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番表演,可谓淋漓尽致。
表面上是高风亮节,实则心思缜密。
在他看来,自己在西文彦府上与帝师会面之事,绝无可能瞒过皇帝的耳目。
此刻帝师突然问及镖局之事,极有可能是皇帝借帝师之口,来试探他冯去疾的态度和立场。
在这种关键时刻,若他还斤斤计较于钱财得失,那才是真正的愚蠢透顶,自毁前程!
他虽已不在朝堂,但他的儿子冯劫尚居御史大夫之高位,冯家的未来,依旧系于皇权之上。
选择与皇帝共同承担镖局的盈亏,看似可能短期内亏损一些钱财,但此举所能换来的,是皇帝更深层次的信任,是“忠臣”的美名,是未来可能更大的政治回报和家族安全保障!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冯去疾岂会算不明白?
西文彦和孟巍然那两个蠢货,只知道盯着眼前那点金子,却不知“名利”二字,“名”往往在“利”之前!
他们能被皇帝立像颂德,名留青史,难道他冯去疾就不想?
他昔日在始皇帝朝中的地位,犹在此二人之上,连李斯都要让他三分,如今岂能甘心落后?
然而,就在冯去疾为自己的高明抉择暗自得意,西文彦等人憋闷不已之时,嬴政却忽然话锋再转,抛出了一个让冯去疾都感到意外的观点。
他脸上带着一种洞察先机的神秘笑容,看着冯去疾,缓缓说道:
“不过,冯老,或许您这番忠义之举,不仅不会让冯家亏损,反而可能会为冯家带来意想不到的,远超那五千金的财富呢?”
“哦?!”冯去疾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转为惊愕与极大的兴趣,他连忙追问,“先生何出此言?还请明示!这民间邮驿,收费低廉,黔首贫苦,如何能赚得钱财?”
嬴政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一旁同样竖起耳朵的孟巍然,从容说道:“此事之关窍,吾方才正与孟公谈及。看来,还需再与冯老分说一番。”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苍翠的松柏,声音沉稳而充满说服力:“冯老,您认为开设民间邮驿不赚钱,其根源在于‘黔首没钱’。”
“此乃固守旧有之见也!您不妨想想,武帝登基不过一年光景,推行新政,鼓励农商,减轻赋役,如今天下黔首之生活,比之一年前,是否已有改善?家中是否已略有盈余?”
他不等冯去疾回答,继续以充满感染力的语气描绘道:“那么,再过五年呢?十年呢?在陛下的治理下,四海升平,物阜民丰,天下黔首皆能安居乐业,仓廪充实,甚至……家家户户皆有余财。”
“届时,莫说是寄送一封家书,便是托寄一些土产杂物,银钱往来,又算得了什么难事?”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盯着冯去疾:“冯老,您是一位有着大格局的人,只是暂时被过往的经验所束缚。请您跳出眼前,放眼未来!”
“想象一下,当天下数千万黎民百姓都有了消费能力,当这邮驿便如同血管般遍布大秦的每一寸疆土,连接起城市与乡野,沟通着内地与边塞……”
“即便每一次寄送只收取微薄费用,但聚沙成塔,汇流成海,那将是何等庞大而稳定的财源?!”
嬴政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劈开了冯去疾脑中那层顽固的迷雾!
他整个人猛地一震,双眼骤然眯起,精光爆射!
他并非愚钝之人,只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限制了他的想象。
此刻被嬴政一语点醒,他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一个前所未有繁荣富足的大秦,一个拥有亿万有能力消费的国民的市场!
而那看似不起眼的“镖局”,恰恰是连接这个庞大市场最基础的网络!
其未来潜力,简直不可估量!
五千金?
与这未来可能产生的,持续数百年的巨大收益相比,五千金算什么?
不过是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想通了此节,冯去疾脸上瞬间绽放出无比灿烂、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狂喜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抚掌赞叹,声音都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先生!先生真乃神人也!一言惊醒梦中人!老夫……老夫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原来陛下竟是如此深谋远虑,念及老臣,将此等蕴藏无限生机之产业托付于老夫!陛下之恩,天高地厚,老夫……老夫感激涕零!”
他此刻的狂喜,半是表演,半是真心。
既为自己“忠义”姿态可能带来的政治利益,更为这“镖局”背后那巨大的商业前景!
忠义与实利,竟然在此刻完美地统一了!
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与冯去疾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旁西文彦那如同生吞了十只苍蝇般难看至极的脸色。
他听着嬴政对未来的描绘,再回想自己当初为了那区区五千金辛苦费,而放弃了医馆、学堂可能带来的长远利润分成,只觉得心口一阵阵绞痛,眼前阵阵发黑!
他们两家辛辛苦苦,奔波劳碌,按照皇帝的要求建立了医馆,虽然博得了一些虚名,也被立了雕像,看似风光无限。
可如今看来,当初那个选择,竟是如此短视,如此愚蠢!
他亲手放弃了陛下赐予的一条真正能够福泽子孙后代,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
而选择了眼前那一点点可怜的“安稳”!
巨大的悔恨,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脏。
他看着狂喜的冯去疾,看着高深莫测的嬴政,再看看身边同样面如死灰的孟巍然,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与绝望,彻底将他淹没。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未来,冯家凭借着这“镖局”和棉花生意,财富与地位将再次腾飞,远远将他西家和孟家甩在身后。
而他们,只能守着那点售冰的利润,以及早已消耗殆尽的“善人”名声,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没落……
书房内,几人心情,已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