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 第562章 包拯:难道我是阎罗王不成?

第562章 包拯:难道我是阎罗王不成?

乌云遮月,夜色深沉。

由于扶乩时出现混乱,整座刘府人心惶惶,除了守灵的刘夫人,所有人都关紧门窗,撑开“被子结界”。

蓦的,刘府内响起一声怒吼,明明白白是人类的吼叫声,传入耳中,却象魔王怒吼,雪亮刀锋照彻夜空。

一个戴着西陵王面具的怪人,在刘府内乱砍乱杀,管家刘料被面具人追的上蹿下跳,一溜烟跑出了刘府。

众多高手先前都在睡觉,就连心思深沉的庞统,也已经躺下休息。

等到众人穿好衣服,从房间里面冲出来的时候,面具人已经狂吼着跑到后山悬崖,当着众人的面跳下去。

众目睽睽,做不得假。

惊魂未定的刘料,指挥家丁去山下搜寻尸体,李兆廷和庞统对视一眼,庞统眉头紧锁,李兆廷故作不知。

天亮的时候,家丁找到了尸体。

死者是富商钱并。

武将高甲、巡抚刘义、富商钱并、盐道使丁函,四人早年义结金兰,是狼狈为奸、横行无忌的本地霸主。

“霸主”两个字不足以形容四人在咸阳县的地位,盐、铁、绢、税,都被他们掌控,说是国王也不为过。

按照“诸候国”的标准划分:

巡抚刘义是掌控一切的国王。

武将高甲是兵锋正盛的大元帅。

盐道使丁函是大权在握的宰相。

富商钱并是三人的钱袋子,不是户部尚书,而是“皇商”,本地八成商铺由钱并掌控,馀下的均有参股。

与霍休、万三千、花如令、阎铁珊这种超级大沃尓沃相比,钱并的名声不够响亮,但积攒的钱财多不胜数。

掌控一座城池的盐、铁、酒、绢等所有日常用品的生意,承包本地最大的两座矿山,还经营三家兵工厂。

本地驻军的兵刃铠甲,都是由钱并的兵工厂提供,钱并与高甲勾结,一把普通长矛,卖出几百倍的价格。

慕容博、李沉舟与四人相比,除了武力值比较高,别的一无是处。

但是,局势变化太过剧烈。

短短三天时间,先是四兄弟的内核人物刘义自焚而死,接下来是钱袋子钱并发疯,跌落悬崖,摔成肉团。

钱并跌落悬崖时戴着面具,身体摔得血肉模糊,但却保住了面容。

这具尸体确实是钱并。

不是“假死脱身”的把戏。

根据刘夫人的说法,西陵王面具一直供奉在灵堂,夜半三更,刘夫人被人打了一闷棍,晕晕乎乎的倒下。

偷袭刘夫人的是钱并。

钱并偷袭刘夫人,夺走面具,戴在自己脸上,紧跟着被“张奔”夺舍,变成疯子,乱砍乱杀,跳崖自尽。

整个过程简直完美。

这个推理条分缕析,无懈可击。

李兆廷完全认同这个推理。

包拯和公孙策面面相觑,心说你是李兆廷吗?你的脑子被驴踢了吗?哪家的二傻子会相信这种狗屁说辞?

两人刚刚用眼神传递完信息,唐伯虎笑道:“我认同这种说法!跟着老包出门这一路,到处都是杀人案!

到了咸阳,终于看到鬼神案!

鬼神好啊!

请全真教的老道士抓鬼!

我画一幅长春真人抓鬼图。

李探花,你怎么看?”

李寻欢笑道:“鬼神之事,十有八九是疑心生暗鬼,或者装神弄鬼,明面上是鬼魅,实际上是人心叵测。

但是,昨天晚上,程夫人从慈航静斋取来史料,证明在隋唐时期,终南山深处,确实存在一个远古部落。

这个部落自称‘西陵’,隋唐时期的族长名叫张奔,主营药材生意,程知节曾率领五千精兵征伐西陵族。

争斗半月后,西陵族溃败,族内长老贪生怕死,主动向唐军投降。

张奔从守护族群的族长,变成西陵族长老会的投名状,张奔宁死不降,持剑与唐军搏命,最终死无全尸。

慈航静斋对于西陵族的记载与传说截然不同,张奔之死,不是因为张奔性格残暴,而是长老会无耻背刺。

张奔临死之前,身上必然笼罩着极大的怨恨,怨气融入面具,变成索命夺魂的厉鬼,并非不可能的事。”

展昭补充道:“这个好办!师父教过我往生经,我诵经超度张奔!”

公孙策气的剑眉倒竖。

包拯气的脸都黑了!

你们说的是人话吗?

唐寅本就有几分疯颠,颇有魏晋隐士风范,说话不正常也就罢了。

李寻欢书香门第,金科探花,自幼熟读孔孟,这话不觉得违心吗?

展昭纯属起哄

展昭当然不会相信鬼神之事,只是觉得包拯和公孙策生气的模样,比想象中更有趣,这才帮忙补了一刀。

李兆廷道:“投票结果四比二,这是鬼神杀人,找老道士抓鬼吧!”

包拯怒道:“不可能!世上哪有什么冤魂怨鬼?就算真有冤魂,从唐朝初年盘踞到现在,早就魂飞魄散!

退一万步说,冤魂靠着西陵王面具活到现在,早不报复,晚不报复,我前脚到咸阳,冤魂立刻展开报复!

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我是阎罗王不成?

再退一万步,就算我是阎王,冤魂怨鬼看到我,要么躲起来,要么到我面前告状,谁敢在阎王面前犯案?

你看过敢在阎王面前上蹿下跳、胡乱杀人的鬼吗?不怕刀山油锅?

这个案子,从人间的道理来看,完全说不通,从阴间的道理来看,更是完完全全说不通,我要一查到底。

倒要看看凶手是人是鬼!”

“啪!啪!啪!”

庞统用力给包拯鼓掌,满脸诚挚的称赞道:“好!好!好!好一个铁面无私的包拯,真是让人值得敬佩!

虽然李兆廷脑子不灵醒,唐伯虎还在睡梦中,李寻欢满嘴胡扯,展昭调皮孩子胡扯蛋,搞得你孤立无援。

但是,我肯定支持你。

我全心全意的支持你查案!”

展昭喝道:“包大哥!不要中庞统的奸计,这家伙没什么好心思,只要你答应下来,他肯定会说什么

说什么少年包三天,让你三天内查清此案,否则严惩不贷。”

庞统轻笑:“小展昭!你把我想的太和气了!我哪有这种好心?三天时间太过了!我只给包拯两天时间!”

展昭怒视庞统:“你这家伙,充什么大辈?喊名字就行了,为何非要加个小字?难道我的辈分比你小吗?”

展昭年龄小,但辈分真心不小。

大相国寺“戒”字辈弟子,与大相国寺方丈、少林方丈平辈论交。

庞统对展昭颇有些好感,看到展昭怒气冲冲的模样,就想逗逗他。

“小展昭,你大哥展俊曾经在天鸿书院读书,天鸿书院的老师,很多是我爹是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

从展俊的角度来看,我比你大了不知多少辈!叫你‘小小小展昭’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不信你问问包拯!

虽然不是很喜欢我家老头子,但他做了多年主考官,几乎所有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都与老头子沾亲带故。

你们这一届是例外。

真是可惜!

包拯,你觉得可惜吗?”

包拯淡然一笑:“不可惜!”

唐寅愁眉苦脸的说道:“其实,我觉得有些可惜,如果这一届主考官是华太师该有多好,可怜我唐寅”

李兆廷吐槽:“你收收味!家里八个如花似玉的表妹,还在惦记别人家里的姑娘,你是伯虎,不是色狼。”

庞统打断两人的对话:“别想把话题岔过去,包拯,我给你两天时间查清这个案子,你敢不敢接下赌约?”

包拯严词拒绝:“人命关天,我不用命案做赌约,刘巡抚不是好官,钱并为富不仁,但他们的命也是命。

我会查清这个案子。

不是因为无聊的赌约。

更不是因为你的胁迫。

我要还死人一个公道。

我要的是——清白、真相!”

公孙策道:“我也是!”

庞统噗嗤一笑:“说得真好!我喜欢你们两个!有你们这样的好官,咸阳县这点事,没什么人能瞒过去!”

说罢,庞统起身离开。

包拯问道:“布衣!西陵族遗址在什么地方?我想查查西陵族!咸阳县发生的事情,肯定与西陵族有关!”

李兆廷拿出一叠资料,这是师妃暄和端木菱记载的隋唐时期的大事件,与史料相比,更贴近于江湖百科。

“西陵族并没有复灭,有部分支脉传承下来,生活在终南山深处。

张奔被长老会背叛杀死,后人们引以为戒,最是厌恶尔虞我诈,族人必须把自己的情感用油彩画在脸上。

喜怒哀乐,都要直接表现出来。

有个族人受不了这种生活,选择离开西陵族,一路走到大宋都城,结交了一位高官,此后便失去了消息。

西陵族厌恶与外界交流,导致生活物资异常稀缺,到了秋冬时节,时常有族人冻饿而死,人口越发稀少。

言斋主五年前去西陵族部落寻求草药时,统计过西陵族的人口数量,西陵族全部族人,约莫有五百左右。

人数越少,越难抵抗天灾。

传到现在,怕是只剩二三百。

最多五六年,就会自然消亡。”

李兆廷话语中没有丝毫惋惜。

西陵族的传承模式,注定会导致族群灭亡,不与外界交流,生生世世住在丛林深处,严重缺乏生活物资。

最关键的是,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低,一场雪灾,天寒地冻,就有可能导致西陵族半数人口死亡。

外界很难对西陵族提供帮助。

因为西陵族不接受任何帮助。

西陵族厌恶与外界做任何交流。

以言静庵的绝世魅力,也只能通过买药的方式,给他们送点物资。

查案人员兵分多路。

包拯和唐寅去调查西陵族。

公孙策和李寻欢去调查高甲。

高甲是本地驻军将领,士卒大多驻扎在终南山脉一座山峰上,这座山峰是矿石山,山下有一条磁铁矿脉。

公孙策看过账目,知道高甲这些年与钱并狼狈为奸,大肆捞取钱财,私自挖掘铁矿,偷偷铸造兵刃铠甲。

如果只是巧立名目,贪腐钱财,事情很严重,但却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根据公孙策的调查,钱并的兵工厂铸造的兵刃,与朝廷这些年从兵工厂收购的兵刃,对不上数目。

一万根长矛、八百套铠甲、三千套皮甲、两千张硬弓、十几万箭矢以及巨量粮草、伤药,没有记录在册。

这些军械粮草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偷偷卖掉,卖给青龙会,卖个慕容博,乃至卖给边关异族,从事态发展而言,包拯都能控制得住。

如果是高甲私自留下这些兵刃,他想做什么?难道他想造反作乱?

发生这么大的事,近在咫尺的长安没人知道,准确的说,咸阳县归属长安管辖,长安知府对此一概不知。

至于盐道使丁函,当然是让对食盐生意最熟悉的盐帮帮主去调查。

丁函的管辖范围主要是关中,与蜀中盐帮不仅没有合作,反而为了运盐路线多有冲突,有过十几次争斗。

曾经丁函是官,程淮秀是民,程淮秀得罪不起丁函,时移世易,程淮秀成了国公夫人,背靠当朝镇国公。

丁函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得罪程淮秀,程淮秀并未为难他,只是表示想查账,你把账本拿出来。

程淮秀有没有查账的权力?

当然有!

这是八贤王的令牌!

这是皇帝赏赐的金牌!

这是太后赏赐的玉牌!

这是当朝镇国公的印章!

这是钦差大臣的尚方宝剑!

再看看那边,皇帝赏赐给钦差大臣包拯的三口铡刀,再敢拖延时间,把你卷上草席,用狗头铡铡成两截。

丁函能说什么?

只能请姑奶奶高抬贵手。

哪家盐商的账本经得起查账?

账簿记载的亏空是天文数字!

李兆廷和厉胜男另有任务,两人带着钦差卫队,包围钱并的豪宅,前后门全都堵住,一只鸟也不许飞走。

李兆廷坐镇大堂。

厉胜男带领士卒抄家。

刘义是案情内核,不能操之过急。

钱并这种狗腿子,必须速战速决。

抄家是魔教的拿手好戏。

哪里藏着金银,哪里藏有暗格,哪里是藏宝库,看一眼就能找出来,不足半个时辰,便翻出几十箱珍宝。

银锭胡乱堆栈在院子;

铜钱堆积成一座小山;

古玩字画、珠宝玉器、丝绸瓷器装满几十口箱子,最上等的苏绣,足足有十五箱,还有三四箱皇室贡瓷;

钱并颇有些附庸风雅的爱好,重金收集孤本书籍,堆满三个书架;

地契、银票装满两个小木箱;

往来书信、私密账目,装在三口大箱子里面,加起来足有几百斤;

散碎的金叶子、银叶子,没必要记载下来,这东西是钱并取乐的。

当初有位钦差来巡查吏治,钱并把对方邀请到河边,拿出一箱金片,让对方打水漂,又在河水暴涨时,从上游风口洒下金银树叶,金银飘飞,金银共水波一色,钦差兴奋的全身血红。

喜欢钱的,送金银珠宝。

喜欢美色的,送绝色佳人。

喜欢雅致的,送古玩字画。

无论喜欢什么,只要有欲望,只要不是包拯这种铁面无私的强种,就能找到突破口,用钞能力腐化对方。

李兆廷大手一挥,钦差卫队把所有物品粘贴封条,把钱并的家属关押在钱府西跨院,所有人许进不许出。

一日三餐,由钦差卫队配送。

禁止一切对外连络。

不服气的,让他来找李兆廷。

准确的说法是:

——来找“镇国公”李兆廷!

刘义死了,刘夫人交出一切。

钱并死了,钱府被李兆廷查抄。

盐道衙门的账簿被程淮秀清查。

公孙策亲自调查高甲的军营。

高甲、刘义、钱并、丁函四人组成的铁桶,悄无声息的炸裂开来。

当天晚上,再次发生命案。

一个身材高大,穿着铠甲,手持战刀的壮汉,戴着西陵王面具,在刘府外面大吼大叫,一路跑到悬崖边。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此人挥舞战刀砍下自己的脑袋,从身形和穿着打扮判断,此人正是驻军将领高甲。

翌日清晨,“捞尸人”刘料找到高甲的脑袋和腔子,证明死者是高甲,从死状判断,绝对不可能是假死。

脑袋砍下来,除了“飞头蛮”这种奇葩鬼魅,就算是山精野怪,恐怕也难逃一死,公孙策略有几分惋惜。

昨天白天,公孙策在军营找到一些线索,高甲本想用强,被李寻欢用一把木质飞刀逼退,只能咬牙放弃。

如今看来看来

公孙策飞速冲向高甲的尸体。

昨天在军营,高甲提出要与李寻欢切磋武功,李寻欢看出高甲的武器和铠甲蕴含磁石,随手折断一根树枝,搓成木飞刀,一刀射穿高甲的铠甲。

高甲的尸体上,有被飞刀冲击过的青紫色伤痕,高甲的盔甲上,有被小李飞刀击中后,留下的轻微破损。

尸体确实是高甲。

一切形态都是一模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

公孙策满脸惊讶的看着盔甲上破碎的木屑,不应该啊!怎么可能?

刘义、钱并、高甲,都死了。

下一个死的会是谁?

是丁函吗?

如果活下来的是幕后黑手,这是不是说明,丁函是本案幕后黑手?

不对!

不要管案件经过。

先去调查高甲和钱并的账簿。

刘义四人结党营私多年,账簿堆积成一座小山,包拯、公孙策、唐寅、李寻欢合力算账,算到大半夜,也只看完一点点,还有数十斤账簿没看。

更别说李兆廷从钱府搜集到的往来书信以及行贿受贿的记录,以唐寅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看得眼都花了,脑子晕晕乎乎,也只看完了一小半。

刘府,灵堂。

棺材中躺着刘义的尸体。

供桌上摆放着西陵王的面具。

烛火吹过,一只黑猫跃入灵堂。

民间传闻,黑猫不能进灵堂,这会导致尸体诈尸,诡异的是,黑猫在刘义尸体前转了一圈,被烧成焦炭的刘义缓缓站了起来,抓向西陵王面具。

“请你回到棺材里面。”

李兆廷从房梁上一跃而下。

“刘义,你该做的事情,现在全都已经做完,接下来的收尾工作,我会替你完成,你没必要继续强撑着。”

“你你怎么知道”

“假死脱身这种事,怎么可能瞒过我的眼睛?我看过那座悬崖,下面有个小平台,名为跳崖,实际上就是跳到小台阶上,台阶后面有一座密道,密道直接通往刘府,是你的逃命信道。”

李兆廷简单的比划了一下。(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