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淡在短短几个月内造西洋海船120艘后,就足以证明当时明朝的造船业已经登峰造极。
只不过没想到发生了严重的叛乱。
叛军声势浩大,不得已从京师抽调精锐前往福建平叛,造船暂停。
下西洋计划暂时被搁浅。
紧接着便是北方的瓦刺开始统一,逐步侵饶长城。
朝廷不得不将精力转向北方。
结合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郭淡被调离福建,转任贵州思州府知府,从此明朝皇室再无干涉海洋之时机。
想通这一切,朱祁镇总算想明白一切,原来如此,动了人家的大蛋糕,夺人钱财尤如杀人父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难怪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死。
他不死,开海就一定会是必然。
“是该派人好好查查!”朱祁镇冷冷的道,“来人,立刻传令福建福州府同知八府总提调官郭淡,令他立刻查清福建海船动向,同时传令宁阳侯陈懋,令他招募两卫渔民训练。
准备沿海北上,打击叛乱!”
“是,万岁爷!”王振急忙答道,同时转身让人书写圣旨,准备用印!
“陛下三思呀,福建叛乱未定,现在征召渔民是否会激起更大的叛乱?”兵部尚书邝野急忙道。
“请陛下三思,户部无力支持两卫的建设!”王佐也开口道。
朱祁镇大手一挥,“无需三思,朕会从内库拨银二十万两,用于水军的建设,兵部负责武器的调配。”
“是,臣遵旨!”邝眼见无法改变朱祁镇的主意,顺势的答应了下来。
“工部侍郎何在?”
“臣工部右侍郎王永和见过陛下!”王永和急忙应道。
“你来告诉朕,一艘海船的造价需要多少,能搭载多少将士?”
“回陛下,海船分大型宝船、中型战船、苍山船、特种战船和火龙船,分别的造价为12000两、4000两、2200两、1800两以及3000两。
其中大型宝船可分为福船和马船,福船为主力战船,尖底结构,三层甲板,长60-63
米,宽13米,排水量1000-1200吨,配3-4枪,可载员64人其中水手9人,战斗兵55人。
马船尺寸略小于福船,可载重约800吨,主要用于运输马匹等物资。
中型战船,长25米,宽6米,排水量200吨,可载员53人,其中舵工2人、缭手3人、兵丁40人。
小型苍山船,载员37人!”
“不错!”朱祁镇点点头,一个工部右侍郎能记住这么多,朱祁镇表示很是满意。
想了想道,“朕记得没错的话,太宗时期郑和下西洋,有种宝船,可长137-151米,宽56-60米,排水量5,000-10,000吨,可达成千人,为何这种宝船没在你介绍中。”
“回陛下,为了节省军费,已经下令解南京龙江船厂待航舰队!”
“谁下的令?”朱祁镇一脸迷茫的问道,他记忆中可没有相关的记忆。
在场所有人脸色都变得十分的尴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朱祁镇的问题!
朱祁镇看到下面一群人的表情,一股不好的预感出现在脑海中,他总有一股,朕要背锅的想法环绕在脑海中。
“英国公,你说,朕何时下过这种命令?”
朱祁镇将目光对准英国公,没办法谁让他是勋贵第一人,加之年龄也是最大,按道理也是知晓最多之人。
英国公脸上露出了一种无奈的表情,同时也带着一丝看吧,我早就知道”的神态道,“回陛下,此令是陛下继位后,为了节省军费,下令拆除的。
臣若是记得没错,应当是焚毁各类海船3800馀艘。”
“嘶!”朱祁镇倒吸一口凉气,“意思是朕登基之后?”
“是的,陛下!”
“为何没人反对,你们勋贵难道就不能站出来反对吗?”朱祁镇大怒,这明晃晃的将屎盆子扣在他的身上。
可他却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七岁的孩子,还是养在深宫中的孩子,难道就没有勋贵反对。
3800艘船被焚烧,就算按照战船的造价来计算,这都是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就这样白白的被浪费。
“陛下,此令下达后便立即执行,同时还将南京宝船厂12座干船坞被填埋。”
“谁下的令,谁去执行的?”朱祁镇怒气冲冲的问道,他恨不得杀了这些人。
下面人所有都面面相觑,勋贵们都还好说,这些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沾边。
而文臣们则是汗流浃背,都知道这是文官集团的决定,可没有敢开口。
“回陛下,此令由陛下下令,卫所执行,工部监督!”
眼见没人回答,最后只有翰林侍读学士张益站了出来。
“你说朕七岁的时候的就可以下令处理朝政了!”朱祁镇怒视张益问道,这是打算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是的,陛下,臣当时参与修撰《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见过陛下的圣旨,内阁批红,有大印在上,合理合规合法!”
张益信誓旦旦的道。
他的回答让朱祁镇愣了一瞬间,随即反应过来,他这不是为文官集团说话,而是在维护他作为皇帝的威严。
不管当时他是否当权,可他就是皇帝,尽管只有七岁,可依然是这大明帝国的主人。
所以不管原因如何,有他的大印,这件事情就变得合理合法,无人可质疑。
也就是说他就算想要找那些人的麻烦,也只能用其他的理由。
这口焚烧战船的锅会死死的扣在他身上。
“朕知道了!”朱祁镇怒火衰退,转头看向王永和道,“王永和,你说说,宝船的图纸在哪,工部是否有能力再建宝船?”
“回陛下,工部保留了航海图,但宝船的资料
“说!”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有事,刚熄灭的怒火再次上涌。
“陛下,宣德八年(1433年)后,涉及造船的条目遭墨钉复盖,删除关键技术记录,其馀资料尚存!”
“谁干的?”
朱祁镇看了一眼众多朝臣的表现后,用怀疑的口吻问道,“不会又是朕下令吧?”
张益左右看了看,无人回答,只好站出来继续道,“回陛下,不是,宣德八年,宣宗皇帝下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已造者回南京,诸番国进贡使臣待返者量拨舟遣归。”
朱祁镇缓缓点点头,还好不是他继续背锅。
可张益接下来继续道,“陛下登基后,也下令强化了此命令。
17
朱祁镇悬着心终于死了,这锅最终还是背在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