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大明:我是朱祁镇,开局土木堡 > 第92章 班军制度

第92章 班军制度

京师的暗流朱祁镇暂时一无所知。

清晨起来。

大军便动了起来。

留下了一万五千不会骑马军士继续坚守在土木堡,清扫战场,同时清缴遗留的瓦刺残馀。

朱祁镇亲率2万大军骑马,在英国公、泰宁候两人的陪伴下朝宣府而去。

“英国公,你认为何合适担任这宣府总兵?”

“陛下,臣建议恭顺侯吴克忠非常适合,此战中他出力胜多,还能在宣府编练骑兵。””

英国公直接道。

朱祁镇想了想摇摇头,“恭顺侯朕另有安排,未来的新兵训练,朕想全部安排在京师进行,尔等认为如何?”

“陛下,这是何意?”英国公想了想,没想明白。

“朕发现,将士们的训练各军皆有不同,一旦遇到各阵营配合,总有一丝的不协调,联认为,这是训练标准不同所导致的。

所以想安排统一的训练,例如此次大同宣府需要招募将士约3万人左右。

这三万人全部招募至京师完成训练后,再返回大同宣府安置,尔等认为如何?”

“陛下打算重启班军制度还是打算改革卫所制度?”英国公想了想问道。

朱祁镇点点头又摇摇头,“卫所制朕暂时不会动,但卫所制的缺陷,英国公你应该也清楚,现在众多卫所已经出现了不满员现象。

卫所兵生活困顿,很多时候都吃不饱肚子,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根本就无心训练。

训练不足,战力低下,从而导致军纪败坏,战斗力不强,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

所以朕想要加强训练,确保卫所的战力。”

“陛下圣明,但陛下,这三万的兵力补充,按边疆三分守城,七分屯种,陛下,最多只能招募一万将士进京训练,否则会耽搁农时。”

朱祁镇想了想点点头,“那如何能解决这问题,将士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边军的卫所兵素质,尔等都看到了,几乎有三成的将士没有骑过马。

他们可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新兵呢,是否这数据是否更夸张。

其他内地的卫所呢,是否将士们连刀都不会用了。

成国公从宣府传回报告你们也看到了,临时征召的百姓一旦上战场连最起码的军纪都无法维持。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军户家庭,按照卫所制度。

每军户出一名正军服役,配一名丁(亲属)协助后勤;正军战亡,徐丁替。

战争时期,他们有可能随时要求顶替正军服役呀,如此战力,岂能打胜仗。

况且每一次顶替兵入军,想要形成战斗力,只能通过老兵言传身教。

可一旦遇上紧急战事,又应该如何,总不能让新兵什么都不懂就上了战场,这样的新兵如何保证战斗力?”

“陛下,洪武九年,太祖皇帝曾经提出过班军制度,敕令浙江、江西等六省及直隶卫所操练马步军士以俟简阅。

到了太宗皇帝,形成了固定抽调中都(凤阳)、大宁、山东、河南四地卫所军进京轮戍,定名京操班军。”

“朕知道,本朝中也有此制度,但一直没有执行到底对吧!”

朱祁镇肯定的道。

“是的,陛下,按惯例每年从四地卫所抽调8万将士轮值,从太宗皇帝开始,每年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缺额。

仁宣二朝,缺额数量越来越大。

到了本朝,更是只能维持层,甚至层都不到。”

“为何如此,英国公你可想过原因没,为何不督导执!”

“陛下,原因多种,最关键便是战争远离,特别是内地的卫所,多年未曾征战,所以有所放松,每次征调时刚开始因为身体原因并不追究。

久而久之,人员越来越少,不少百户千户更是称病不来,导致成为形势!”

“朕明白了!”朱祁镇点点头,就是看上面管的不严,久而久之,大家就不当回事。

每一次随便派点人应付一下。

而五军都督府则是认为,皇帝都不重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当没看见,还能少操点心。

政策就这样逐步的荒废了下来。

“如何改善?”

“陛下,严令,要求当地百户千户轮流带队,不知陛下是否想要从全国挑选?”

朱祁镇微微点头。

“陛下,此举很是为难,大明范围太大,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准时赶到进行训练,有些遥远地方赶到京师,甚至需要半年的时间。,朱祁镇点点头,他这确实陷入了误区,以为所有人都能一两个月赶到京师。

可偏远地带,如同广州前卫、海南卫这些卫所的兵马想要赶到京师,至少需要五个月以上的时间方能到达。

“英国公、泰宁候,回京后,朕会下令召集所有勋贵,组建参谋部,这是朕给参谋部下达的第一条命令。

寻求一个可靠的方法,确保大明的卫所战力。,“是,陛下!”英国公和泰宁候共同道。

朱祁镇点点头,便不再理会,骑马继续向前。

时间回到几个时辰前。

就在朱祁镇还在梦乡之时。

京师锦衣卫,烛火通明。

谭房蛮不讲理的撞开了马顺的房间,急忙道,“快起来,大事了。“

“什么事?”马顺揉了揉眼睛,强行让自己开机,“你不是在城外追查吗,为何回来了?”

“大事了,有人要刺杀陛下!”谭房神色慌张道。

“什么,你说什么?”马顺被吓了一跳,顿时完全清醒了过来,“何人,在哪?“

“不知道?”谭房摇摇头,看着马顺的一脸杀意后,他急忙开口,“真的不知道,但一定跟我们追查的死士有关。

那群死士的跟脚被我找到了,就在距离京师不到二十里的山坳的一个小山村中,以武馆和镖师的身份活动。“

“你确定,本官这就调集好包围那,个都不放过。”

“来不及了,已经空无一人,你传给我的消息我收到后,跟踪那人到了这里,然后才有所发现。”

“那宫人呢,拿下没有。”

“没有,此人一见到我们,没有丝尤豫,就吞毒自杀了,一句话都没有说。”

“那你如何确定那是死的培训之地?”

马顺问道,这可是刺杀陛下的大事,不管如何小心都不足为过。

“我等询问了村民等,该武馆和镖局在此地已经待了接近十五年,十五年前,每个月都有马车远道而来,待上一天后,就原路返回,从不停歇,异常的准时。”

“那你是如何得知他们准备刺杀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