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权力巅峰:从银行职员到封疆大吏 > 第1773章

第1773章

林墨引着众人跨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坊额上“道贯古今”四个楷书大字苍劲有力。

“这座‘一贯坊’是明代永乐年间重修时所立,坊柱上的对联‘学究天人通圣道,德涵风雅继儒风’,是当年文渊阁大学士解晋为书院所题。”

林墨指着牌坊两侧的碑廊介绍,“廊下陈列着从北宋至今的58块碑刻,既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手迹,也有明清历代状元、进士为书院所写的记文,还有抗战时期咱们长宁学子‘投笔从戎’的誓词碑,算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书院史。”

齐光远俯身轻抚一块刻有抗战誓词的碑石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字样,轻声叹道:

“同我们一样,当年不少书院学子就是背着书本参军的。”

穿过牌坊,走过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便是书院的教学核心区域——明伦堂和东西两庑。

最后,林墨引众人来到书院后侧的“仰止阁”,阁楼临江而建,凭栏可俯瞰江景。

这是凭栏处,放着几张红木的条案,还有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几个身穿旗袍的女孩子站在一旁,随时提供笔墨服务。

这是光向阳准备的重头戏。

此时,他对着几位老同志笑道:

“几位老领导莅临长宁书院,也长宁市、也是长宁书院的盛事。将来是要载入市志、书院志的。我们久仰老领导都是书生将军,精通文墨。这里,我代表长宁的一千一百万父老乡亲,恳请各位老领导留下你们的墨宝。我们是刻石立碑,作为书院的宝贝传承下去。”

应该说,光向阳书记确实摸准了文人的脉搏,谁不想留下自己的笔墨,以传后世?何况,还是在大名鼎鼎的长宁书院?

几位老领导都战火中出来的书生将军,并不忸怩作态。贶老率先笑道:

“刻石立碑就算了,但字我们是要的。”他一指其他几位老同志,笑道:

“不要扭扭捏捏的,都上来亮一手吧。”

几位老人一笑,兴致勃勃的各自上前,稍微一卷衣袖,站在了条案前。几位女孩子忙铺纸研墨,又递给毛笔。

众人围了上前,准备一饱眼福。

光向阳有些得意的笑了。

正在这时,突然听到西侧围挡后传来嘈杂的呼喊声。

“让我们进去!我们要找大领导说理!”

“拆迁款不落实,还封我们的路,没天理啊!”

光向阳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下意识地回头看向张志原。

张志原也是脸色大变,刚要示意警员上前阻拦,就见围挡被几个人合力推倒,十几个居民涌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拆迁补偿协议,直奔齐光远而去。“老首长!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老太太声音嘶哑,泪水顺着皱纹流淌。

现场瞬间陷入混乱。随行的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急忙上前,却被齐光远抬手制止。老人走到老太太面前,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老人家,慢慢说,出了什么事?”

老太太颤抖着将协议递过去:

“我们是书院街的住户,政府要拆我们的房子,补偿款比周边低了一半还多。我们找街道、找住建局,都没人管!昨天还把路封了,说是修路,其实就是怕我们见到您老!”

旁边一个中年男人接着说:

“老首长,我们不是故意闹事,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孩子要上学,老人要治病,这点补偿款连个小房子都买不起啊!”越来越多的居民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委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