。
看到主考官满头大汗,看到阮文浩手腕骨折,心知千鲤湖发生大事,纷纷高声叫嚷起来,调用巡夜士卒。
过不多时,巡夜士卒赶到。
开封府尹,连夜开堂审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