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1207章 来摘棉花的买棉花,今年这事比较有

第1207章 来摘棉花的买棉花,今年这事比较有

时隔多年,再次进入到满是开花的棉花地里,李龙也是挺感慨的。

上一世最终棉花要收获,是把地头的那一片人工采摘完之后,剩下的就机采了。机采棉为了保证能一次性采摘完毕,采摘之前要打催花剂,让所有的桃子都开花。

所以那个时候进棉花地里,棉花杆子上几乎已经看不到叶子,全是开的棉花了。

但现在不一样,人工采摘的时候,要采头遍二遍甚至三遍,所以开始采的时候,棉花棵子可能还绿着,虽然大部分桃子都开了,但还会有少部分没开,或没完全开。

李龙之所以到地里来,倒不是来摘棉花,他才不想受这个罪呢。他是来看看——棉花开了之后,地少的各家自己摘,像李家这样有一百亩的,自家,包括从老家来的这些人都是摘不过来的。

所以李建国和李俊峰两个早上天还没亮就开着面包车去了零工市场,一车拉来了十个人,让他们来摘棉花。

摘棉花的价格现在行情是一公斤四毛钱,棉花的收购价,县棉麻公司定价差不多在一块八到两块二之间。

主要是棉花的除杂需要检验,杂质不一样,衣份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衣份,其实就是棉花摘下来之后,能够作为皮棉进行后续加工的那些纤维在整个棉花中占据的比例。

测试棉花的衣份,就是拿来一定量的棉花,比如一公斤(一般都是一百克甚至更少,不会有这么多的,这里用一公斤是比较好计算),先要把其中的杂质除掉,这些杂质主要就是粘上去的叶子、杆子之类的东西。

把这些杂质去掉之后再把棉花里面的籽给打掉,剩下的纤维就是皮棉,比如剩下的皮棉是三百五十克,那么净衣份就是三十五,这个比例算中等偏下,好棉花的净衣份能达到三十八到四十二

棉麻公司现在是不是测衣份不知道,但至少会测杂。杂质多了也不行。

当然,让这些零工来摘棉花,有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就是要么杂质太多,要么地里摘不干净。

有比较老实的零工,摘棉花就摘得很干净,地里干净,棉花袋子里也干净。

但也有不老实的,那棉花袋子里入眼全是叶子,从棉花棵子上抓了棉花也不捡叶子就往袋子里一塞,棉花杆子上的棉花摘不干净就往前走,后面落下净是毛胡子——就是摘棉花剩下一星半点儿的那种尾巴。

最烦人的就是这样,等零式摘完了,主家返工划不来,毛胡子非常轻,但如果返工就相当于重摘一遍,不返工看着那一路白胡子,可惜啊。

所以李龙头天带着李俊峰他们过来,就是展示一下地主的威信,给那些打零工的人好好说道说道,让他们把棉花拾干净。

在北疆打零工的外地人,最多的是甘、陕、川、豫四省人。别看北疆沿天山一带许多城市都是以豫省口音为主,但实际上打工的人却并不是豫省人最多。

有些人拾棉花的时候,主家越好越宽容,他们反倒会越恶劣。

甚至还有把泥巴、棉桃子都抓了塞到棉花口袋里去的,反正你也不可能全倒出来检查。

李建国要开拖拉机犁地——现在除了棉花,大部分庄稼都已经收回来了,正是犁地的时候。陈前进开着大马力拖拉机犁地,李建国要也要犁,主要是有些老农们不相信陈前进的技术,担心他开得太快,会留下一些生地垄子。

所以李建国必须得上手。

梁月梅带着董晓娟就在家里专门做饭。叫打零工的过来拾棉花,中午要管一顿饭。李家条件好,做饭的时候用的食材也会好一些。

中午通常都是馒头和炒菜。通常情况下别人家都是一个菜,李家两个菜,而且油水不少,里面还会放一些肉丁。

这一点打零工的人是非常满意的。他们也算是见识了不少的主家,像李家这样做饭肯放油放肉的,还真是少见。

哪怕看在这不错的午饭的份上,李俊峰他们管的严一些,他们也认了。

拾棉花要拾到天黑,通常情况下不会这么晚,但李家有车把打零工的送到县里去,所以这些人宁肯多拾一些。

主要还有一个原因是太阳下山之后,地里没那么热,这时候能多拾一些。别看最后这一会儿,太阳落山到李俊贤开拖拉机过来要给这些人过秤,就这一会儿能多拾几公斤棉花,多挣块八毛钱。

过秤的时候,李家拿来的是大布包。这时候卖棉花也用的是这种大布包,一包能装一百多公斤棉花。

布包都是自己扯的白布缝的,和做的拾棉花的网兜子一样。

每过秤一个人,李龙这边给发钱,然后那边李俊贤等人会和拾棉花的一起把棉花倒进大布包里。

这样既是转送棉花,也是顺道检查棉花里会不会被塞上土块、淋上水。

这时候李龙可不相信人性本善,两世为人,拾棉花的这些人能搞出什么妖蛾子,他真是见多了。

不过头一天也挺不错,虽然有两个拾的脏一些,但基本上都没啥大产科技股。

拾的太脏的,李龙当场就扣了两公斤的杂质,并且明说:

“你这太脏了,和别人比较一下,我也不说拉仇恨,你随便看一看其他人的棉花,有你这么脏的吗?你这是把棉花叶子全都捏碎到棉花里面了啊。”

这位原本还想辩解一下,但看着手电照着的棉花,再对比其他人的棉花,真就解释不出来。

李龙强势,说话有分量,而且是他给钱,所以这些人也没啥说法。

临走的时候每个人还发一个馕,这些人还求什么呢?晚饭都省了。

把棉花都装到拖拉机上面,李龙开车把这些人送到县里,明说第二天还要过来拉人,这些人大部分笑着说明天还要跟着拾。

“地主家做的饭好,那不过来拾都是傻子。俺们家平时哪能吃到这饭菜?”

这时候人吃面食还要讲究七五粉、八五粉,李家吃的是七五粉,蒸出来的馒头白白的,看着就漂亮,而且还不是县里买的那种一攥就成一小团的蒸汽馍,这就非常让人觉得有胃口。

因为第二天还要拉人,所以李龙这边开着面包车就到大院子,早早休息,然后准备第二天上工。

顾晓霞已经把明明昊昊哄睡着了,看李龙回来的这么晚,就问了一句吃饭没有。

李龙摇了摇头,顾晓霞急忙就去厨房和杨大姐一起给李龙下了面条。

杨大姐手脚麻利,在水还在烧的时候,就给又炒了两个菜,馒头是来不及溜了,不过这时候馒头也不凉,就着热菜吃着也行。

还有剩下带回来的馕。

李龙一边狼吞虎咽的吃,一边给顾晓霞说了今天拾棉花的事情。

“那明天你还要早早过去接人?”

“嗯,接下来几天都要。”李龙说道,“人接到送地里,我就没啥事了。”

“那你起那么早,接到人送地里之后,回家里或在车上再补个觉。”顾晓霞有点心疼丈夫,她感觉丈夫很少这么忙。

“没事。”李龙笑笑,“这算啥,就是早起一会儿”

“那明天我早起一会儿,饭做早点儿,他叔你吃过早饭再过去。”杨大姐说,“不吃饭可不行,而且吃凉的也不行。”

“那杨大姐就要麻烦你早起了。”李龙边吃边说道。

“那有啥麻烦的?也就早起一会儿。再说了,小芳现在也要早起背英语,反正那时候我也睡不着。”杨大姐笑笑,去厨房收拾东西了。

吃过饭之后,顾晓霞和杨大姐一起把厨房里的东西收拾了,回到屋子里的时候,李龙刚泡完脚,正在擦。

顾晓霞习惯性的弯腰去把水盆端起来,出去倒掉后,进屋把门关好,放好水盆后先去看看明明昊昊的睡觉情况,再过来的时候问李龙:

“今年棉花咋样?我还是暑假的时候过去看了看,感觉长得挺好的。”

“就目前来看,还行。”李龙说道,“不然的话,大哥也不会决定再开两百多亩荒地——就是菜副组东面那一片盐堿荒滩,有两百八十亩?”

“开了干啥?种棉花?”顾晓霞有些意外。

“对,种棉花。”李龙说道,“今年种棉花的地有一块是盐堿地。咱们排盐堿的办法,大水冲堿,再加之用罗教授的测土施肥,这样搞下来,再种棉花,看出苗率能有个七八成,还不错。”

李龙今天其实不累,毕竟他也没拾多少棉花,主要是监督别人了。

但一天跑下来感觉也没闲着,所以很快就不想说话了,明天还要早起,因此也就没折腾。

第二天起来,杨大姐已经做好早饭。大米粥,烤的馒头片,炒的洋芋丝,还有一个辣子炒鸡蛋。

李龙匆匆吃完,然后就开着面包车去零工市场接人。

他过去的时候,人还挺多,许多人都听说了有一个慷慨的地主要找人拾棉花,于是当面包车过来的时候,不少人都围了上来。

李龙挡在车门口,点了几个昨天的熟面孔——当然是拾的比较好的,那个拾的比较脏的也往前挤,李龙故意没看他,又点了几个人,凑够十个,把他们放上车,然后关车门,走人。

那个人还要往跟前挤,结果车子一遛烟就跑远了。

等到了地里,李俊峰他们已经在这里等着了,给每个人发袋子、布兜子,安排他们每个人两个薄膜的棉花,开始拾。

这时候天才麻麻亮——来的早,这时候的棉花要好拾一些,一个是叶子发潮,不容易碎,第二个是棉花壳子没那么扎人,而且天也不热。

这时候是拾棉花最出效率的时候。

李俊峰他们就一边拾一边坚持着,李龙还打算拿个袋子应付一下,就看到有嘎斯车开过来,他记得车牌号,这是谢运东的。

谢运东落车后,走到李龙边上,看着那一字排开的十个人,感叹着说道:

“这人多了就是好,你这二十亩地,今天差不多能拾完吧?”

“拾不完。”李龙摇头,“昨天拾了有六百多公斤,今天应该差不多。这块地苗出得齐,地也好,合算下来咋说也能平均到一百八十公斤吧?就算头遍花少一点儿,也能出个一百五十公斤。

总量就得有三吨。这两天撑死能拾个一吨二三,差得远。”

“那产量真不错。”谢运东点头,“我们那边才开始拾,眼下还看不出来产量。”

李龙点点头,继续说道:“这块地好,产量也行。东边还有一大块是盐堿地,那块产量可能会差一些。”

“那是新开的地吧?”谢运东想了想说,“又不交地皮费,收出来都是自己的,就算一百公斤也有得赚啊。”

李龙笑笑,没接话头。那块地他和大哥是重点照顾着的,虽然不可能象这块熟地能达到一百八十到两百公斤,搞个一百五十公斤还是有可能的。

主要还是管理方式比较先进,不象以前种棉花纯就是摸索中过来的。李龙作为重生者,怎么规避棉花种方面的问题是有充足经验的,有些问题苗头还没露出来就被掐死了。

有些意外则是刚一露头就被他给发现了,避免了许多损失。

所以他家的这几块地的棉花,虽然看着个头不是最高,但缺苗少、桃子多,那产量自然不会少。

就连一直不怎么放心的李建国在进入九月中旬之后,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看这些人拾得还怪快哩。”谢运东说道,“我家那几个感觉就没这么快”

“那长工和零工肯定不一样。不过各有各的好处,这零工要不好好盯着,后面拾起来肯定不干净。”李龙说道,“说不定棉花包里也会掺东西,长工就不一样,住在家里哩,那就不太可能搞事情。”

谢运东点点头,他意外的是李家明明请了帮工的,但却没让这些帮工拾棉花,而是让他们干起了其他杂事。

当然,开拖拉机的不算。

李龙也没细说,这种事情不好明说。

他其实已经慢慢的打算把从老家来的这些子侄们留下来。大哥这边的动静搞得越来越大,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多。

队里的这些人各有各的算盘,至少暂时不可能给李家打工。

但老家的这些人就没这个思想障碍,干啥活不是干?开拖拉机那还是技术活呢,赚的钱又多,又不那么累——算一算开大拖拉机赚的钱,比在南方打工赚的多多了。

结婚的已经想着能不能象李俊峰那样把家里接过来,没结婚的则想着看能不能在本地找个媳妇。

老家也是在农村,条件又能有多好呢?那条件还真不如四队这边呢。

至少四队还有两台大马力拖拉机、两台康麦因。老家别说村里,就是全乡也没一台吧?

所以不知不觉中,这帮老家来的青壮们,已经有意留在北疆,留在玛县、留在四队。

想一想在这里天天能吃上肉,还没人说啥。要回去那过的生活,能和这里比吗?就算拿着那么多钱回去,你要天天吃肉,那想跟着你沾光的又有多少?

这些事情不能想,一想,那还不如呆在这里。

不过他们也知道,目前落户是非常困难的,李俊峰来了两年了现在还没落下户。

不过李俊峰已经私下里说了,干完活,到冬天他就打算回去把孩子接过来,至于老人,往后再说。

“对了小龙,今年棉花价格你打听没有?”谢运东又问道。

“打听了,棉麻公司那边差不多就是两块,看杂质和衣份情况。”李龙又给解释了一下衣份,不过他也说,主要看杂质情况。

“我听说石城兵团那边,还有奎屯那边都有棉花加工厂,那边价格也不知道咋样。”

“差不多吧。”李龙是懒得跑,一百亩地,总的算下来最多二十吨棉花,可能还不到。不值得跑那么远。

“那就在县里卖吧,我那地不多,看今年情况,如果能比种打瓜籽强,那明年就多种一些。”

今年种打瓜籽的依然有一些。目前收购站那边也开始收了,不过李龙给老爹说了,只收压平的,没压平的不收。

主要是隔几天刘高楼就会送来一批皮子,梁双成和孙家强两个除了帮着李青侠收东西外,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处理皮子上面。

队上谢运东他们要搞棉花,也没空去管压平打瓜籽的活了,所以李龙就提了这样的条件。

而且价格不高,最高不超过一块钱。

这就让那些赌着打瓜籽能涨价的人都失望得很。

有些人听到这个价格,还要压平的,拉着打瓜籽就离开了。收购这边也不会管那么多,这些人拉着打瓜籽最大的可能就是卖去炒货厂。

现在的炒货厂多了一家,但说实话能吃下的打瓜籽有限,主要是北疆吃这玩意儿的人少。

所以最后大多数打瓜籽,如果不卖到李龙这里,大概率是会压到手里。

看自己了。

这一天晃过去,晚上要过秤的时候,几个拾棉花的突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想买一些棉花回去做网套!

嘿,这倒挺新鲜的!

ps:今天周末,想着去美连美超市买点水果,看到切好的放在盒子里的黄色瓜,以为是新品种西瓜就买回来尝尝,结果回来一尝,打瓜味儿!上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